山水至美,寻根之旅

来源 :含笑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pia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张永权先生作序的《山恋》散文集后,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诗人、作家的周祖平先生(后文均称先生),深深扎根云南山水、文山山水的浓浓的乡土情结。由“山品”、“山悟”、“山恋”、“山色”合奏成的一曲曲高原恋歌已驻于我的心间。以《人间仙景——普者黑》开篇组成的这一曲曲高原恋歌又凝聚成山之精魂,引导着我们走进文本,进一步了解先生高原恋歌背后的内涵。
  先生作为彝族诗人、作家,写《人间仙景——普者黑》一文时融入了民族的特色、民族的图腾。先生时时“把彝家的图腾柱瞻仰/追寻彝家的风俗”,民族的文化图腾就是他的信仰,拥着信仰的光,先生纵情山水,自由自在。文化的根让先生的心间辽阔望远,心中有着信仰,人生的无奈亦化作滚滚烟尘飘向长空,即使只影而去,也在心间开出花来。
  文章的开头,就介绍“普者黑,彝语,意为‘鱼虾多的地方’”,阐明了普者黑的名字由来。紧接着,先生就将那“独特的孤峰群、湖泊群、溶洞群”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开门见山式的描写方式,让读者顷刻如临普者黑的美景中,跟随作者陶醉其间。不得不说,文章的代入感是极强的,山山水水都如同从文章中涌出一般,让人来不及回避。
  紧接着,先生写道:“七、八月份,万亩野生荷花别样红,令我如痴如醉。”跟随着先生对普者黑荷花的描述,我们仿佛又见到杨万里笔下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但是一个“野”字又呈现出新意,表明普者黑的荷花与别处的不同。对于普者黑景色的特点,先生仅用“秀、奇、古、纯、幽”5个字概括,言简意深,让人神往。
  一般人都认为普者黑因山而美,因水而秀。而先生则认为普者黑“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山活、水媚乃是普者黑的风情也,那活的、媚的是人,是文化。山水倚于人、倚于文化,自然就活了、媚了。有人曾语“山明媚、水清澈、风和熙、人美丽”,也就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人如山水、山水如人。
  文中,先生讲述了关于“花脸节”由来的那个动人心魂的传说。传说恶霸奈诺索(彝语:凶恶的鬼)为恶家园,于是彝族先民以“丑”脸吓走恶霸奈诺索。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此处先生写“丑”,实乃赋予“丑”以安宁、祥和、守护和祝福的内蕴,同时也是彝家儿女对生活的企盼。于此,先生将传说赋予了人文风情、民族风情、民族魂,而后形成了民族文化。这显然,就是文化之根的一个很强的存在感,“花脸节”不仅被人们传承,更被先生感知,这是一种文化存在,因为有它的存在,先生的精神世界才如此丰盈,人的灵魂才安定。
  美景诞生美食,从先生描绘的农家菜中,我们仿佛可以闻到“荷叶鸡”的清香,那美妙的香味,如一个天使的吻致人安宁。从篝火晚会中,我们感受到热闹的场景,先生“宠辱皆忘,烦恼皆抛”,融入其中,相信在把酒临风间,先生已“忘了地位、忘了年纪、忘了性别、忘了时空,让洒脱随红红的火苗上下翻飞……”,达到了真正的忘我、忘情、忘生、忘死,而后形成真正的自我,游走于普者黑的山山水水。
  文章的后半部分,先生以《普者黑,我的普者黑》诗歌代文,诗歌、散文融于一体,诗如散文,散文亦如诗。《普者黑,我的普者黑》开头,先生就让“夏日的风”、“蓝天白云”融入读者的视野,那“养生的天堂”美在“小桥流水”、“村落绿荫”、“湖畔”、“青龙山”……“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所描绘,乃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碧空与水无界限。先生乘着这实在又虚幻的美,遨游其中,灵魂 “扶摇直上九万里”,如诗中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先生表面上是寻到了诗意栖居地、诗意家园,实则是到达了精神的伊甸园。
  跟着先生的笔尖,我们听到“阿黑阿乃的歌声随风飘来,撩拨得我的心直痒痒。”,迷醉于歌声之中,“遗梦人间”。由此而见,先生的诗作乃是灵魂之笔,先生乃是灵魂的医者,他心中独爱“人间仙景——普者黑”。
  我们带着虔诚继续走入诗歌的第二节,先生将“白天”“夜晚”融入诗中,进行二元化的抒写。白天“对歌、划桨、激情水仗,你来我往,笑声一串串。”纵情欢娱;夜晚“水鸟声、蟋蟀声,在夜空回旋,点点星光洒在湖面上”若隐若现,人文之声与自然之声交相辉映,成为人间至景。昼与夜之间“是一种回归,回归自然”,山水归真、人归真、心归真,而后文化归真。
  先生语“天上人间自由来往”,说明普者黑乃自由之境、人间的天堂,那雪月风花、天地日月亦然无以能比。故而,那荷、那水、那山、那人,竟在縹缥缈缈中,美若夜空星辰;朦朦胧胧中,融着人间至欢。
  山美、水美,人更美;赞山、赞水,为赞人也;赞人、赞风物,为赞故乡美也。普者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走进了先生的诗中,先生为赞人文风情而来,彝家儿女“黑得像古铜、黑得诱人,黑得健康”,更可贵的是彝家儿女有像先生一样爽朗的性格。那爽朗如“太阳遍洒金光、天上星光灿烂”,美得斑斓若梦。如此,先生的字字句句,竟将乡土普者黑赞得美若仙境,实则也美若仙境,那乡土的人更是美在非凡的品格。
  按“陌生化理论”而言,先生的描绘给人距离感的同时,达到审美的陌生化。同时,陌生化的描述,也使读者的精神交融其中,达到了文本与人的深层对话,同时也实现了诗人与读者的二重对话。这正是先生的高明之处,让读者融入其中,因共鸣而与作者共生,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文明之美。
  《普者黑,我的普者黑》诗的每一节末尾都重复同一句诗“普者黑,我的普者黑,彝人的普者黑”,先生运用反复的手法不断强调,既达到抒情的目的,又抒发爱之深切,实乃“一句顶一万句”。在诗的最后一节,先生将普者黑视为“修身养性”之地,在“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让人从容卸下负累,有回归精神家园的安宁感。
  由散文至诗,由诗反观前文,以景抒情、融情,直抒胸臆。故而,情景相融,人景互融,巧妙地互相映衬。那映衬出的,是深深的爱,深深的期盼。
  “普者黑,我的普者黑,彝人的普者黑”是先生赤子之心的真情呼唤,对家乡的情、对家乡的爱,就是周祖平先生执着于文学创作的根。相信,先生已实现了回归自然,回归本心,回归于日月山河。从而,通向美学上的一片“澄明之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二度交融。
其他文献
秋陰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站在盛夏的荷堤上  默念着李商隐的诗句  满眼葱茏的荷塘  如我一样,略显沧桑  玉指尖修的荷叶  春风一吹,就散成圆盘  娇羞妩媚的花朵  夏雨一打,就凋零荷塘  果实丰硕的莲子  秋阳一晒,就旋即枯黄  荷塘四时,人生四季  荷风莲韵的景致,太短  含情待放的莲心呢  是否继续加锁,隐瞒  其实,枯萎并不意味着结束  而是将来年的春天,守望
期刊
好像沒有什么,是不能涂抹的  夕阳,青草,还有——  孔雀尾巴上的最后一根羽毛  既然注定不能白着出去  那便不必在意  被别人,多抹一把黑灰
期刊
东山峭耸入云霄,  八里河滔激怒潮。  踞险豺狼施忍暴,  攻坚猛士斩顽枭。  英雄效死心如铁,  百姓支前马驮挑。  屹立巍巍争远望,  光榮烈烈镇魔妖。
期刊
雄浑险峻老山巅,  炮火硝烟染碧天。  号令传来龙虎跃,  旌旗舞动震江川。  出生入死尋常事,  奉献牺牲举国牵。  破局融冰兴盛世,  沧桑转换乐华年。
期刊
我们鉴赏诗歌,一般都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入手。  诗歌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诗行间留下许多空白,有很强的跳跃性。而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使读者初步产生了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是诗歌欣赏
期刊
读诗,就是要读作者融合在字里行间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就是要读那种沸腾不息、气息相连的爱恨情仇,我读周祖平的《诗意马关》,就是在阅读澎拜雄浑的故土情,就是在用心灵感受马关边界线上一曲永远无法割舍的恋歌。  任何一个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心中都一定装着故乡,作为马关大栗树养育出的文山州著名作家,周祖平就是这样的人。我对周祖平的熟悉,首先就起于他的著作,他的诗歌里,对故乡马关的眷恋,深深地镌刻在他
期刊
一个好的作家离不开他的故乡,更离不开他脚下的土地。从周祖平先生已经出版的7部散文集、诗歌集,不难发现,故乡是他文学创作的根本。三十多年来,周祖平以散文、诗歌为载体实现着对故土文山、马关的深情抒写,在打牢其自我和人性的同时,亦实现了其精神家园的胜利回归。  周祖平先生新近出版的诗集《诗意马关》,具有独有的诗歌特性,散发着故土情怀的芬芳,且具有唤醒他乡游子乡情的正能量作用,是作者“不枉为彝家汉”又一个
期刊
对故乡眷恋在古今中外都有过比较典型的描述,最为突出的是一个“愁”字。“愁”是一种对故乡的忧虑,执着和希望,直至念念不忘。古代的李煜,今天的余光中最具有代表性。其实,没有一个作家诗人在感情上离得开生养他的家园的。在现今众多的诗人群里,周祖平能够把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以独立的集子出现,那是很难得的。  《诗意马关》负载了作者一颗赤诚的心情,爱国爱乡的肝胆。诗集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拳拳之心,对今天新人创作,无
期刊
诗人荷尔德林步入其诗人生涯以后,他的全部诗作都是还乡……  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接近极乐)。故乡最玄奥、最美丽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本源的接近,决非其他。所以,唯有在故乡才可亲近本源,这乃是命中注定的。正因为如此,那些被迫舍弃与本源的接近而离开故乡的人,总是感到那么惆怅悔恨。既然故乡的本质在于他接近极乐,那么还乡又意味着什么呢?  还乡就是返回与本源的亲近。  认识周祖平老师应该近10年了。那个
期刊
The whole village works together to keep Puning’s traditional “hero dance” alive  普寧英歌:每逢节庆,广东普宁的村民们放下农活,画上脸谱,跳起“英雄之舞”  Photography by Huang Ruide (黄瑞德)  Text by Hatty Liu  The ghosts are gone from P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