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世家》中正考父鼎铭“三命”问题浅议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正考父在家庙鼎上所铸的三十一字鼎铭,本文通过对鼎铭中“三命”问题的探讨,对先秦官制、世袭制度、正考父家族世系关系进行说明。通过音韵学和文字学方法,笔者简单考证“偻”“伛”二字的排列顺序,以便于读者或相关学者选择文献善本,找到可靠的史料解读历史。
  《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记载的正考父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正如《初学记》中所赞:“恂恂正父,应德孔盛。身为国卿,族则公姓,年在耆耋,三叶闻政。谁能不怠,申慈约敬。饣粥予口,伛偻受命。名书金鼎,祚及后圣。”那么,正考父鼎铭所载正考父所受谁人三命?受命后所現姿态“偻”“伛”又是何种情形?
  一、何谓“三命”
  (一)正考父受谁“三命”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关于“正考父鼎”的相关内容,原文如下: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
  这段内容描写了正考父居高位却愈发谦恭的品质,为后人所称颂。如今正考父鼎佚失,其铭文已无实物可考,后人只能从文献中读到相关内容,然而这短短三十一字的鼎铭却含义深厚。
  由史料可见,当时的列国之卿,以三命为极。宋国作为当时的大国,其上卿理应为三命,正考父既为宋之上卿,“受三命”是没问题的。《孔子世家》中提到的戴、武、宣公三位国君是否都在正考父“三命”一事中有所作为,这个问题涉及周代宋国的管制制度,对于研究周代官制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家童书业认为:“宋国春秋时君权较固,盖彼受周人‘宗法封建制’之影响较弱也。”宋国在任官制度上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凡重要官职都牢牢掌握在公族手中,这为正考父受三位宋君的任命做出合理解释。
  (二)三位宋君如何对正考父实行“三命”
  1.正考父受三命所得爵位与官职
  从正考父一族的世系考证来看,正考父的曾祖弗父何受封为宋国上卿,而当时卿位由嫡长子继任世袭,弗父何的卿位经正考父的祖父宋父周、正考父的父亲世子胜后应传给正考父,即正考父无需任何任命就已得卿位,不存在先为士、再为大夫、终为卿的过程。
  当时卿的等级地位仅齐、鲁两国是可以世袭的,宋国的卿集团内部没有世袭的等级,宋卿主要在戴、庄、桓等公族中产生。因此,正考父作为宋国闵公族的卿,其等级是无法承袭其父的。因此正考父“三命为卿”接受的是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位宋君授予其的不同等级的同一爵位和官职——卿。
  2.正考父所受之“卿”的性质及“命数”
  先秦文献中,卿、大夫、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而言,此三者只是爵称;从广义上而言,卿可泛指三公以下的高级行政官员,大夫可包含卿大夫在内,有时特指执政,士既可指士爵,也可泛指男子、武士,或作为大小贵族的总称。正考父世袭卿爵,且辅佐三位宋君,拥有实权,因此其上卿之位应是广义上的卿。
  既然“三命”并非指三种不同爵位或官职的任命,而正考父受“三命”为卿的史实又确实存在,那“三命”只能作另一种解释——三次任命都是在同一爵位、官职范围内,即正考父所受三次任命的职位都为卿。据《左传·成公三年》,臧宣叔曰:“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可见,卿的等级细分可分上中下三等。《左传·桓公三年》载:“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由此可知卿的等级粗分可分为上下二等。总而言之,卿的内部也是分等级的,这与清代学者黄以周的观点一致。因此,《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的正考父“三命为卿”,指的应是正考父被任命的三个不同等级的卿。
  二、“偻”“偻”二字排列顺序考证
  (一)从音韵学角度分析“偻”“偻”二字的排列顺序
  关于正考父鼎铭,《史记·孔子世家》载:“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而《庄子·列御寇篇》记载为:“正考父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
  日本汉学家泷川资言认为,据鼎铭的韵尾字“伛、俯、侮”与“偻、走、口”隔句押韵,推断《史记·孔子世家》中“偻”“伛”二字位置颠倒,《庄子》版本为正。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所引的正考父鼎铭源于《左传》,一般认为,《左传》为左丘明春秋末年所作,虽有后人补充,但至司马迁引用入《史记》,最晚也不过在汉武帝之前,此时的音韵尚属我国的上古音体系,而“偻”“伛”“俯”“走”“口”五字皆在上古音的侯部,为同韵字,而“侮”在模部,与侯部音近。因此这六个字在上古音中是押韵的,不存在“隔句押韵”一说,泷川资言的考证是不合理的。
  “偻”“伛”二字的顺序究竟该如何排列,二者到底孰前孰后,据鼎铭句意来看,既然此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三命兹益恭”,那么“伛”“偻”孰前孰后的问题即可转化为“伛”与“偻”谁者更显恭敬问题。
  (二)从文字学角度比较“偻”“伛”二字所表示的恭敬程度
  “偻”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尪也,从人,娄声,周公韈偻,或言背偻,力主切。”就“偻”字的声旁而言,金文中的“娄”形似男女拥吻状。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认为,“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兼有表意作用”,此处“拥吻状”与“背偻”的形态极为近似,可以推断,“偻”字应为低头背曲状。《左传·昭公七年》注:“偻,肩曲也。”可见,“偻”是一种颈椎病,是颈椎骨的弯曲变形。
  《说文解字》中许慎解释“伛”:“偻也,从人,区声,于武切。”《广雅》解释为:“伛,曲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为:“偻也。问丧注曰:伛,背曲也。曲脊谓之伛偻,引申为鞠躬,恭敬之意。”可见,虽然“伛”“偻”二字意义相近,但细推之,“伛”有“鞠躬”之意,程度更深一些。
  而《吕氏春秋·尽数》曰:“苦水所,多尪与伛人。”此处的“伛人”为一种病人,“尪”即骨骼弯曲的残疾人,“伛”盖与“尪”意义近似,表示脊背骨骼弯曲的残疾人。而段玉裁《经典释文》中说:“尪与偻异疾。”既然“尪”与“伛”意义相近可相提并论,而“尪”又与“偻”为异疾,所以“偻”与“伛”意义也是不同的。“偻”为颈椎病,而“伛”为脊骨病,从病变部位来看,“伛”的躬身程度要比“偻”更低一些。可见,“伛”字确比“偻”字所体现的程度要深一些、更显恭敬一些。学者沈玉成的翻译颇为传神:“一命低头,二命躬身,三命把腰深深弯下。”
  因此,《左传》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说法更可靠。可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正考父鼎铭”选择引用《左传》而非《庄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引用史料十分严谨。
  三、结语
  司马迁作《史记》可谓呕心沥血,书中许多部分都微言大义。正考父鼎铭虽寥寥数字,但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此鼎所表达的也正是正考父的谦逊恭谨的美德。此铭文所涉及的“三命”问题,对于研究周代的官制、世袭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音韵学与文字学方法探讨“偻”“伛”二字的具体内涵,读者可以推断古代文本所引史料的严谨性,进而选择正确的版本解读历史。
  (山东英才学院)
  作者简介:付欣(1997-),女,山东青岛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献研读。
其他文献
面塑,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中华瑰宝,它汇集了南北文化、凝聚了无数匠人的心血,流传至今。南充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市,不仅是“果城”“绸都”,其面塑文化也不可忽视。南充面塑传人尹吉明,他为了保住南充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5年,尹吉明开始着手构思并创作以三国人物为题材的面塑作品,计划以“陈寿出世”“师从谯周”“陈寿著述”“黄巾起义”“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五虎上将”等直至“三国归
期刊
中国当代水彩画受传统中国画的影响,表现在用水、用色、用笔、意境营造上。水彩画属于西方画种,虽然传入中国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但中国当代水彩画正是吸取东西方两种绘画文化精髓而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当代水彩画迅速发展,各大高校都陆续开设水彩画专业。由于西方水彩画是以水融合透明颜料来绘制完成,在媒介、创作技法等方面与我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画
期刊
江西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基地,产茶历史悠久,形成了相应的茶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江西茶文化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内在的文化魅力也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基于此,本文就江西采茶戏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对相关从业者的研究有所帮助,促进江西茶文化的发展。  一、江西采茶戏的由来  江西采茶戏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它成形于明代末期的江西,是江西人丰富文化生活、传达情谊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戏剧文化
期刊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具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其独特的“附点节奏”、“昂首、挺胸、拔背、立腰”的舞姿造型、“颤而不窜”的动律特点,构成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社会新文化与新元素的冲击下,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既要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  本文立足于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历史与文化为依托,对维吾尔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
期刊
声乐是依靠声带振动发声的艺术,钢琴则是依靠琴弦振动发声的艺术,虽然这两者看似是两门不同的音乐艺术,但从声乐演唱、钢琴演奏的规律来看,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如演唱演奏的状态、声音的基本条件、气息的运用以及音色的变化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表演者了解这两门音乐艺术的异同与审美迁移,有助于融会贯通自身技艺,提高水平。  异同一词由来已久,在《汉书·朱云传》就有记载:“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
期刊
如今,商家之间竞争激烈。商家为了引起消费者注意,会进行大肆的广告宣传。目前,广告宣传的形式主要是二维的平面广告。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广告宣传单上的文字,而图形元素能够将信息直接展示到人们面前,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有效的信息,将图形元素应用到平面广告与当今时代的发展相符合。此外,图形元素是通用的,不同国家的人都能够准确获取到广告上的信息,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增加对室内设计的需求。现阶段,室内设计的风格所差无几,设计师应创新设计风格。近年来,简约主义设计风格脱颖而出。本文针对室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进行分析,以期为设计工作者提供借鉴。  现阶段,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无论是生活节奏还是工作节奏都越来越快,这促使人们开始追求慢生活。关于室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具体来讲,就是在对室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将一些看
期刊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在进行标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丰富标志的样式,使设计符合当前艺术设计所提出的创新要求。传统纹样体现出浓厚的文化艺术特色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设计人员可以将传统纹样融入到标志设计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保障标志设计的创新性和艺术质量。  在进行标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关注设计的价值和应用途径,了解标志的应用对象。这不
期刊
瞿汝说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文献学者,其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及天启四朝。万历年间中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著有《皇明臣略纂闻》等书。早年以文会友,与瞿纯仁、邵濂、顾云鸿共同创立拂水文社,后期与谢肇淛、叶向高等人交往颇深。在与诸友人的交游中,瞿汝说的治学方向产生了从经学到史学和兵事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其生平交游的考述,为展现晚明士大夫学术创作和交游提供个案分析。  常熟瞿氏是明代江苏地区的望族,先后有数
期刊
随着演艺项目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观众拓展在当下成为演出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艺术管理专业的角度出发,从艺术普及、演出季规划、资源获取、品牌战略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观众拓展策略。  如今我国各大城市的剧院兴建,孕育了繁荣的演出市场,各类演出项目也支撑着各大剧院的运营。总体来说,经典演出项目无论是戏曲、话剧还是其他音乐类表演,都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观众反应。但大部分新创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