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严重的滞留、质量低、分布失衡等问题,我们从政府、高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强化政府责任、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促进 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高校、学生自身的责任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是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承担的责任,而社会相关部门又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此,我们主要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这三方面来分析。
(一)政府的责任
1、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现在的就是市场中,相当于商品的大学生、作为供给方的学校、 作需求方的用人单位和总揽调控的政府, 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首先对于学校, 政府的政策希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但在人才培养具体目标上, 不能及时为学校在科目设置、课程计划和硬件配置上提供更有利的政策支持, 不能及时补充就业市场的需求或者帮助制定教学计划。其次针对大学生方面, 国家提供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增大扩招指标等优惠政策, 确保每一名大学生不辍学, 但没有保证每一名大学生都就业。于是把大学生职业规划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工作,下放到学校完成,这样学校的压力就会相对增加。但高校由于经费和场地的有限, 没有办法有效地将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扩展他们的就业能力, 从而难以实现政策的目的。最后在对待用人单位方面, 政府多数是通过税收、法律等约束用人单位的用人行为, 对用人单位不合理的制度并未进行管理,带动更多的是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而不是针对大学生本身。
2、就业市场的监管不利
由于政府在提升学生自身就业力、减少企业培训成本方面的政策效果不明显,致使就业市场中出现一大批关于就业的中介机构, 他们一边为用人单位培训学员,并向单位收取学员培训费用,另外一方面,向 在校大学生招聘,以提供实习机会和强化实战技能为目地,向学生收取培训费用, 最后将培训合格的学生介绍到企业。这样一方面降低了企业招聘、培训的成本,减少企业自身的麻烦,另一方面强化了应届生工作技能及经验。就业中介机构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政府就业政策为目的,充分发挥其效果。但是我们国家没有在这一方面制定统一的政策和管理机构,导致这类机构的水平要求不统一,有些培训机构借此机会坑骗学生和用人单位,让用人单位,特别是学生的利益受到损害, 反而阻碍大学生就业政策正确落实。
(二)高校的责任
1、就业教育的方式不规范
当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教育范围还相对狭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地系统,严重缺乏连贯性与规范性,就业教育没有从头贯穿到尾,而是在毕业阶段搞突击,教育对象针对应届毕业生,导致大学生的毕业教育出现了严重漏洞,然而一些高校片面地强调就业率,极少考虑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与择业的定位认识,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就业教育的内容范围一般停留在求职技巧、择业观、就业知识和就业政策上,用一种宣传和理论注入的方法让学生生硬地吸收,事实证明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就业教育没有效果。
2、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教育方法是中国式的填鸭,不注重社会上岗位的需求,社会上哪些岗位人才缺失,针对岗位开设相对应的课程,只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以后缺少一技之长、一技之能、眼高手低,导致学生没有主见,不善于利用所学的知道,发挥相应的作用,最终岗位需求不能满足,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处。
3、教育质量下降
虽然扩招是为给更多青年学子提供了求学的机会,并且能够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但大量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扩招加剧,许多学校增建面积,可是硬件上去了,但人才培养的“软件”却明显滞后。教师的队伍也逐渐庞大,但老师的人员冗杂,导致教学水平的整体下降。只管“招进来”、不管“送出去”的心态严重等。并且一些高校只会为自身利益,不顾教育质量,把大批毕业生推向市场,却培养不出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加快学校的衰亡,更加剧市场的压力。
(三)大学生自身的责任
1、知识技能不过硬
虽然知识水平的高低与技能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一个人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好基本知识,经过自身的理解,才能完整的做换为自己的实践能力。“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千古名言,许多大学生却不能领悟。许多大学生学习浮躁,厌学情绪明显,逃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大学生阅读的专业资料少、知识面窄,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投入时间少、潜能发挥不够。
2、实践能力欠缺
在校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自己的实践能力及锻炼的培养,许多大学生认为自身学会的东西,能轻易运用到工作中,学校以灌输知识为主,缺少相对用的实践,造成眼高手低,导致实践能力低下。
3、缺少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两者的活动凡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然而这些环境的变换使得学生缺少相对的适应性,把许多问题都考虑的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缺少一些独立面对社会的经验和精神,不去主动地适应社会。在工作上,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工作过于挑剔,有些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违背合约,背弃信义,频繁跳槽,造成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诚信持怀疑态度。而且还有许多毕业生主要通过“广泛撒网”的方式,一些通过“托关系”、“拼爹”等方式,藉此获得就业机会。这样,就缺少发现自己优势的机会,不去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政府方面的解决对策
1、改变决策观念,增强自身建设
首先是转变行政观念,整理清楚政府、社会、高校和毕业生各方面的关系。不能单一的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 通过市场调控管理大学生就业,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负主要责任,市场的容纳力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政府应增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促进就业的政策实施效果。一要增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机构建设。每个机构对自己的实施行为进行负责,创建统一的管理机构,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明确每个时期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二要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毕业生就业相关行政审批事宜,尤其在毕业生创业方面, 减少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业务透明的优势, 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2、增强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与社会的相互协调
(1)政府应指导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的供求需要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学生的素质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指导高校,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的。设定一些对应的指标,定期对学生的教育质量进行考核。同时,政府应该指导学校做好就业情况统计。其次,政府应该指导学校,结合就业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招生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及时取消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并能及时调整适合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并开设新的专业。
(2)政府应于用人单位进行协调增加工作岗位。
用人单位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可以确保各用人单位自身利益增长,推动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整体社会的经济增长稳定。用人单位可以提出自己的用人标准,从而学校为此提供专业化的培养,提高毕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匹配的岗位。
(二)高校方面的解决对策
1、提升教学质量、树立正确目标。
要想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首先要从自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重点提升人才的教育质量,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残酷竞争。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在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更应加强其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以良好的内在和外在形象融于社会。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课程。
详细分析市场所需要的不同专业的人才,从而完善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教育方向。调整合适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使学生学有所用。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身能力,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要侧重增加一些相对操作性应用性以及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由于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高校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人对岗位的传递,为高校的人才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大学生自身的解决对策
1、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只有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增加自身的竞争实力,首先要求大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技能是顺利就业的前提。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打好文化知识的基础,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其次应具备人际沟通、现场协调、网络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为自己的将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大学生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2、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或者课外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积累出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总结实践经验中必不可少的途径,大学生先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然后外化于实践之中。无论是任何社会实践经验都用该积极的去参加,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独当一面。
3、定位准确的择业目标。
当今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出现骑驴找马的现象,即占取了工作岗位,又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总是眼高手的想找更好的岗位,从而不认真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要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不要盲目寻找,更新就业求职观念,转换思路,适当降低对工资福利带的要求,到最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岗位上,这样增加自身的职业归属感,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小结
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更是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并予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我国社会也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为了克服转型期的种种弊端,我们必须要齐心协力,广泛联合社会的综合力量,帮助大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使当今大学生成为社会最有利的接班人。从高校这一人才培养的源头入手,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更有效的实施,让新一批的大学生更快的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俞菀.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5月25日,第003版
[2]王琪,高翔.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2011(2).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促进 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高校、学生自身的责任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是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承担的责任,而社会相关部门又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此,我们主要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这三方面来分析。
(一)政府的责任
1、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现在的就是市场中,相当于商品的大学生、作为供给方的学校、 作需求方的用人单位和总揽调控的政府, 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首先对于学校, 政府的政策希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但在人才培养具体目标上, 不能及时为学校在科目设置、课程计划和硬件配置上提供更有利的政策支持, 不能及时补充就业市场的需求或者帮助制定教学计划。其次针对大学生方面, 国家提供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增大扩招指标等优惠政策, 确保每一名大学生不辍学, 但没有保证每一名大学生都就业。于是把大学生职业规划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工作,下放到学校完成,这样学校的压力就会相对增加。但高校由于经费和场地的有限, 没有办法有效地将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扩展他们的就业能力, 从而难以实现政策的目的。最后在对待用人单位方面, 政府多数是通过税收、法律等约束用人单位的用人行为, 对用人单位不合理的制度并未进行管理,带动更多的是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而不是针对大学生本身。
2、就业市场的监管不利
由于政府在提升学生自身就业力、减少企业培训成本方面的政策效果不明显,致使就业市场中出现一大批关于就业的中介机构, 他们一边为用人单位培训学员,并向单位收取学员培训费用,另外一方面,向 在校大学生招聘,以提供实习机会和强化实战技能为目地,向学生收取培训费用, 最后将培训合格的学生介绍到企业。这样一方面降低了企业招聘、培训的成本,减少企业自身的麻烦,另一方面强化了应届生工作技能及经验。就业中介机构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政府就业政策为目的,充分发挥其效果。但是我们国家没有在这一方面制定统一的政策和管理机构,导致这类机构的水平要求不统一,有些培训机构借此机会坑骗学生和用人单位,让用人单位,特别是学生的利益受到损害, 反而阻碍大学生就业政策正确落实。
(二)高校的责任
1、就业教育的方式不规范
当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教育范围还相对狭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地系统,严重缺乏连贯性与规范性,就业教育没有从头贯穿到尾,而是在毕业阶段搞突击,教育对象针对应届毕业生,导致大学生的毕业教育出现了严重漏洞,然而一些高校片面地强调就业率,极少考虑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与择业的定位认识,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就业教育的内容范围一般停留在求职技巧、择业观、就业知识和就业政策上,用一种宣传和理论注入的方法让学生生硬地吸收,事实证明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就业教育没有效果。
2、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教育方法是中国式的填鸭,不注重社会上岗位的需求,社会上哪些岗位人才缺失,针对岗位开设相对应的课程,只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以后缺少一技之长、一技之能、眼高手低,导致学生没有主见,不善于利用所学的知道,发挥相应的作用,最终岗位需求不能满足,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处。
3、教育质量下降
虽然扩招是为给更多青年学子提供了求学的机会,并且能够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但大量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扩招加剧,许多学校增建面积,可是硬件上去了,但人才培养的“软件”却明显滞后。教师的队伍也逐渐庞大,但老师的人员冗杂,导致教学水平的整体下降。只管“招进来”、不管“送出去”的心态严重等。并且一些高校只会为自身利益,不顾教育质量,把大批毕业生推向市场,却培养不出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加快学校的衰亡,更加剧市场的压力。
(三)大学生自身的责任
1、知识技能不过硬
虽然知识水平的高低与技能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一个人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好基本知识,经过自身的理解,才能完整的做换为自己的实践能力。“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千古名言,许多大学生却不能领悟。许多大学生学习浮躁,厌学情绪明显,逃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大学生阅读的专业资料少、知识面窄,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投入时间少、潜能发挥不够。
2、实践能力欠缺
在校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自己的实践能力及锻炼的培养,许多大学生认为自身学会的东西,能轻易运用到工作中,学校以灌输知识为主,缺少相对用的实践,造成眼高手低,导致实践能力低下。
3、缺少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两者的活动凡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然而这些环境的变换使得学生缺少相对的适应性,把许多问题都考虑的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缺少一些独立面对社会的经验和精神,不去主动地适应社会。在工作上,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工作过于挑剔,有些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违背合约,背弃信义,频繁跳槽,造成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诚信持怀疑态度。而且还有许多毕业生主要通过“广泛撒网”的方式,一些通过“托关系”、“拼爹”等方式,藉此获得就业机会。这样,就缺少发现自己优势的机会,不去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政府方面的解决对策
1、改变决策观念,增强自身建设
首先是转变行政观念,整理清楚政府、社会、高校和毕业生各方面的关系。不能单一的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 通过市场调控管理大学生就业,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负主要责任,市场的容纳力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政府应增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促进就业的政策实施效果。一要增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机构建设。每个机构对自己的实施行为进行负责,创建统一的管理机构,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明确每个时期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二要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毕业生就业相关行政审批事宜,尤其在毕业生创业方面, 减少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业务透明的优势, 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2、增强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与社会的相互协调
(1)政府应指导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的供求需要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学生的素质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指导高校,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的。设定一些对应的指标,定期对学生的教育质量进行考核。同时,政府应该指导学校做好就业情况统计。其次,政府应该指导学校,结合就业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招生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及时取消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并能及时调整适合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并开设新的专业。
(2)政府应于用人单位进行协调增加工作岗位。
用人单位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可以确保各用人单位自身利益增长,推动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整体社会的经济增长稳定。用人单位可以提出自己的用人标准,从而学校为此提供专业化的培养,提高毕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匹配的岗位。
(二)高校方面的解决对策
1、提升教学质量、树立正确目标。
要想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首先要从自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重点提升人才的教育质量,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残酷竞争。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在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更应加强其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以良好的内在和外在形象融于社会。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课程。
详细分析市场所需要的不同专业的人才,从而完善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教育方向。调整合适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使学生学有所用。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身能力,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要侧重增加一些相对操作性应用性以及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由于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高校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人对岗位的传递,为高校的人才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大学生自身的解决对策
1、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只有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增加自身的竞争实力,首先要求大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技能是顺利就业的前提。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打好文化知识的基础,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其次应具备人际沟通、现场协调、网络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为自己的将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大学生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2、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或者课外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积累出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总结实践经验中必不可少的途径,大学生先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然后外化于实践之中。无论是任何社会实践经验都用该积极的去参加,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独当一面。
3、定位准确的择业目标。
当今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出现骑驴找马的现象,即占取了工作岗位,又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总是眼高手的想找更好的岗位,从而不认真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要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不要盲目寻找,更新就业求职观念,转换思路,适当降低对工资福利带的要求,到最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岗位上,这样增加自身的职业归属感,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小结
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更是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并予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我国社会也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为了克服转型期的种种弊端,我们必须要齐心协力,广泛联合社会的综合力量,帮助大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使当今大学生成为社会最有利的接班人。从高校这一人才培养的源头入手,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更有效的实施,让新一批的大学生更快的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俞菀.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5月25日,第003版
[2]王琪,高翔.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2011(2).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