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信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自信与自卑两者的累加效应。越是自信,越会成功,越成功则越自信;反之,越是缺乏自信越会导致更深的自卑。对于成人而言,自信能让我们从容面对一切,无往而不胜;而对于孩子来说,自信能调动起他们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起来,为未来奠定一个坚实而有力的基础。因此,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呢?下面就谈一谈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尊重学生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当学生面对困难和失败时,我们应当尊重学生人格,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让他们寻找改正缺点的方法,并尊重他的见解,肯定他的进步,让他有一种正确的自我评价。
  我们学校有一个竖笛乐队,在乐队刚成立时,学生因为刚接触乐器而感到新鲜、神秘,学习兴致很高。可当他们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好奇心逐渐淡薄,个别学生对吹奏竖笛感到索然无味,甚至表现出厌烦感。这时如果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指导,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对学生横加训斥,而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活泼多样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他们的点滴成绩和微小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了进步的快乐,树立了学习竖笛的信心。
  二、消除自卑心理
  自卑是与自信相对的一种心理素质,它来源于对周围事物的躲避心理,对他人的紧张心理,对自身的紧张心理。自卑心较重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如果教师动辄批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加其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育者的对面。作为教育者,我们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让他们树立起“我一定能行”的信念,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心中装着他们、眼中看着他们”。课堂上,多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实行鼓励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问那些自卑的同学,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有难度的问题就加以提示,只要他们答对了就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听讲兴趣。在教学中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也有成就感,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提供表现机会
  培养学生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因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更能发挥自己的自然禀赋。在活动中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机会表现自我,并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音乐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在音乐课上,我经常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在课前听音乐表演律动时,我会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表演;在打击乐时,我只给学生提供乐器,让学生自己创作节奏,然后展示出来;我们还经常开“小小演奏会”,让学生把会的歌曲或乐曲用竖笛吹奏出来,再配上打击乐器,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乐趣的参与;当学会一首歌曲之后,我们还开展评比“小歌唱家”的活动,让有特长的学生一展自己的歌喉,在同学面前痛快地展示自己……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感受到了音乐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更树立了学生自信心。
  四、体验成功喜悦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固然很有哲理,但对于学生来说却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的、灾难性的。因此,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首先要放低要求,使学生体验成功。在同一班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对优秀的同学要求应该高而严、对差生的要求应适当降低一点,客观上为差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从而出色地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要使学生体验成功,制止、训诫和抱怨是做不到的,应当提倡鼓励教育,即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微笑和爱抚、奖励和赞许来鼓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绩,体验到成功,学生才能增强自信心,为争取更大进步而努力。
  自信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福斯特说:“自信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教育实践证明,自信会以惊人的力量发掘学生的潜在智力,去获得成功的结果。没有自信,很难获得长久的成功。许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是靠坚定的自信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应从强化学生自信入手,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构造良好的心理品质。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惟有如此,我们所培养的一代新人,才能把握属于他们的未来!
其他文献
文言文的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通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旧的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而能文从字顺地翻译文言文,无论是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是对文言文的背诵都是大有帮助的。现在的初中学生,由于和古人相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英语常常是重视词汇、语法的掌握,表达时也是中国式的英语,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英语文化的基础。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语言意识的培养,对于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文化意识;语言意识;培养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外国人讲中文时,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闹出莫名其妙的笑话。虽然他们也按照中文的字面规范表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在我看来,这是现代中国学生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当然大多数学生终其一生也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研究者,但少年时对古诗文经典的熟练诵读,以及成年后对这些诵读的反复重温,在
期刊
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是我们在课改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能够把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本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使我们的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感性、具体、现实、流动的生活中来。下面结合《杯子变热了》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杯子变热了》。  【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神圣职责。通过营造课堂和谐氛围、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引导学生质疑求异,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质疑;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创新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是一个庞大的逻辑体系。各种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系统复习,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发展的线索和关系,不但有利于把握知识的逻辑联系,促进对知识进行自主生成,而且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运用“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方法,注意整理与应用相结合,是切实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知识;联系;反馈;提高。    子曰:温故而知新。新课标从
期刊
摘要:物理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教学中各种不同的教学导入能显现各种奇异的现象,学生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好奇和兴趣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创设不同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对本节新课产生兴趣,从而形成良好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导入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实验导入的主
期刊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源远流长,而文学作品,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文化史中灿烂的篇章。《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信,关羽的忠,诸葛亮的智,让多少人拜倒,《水浒》梁山好汉的义薄云天又令多少人佩服,《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的缠绵爱情又令多少人掉泪……陶醉于书海,你可以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诚挚友情而心动,也可以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坚贞爱情而流泪;你可以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
期刊
摘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用中国古代科学家方法进行物理探究建模”的课题研究是教育部“十一五”子课题。将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创造发明和发现中所运用的充满睿智的科学方法作为理论基础,本着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的方法论,通过演绎法,就可以建构出许多思维过程不同的探究模式。本篇介绍其中运用苏颂“模型(假说)——不断改进”方法所建构的“模型(假说)——不断改进探究模式”,从而为物理教师的探究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学
期刊
一、案例背景与由来  (一)案例背景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人文素养,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探究式学习,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走个性化教学之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关注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