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

来源 :学生导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N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一直不明白,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在《愚颂》中的一段话,何以不断地被人引用:“如果一块石头掉到你的頭上,你一定会感到疼痛,但是,羞愧、耻辱和诅咒只是在你感觉到它们的时候,才会感到它们存在。只要你不去注意它们,它们不会打搅你的。只要你能自我赞美,又何必害怕世人的讥讽嘲笑?愚蠢是打开快乐之门的唯一钥匙。”
  我起先以为,这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或者驼鸟策略。但后来渐渐有些明白,这是在赞颂人的理性力量,所谓愚蠢,乃正话反说。它要说的是,只有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有主观自觉和反思能力,能发现和识别自身与自然的异同,有决定自己幸福的能力。人的快乐与否主要不在外物,而在人自身。亚里士多德有言:“快乐即自足。”大意近之。
  你走在大街上,或独处一室,忽然想起不平之事、可恼之人,不由忿火中烧。你在想象中与之争辩,激烈时甚至幻想挥出老拳,其时,月朗风清,四野岑寂,世界一点也未察觉你的沸腾,对你不理不睬;同样,你忽然想起快意之事,高兴得合不拢嘴,走路也在喃喃自语,其时,车如流水马如龙,世界也未察觉你的亢奋,也对你不理不睬。可是,前一种愤怒使你自伤,后一种愉悦使你舒畅,该怎样选择呢?
  时间是最具魔力的涂改液。愤怒之后,便是一点点的化解,旋即被新的情绪取代,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愤怒中;焦虑至极,便是一点点的遗忘,发现等待你的并非焦虑中想象的情景,人永远不可能预知某日某时你的情绪是什么。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要愤怒、焦虑?
  感觉和观念是永远拆不开的连体兄弟,感觉在先,观念在后,但观念又不时干扰感觉,感觉也会诱发新的观念。倘若专想不平、不快、不幸的事,死钻牛角尖,最后你会大哭,以为世界的不平全降到你的头顶;相反,还是这个人,还在这个地方,还是你拥有的一切,倘若专想快慰之事,知足常乐,自我欣赏,会越想越兴奋,由忍俊不禁到开怀大笑。比如说,一位最成功的作家,要哭也能哭,他会想,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写出传世之作,诺贝尔奖也得不上,真是窝囊废,白活了,于是悲从中来,大哭一场。当然,要笑也能笑,他会想,生而为人,著作等身,比起芸芸众生来,真是风光占尽,贡献卓特,于是喜上心头,哈哈大笑。
  所以,伊壁鸠鲁哲学未必没有几分道理,他们认为,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乃是快乐的前提。可惜,人人都觉得自己活得艰难,总在艳羡别人,说:“看,他多么自在”,其实,快乐不在房子多大,级别多高,存款多多,既不在为一时虚荣牺牲当下的需要,也不在将终生幸福委之于一个虚位,快乐在于自我感觉。浮士德沉浸在美好的瞬间时说:“留着罢,你,你是如此美妙。”他注重提高每一瞬间的生活质量,这就叫快乐。
  快乐的大敌是给自己“垫砖”,把自己“拔高”,以为自己如何伟大,别人只配适应自己。一旦把自己架起来,世界就变色变味了,快乐就逃遁了。
其他文献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可见,一个人若想达到其他人到不了的高度,领略其他人看不到的风景,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和苦难,以此来磨砺自身,从而做最好的自己。  直面挫折是勇气,唯有勇者才有资格去直面挫折。力克·胡哲尽管身体残疾,但他依然坚强、缓慢地挪上讲台。即便他的家人,都对其的诞生和做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挤嘈杂的世界里。难得一个人去享受黄昏,体味静谧。如果我们每一天都能从杂乱的氛围中逃脫出来,在黄昏里静静地站一会儿,那实实在在是一种最美妙的享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一朵花采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想不起收;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头;一句话想了许久,分手了也说不出口。聚,不一定是开始;散,不一定是结束。完整地珍惜心中的一段情谊不好么?……”  
期刊
进入五月,迎来的第一个节气便是立夏,也是夏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今年立夏在5月5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的这句诗最能代表立夏时节的景色。  《礼记》上说:“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意思是说,万物在这一季节里,都要长大,走向成熟。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放眼望去,草树青翠欲滴,枝头硕果累累,田野庄稼抽穗,鸟声凋鸣,虫鸣潮起,一派生
期刊
外公痴迷于盆景,尝尽了苦辣酸甜。  在我儿时模糊的记忆里,每次去外公家,一踏进门,便可看到外公在院子里侍弄盆景的背影。院子里错落有致摆放着外公的最爱。体型微胖的外公慢慢地站起身来,走到一盆巨大的松竹盆景前,一边修剪着枯枝败叶,一边哼着小曲,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竟浑然不知我的到来。  那盆松竹盆景是外公最宝贝的盆景之一。一年四季,松竹傲然挺立,带着那苍劲浓郁的墨绿色。这墨绿凝聚着外公的心血,凝聚着外
期刊
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以自己为圆心,自己的手为半径,开始画个圆。你会发现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在这个圆圈里。  这个圈,叫做舒适圈。  我曾經写过一篇文章《没有功劳,也就没有苦劳》,说这个时代的高手不再是默默无闻埋头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可替代有创造力的人,所以,那些总是在舒适圈中温水煮青蛙的人,终究会被这
期刊
“我不是一个可以把诗篇朗诵得/使每一个人掉泪的人/但我能够用我的话/感动我周围的蓝色墙壁”  ——《朗诵》  作者在诗中写到自己身为一个诗人,却没有可以唤醒被封闭内心、让他人感动的能力。虽然不被重视、不被理解但是依旧履行着一个诗人的义务,哪怕听众用忧郁之墙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哪怕只有一群禽鸟在试图理解,内心的情感与激动都被深深地压抑住。面对着如此的境遇,文化的严冬,作者也依旧道出一声“谢谢”。  读
期刊
舞台上,装扮成“枣子”、“玉米”等干果的学生走上来,他们走进了几个同学用丝线拉成的圈子中——那是一口锅,孩子们在“锅”里蹦蹦跳跳,表现了腊八粥被炖的过程,边上有同学在讲解着腊八节的习俗,此时,又有几个学生端着真的热腾腾的腊八粥走进观众席,给台下的师生们一人分一碗喝。  这是文来高中狂欢节开幕式的一臺节目。今年学校拟定了狂欢节“探索中华传统节日之美”的主题。“二月二龙抬头”、“七月半中元至”、“清明
期刊
每年的3月底4月初,是文来高中学子们一年中最盼望的日子之一,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就在这几天举行。这一天,学校上空飘着彩色气球,空气中弥漫着烤串、甜点和奶茶的香味,教学楼中间空地搭起了舞台,同学cosplay成了各种戏剧性人物……十一年来,狂欢节已经成为文来高中的一种快乐传承。不过今年,源自西方的狂欢节有点小小的变化,在文来高中的第十二届狂欢节上,师生们将“看不见的、消逝着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通过“看
期刊
在4月7日、8日、9日的第十四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上,有14所中职校的29个体验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其中既有中華传统文化的内容,又不乏时下最流行的高科技。  上海市医药学校凭借着现场炮制养生茶,制作团扇、中药香囊和发簪吸引了各年龄段人前来参观,并广受学生和家长们的好评,在团扇上绘画这样的体验尤其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他们纷纷拿起毛笔,颇有挥斥方遒的意味,而养生茶、中药香囊则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专业知
期刊
1.浣溪沙 咏橘  苏轼(北宋)  菊暗荷枯一夜霜①。新苞绿叶照林光②。  竹篱茅舍出青黄③。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④。  吴姬⑤三日手犹香。  注释:①一夜霜:橘经霜之后,颜色开始变黄而味道也更美。白居易《拣贡橘书情》:“琼浆气味得霜成。”  ②“新苞绿叶”句:沈约《园橘》诗:“绿叶迎霜滋,朱苞待霜润。”新苞:指新橘,橘经霜变黄,又有外皮包裹,如新生的黄色花苞。  ③青黄:指橘子,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