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1569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克氏针(K-wires)、接骨板(Plate)、弹性髓内针(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vnailing,ESIN)技术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且获得随访的84例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32例)、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组(16例)及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内固定组(36例).年龄8~14岁,平均年龄1t.6岁.男48例,女36例.左侧31例,右侧53例.对三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瘢痕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的影像学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均获8~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K-wires、Plate、ESIN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2±10)、(82±14)和(48±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6)、(64±7)和(25±6)ml,手术切口瘢痕长度分别为(6.2±1.9)、(8.2±2.8)和(4.0±2.1)cm,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8.8±0.7)、(9.2±0.9)和(8.2±0.8)周,术后发生并发症比例分别为2/32、0/16和2/36,术后6个月肩关节Constant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7% (29/32)、93.7%(15/16)、和94.4% (34/36).弹性髓内针髓内逆行内固定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瘢痕长度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组及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组(P<0.05).而三组患儿在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影像学结果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均未发生骨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结论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在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影像学结果上无显著差异.从手术时间、手术瘢痕、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弹性髓内针组优于克氏针及接骨板组,具有微创,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瘢痕小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优先的治疗选择。

其他文献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组具有祖细胞特性的成体干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MSCs能从包括骨髓、脐带血、真皮、脂肪、外周血等间充质组织中获得;与其他干细胞一样,MSCs能够自我更新,并且长期保持多能性.但与其他干细胞不一样的是,MSCs能够从自体或者健康志愿者体内较易获得.近年来研究发现,MSCs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以及支持体外造血,促进体内造血功能重建,对各种免疫细胞均有免疫抑制作
期刊
目的 研究并评价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组缺损伴软骨或骨外露使用人工真皮(Pelnac)联合自体全厚皮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1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软骨外露患儿,男9例,女4例,年龄3~9岁,平均5.2岁.软组织缺损面积12~62 cm2,平均35.5 cm2,骨或软骨外露面积0.7~6.0cm2,平均3.0cm2.一期清创行VSD覆盖,二期采用Pe
自1968年Dudrick等[1]首先报道应用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营养和预后以来,PN已越来越普遍应用于急重症或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儿。目前,PN是危
目的 腹腔镜治疗小于3周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13例,探讨该方法的初步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研究组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腹腔镜治疗小于3周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11~21 d(平均17.3 d).术前行B型超声检查,必要时配合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后,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 对121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进行腹腔镜
目的 探讨丹参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收治的32例肝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术中行第一肝门阻断.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患者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5例)和丹参预处理组(SM组,17例),两组患者均在术中行肝部分切除,以Pringle法行第一肝门阻断约15 ~ 20 min,IR组术前3d给予30 m
患儿女,6岁,因反复呕吐伴腹痛3d急诊收入院.患儿3d前无诱因出现反复呕吐,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性,无咖啡样液体.伴有阵发性腹痛,以脐周为主.大便未解,有排气,小便正常.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遂至我院就诊,以"肠梗阻"收入住院.检查:T37.2℃,P 100次/min,R 25次/min,BP 99/62 mm Hg.意识清,精神稍差,心肺未见异常.腹外形膨隆,有胃肠型,
期刊
患儿女,9天,主因发现“左面颊部包块伴发热1天”入院。系第1胎第1产,孕38周顺产娩出,无窒息,出生体重3200 g。生后8天出现发热,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左面颊部有一约4 cm×4 cm大
患儿女,12岁.因腹胀腹痛伴不排气便3d求诊,患儿生后1个月时曾因胸腰部脊膜膨出行手术修补,另该患儿还有先天性胸椎半椎体畸形伴脊柱侧凸,但一直未行矫治手术,近半年间断发作胆汁性呕吐,但均可在减少饮食后白行缓解.本次发病前2d有发热及腹泻等胃肠炎症状,未於重视,近3d来出现进行性腹胀并伴腹痛和不排气便,偶有呕吐,以胃内容物为主,病情持续加重而入院.检查:KT37.8℃,BP 100/60 mm Hg
期刊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及合理应用在我国一直是个复杂而备受关注的问题。不同医疗机构受当地医疗条件、耐药情况甚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习惯的不同,在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及种
患儿男,5个月26 d.因发现其阴茎肿物5个月,近期逐渐增大1个月,到我院治疗,患儿出生后家长即发现患儿阴茎体右侧有一肿物,呈枣样大小,无疼痛,皮肤颜色正常,无发热、局部红肿疼痛、尿频、尿急、血尿等不适,一直未予治疗,阴茎肿物随患儿生长发育渐增大.入院查体:精神好,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未及肿块,肠鸣音正常.阴茎体冠状沟近端右侧可触及一肿物,约2.0cm×2.0cm×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