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0多万亩滩涂,成为江苏沿海大开发的本钱。
海滩上是零零散散几个拾海人,在海边一隅,小李长久凝望着远处宽广的大海,言语平静而自信:“前些年到苏州一带打工,在那里怕被人瞧不起,羞于提自己是苏北人。现在我以自己是连云港人而自豪。”
曾几何时,苏北人有点“自卑”。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让苏北腹地进入了“沿海时刻”。继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苏北五市正式入列,江苏全境加盟长三角后,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一跃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是江苏“第一次”跃入“国家战略视野”。
“虽然这个时刻来得稍晚了些,但我们还是等到了。”小李笑着说。
从一省规划升格为“国家战略”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
上世纪90年代末,江苏省开始提出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这是继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之后,又一次重要的生产力战略布局,被统称为“四沿”战略。
2006年10月,由时年83岁高龄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牵头20多位院士,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与江苏省政府联合开展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专项研究,最终完成了《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和11个课题研究报告。
2007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连云港视察时说,“连云港的发展不仅要同苏北的发展、江苏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而且要放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战略位置来对待”。
这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后,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沿海开发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制定沿海开发规划。2007年8月,江苏省政府下发了《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该规划明确,沿海产业开发的重点将是发展新能源、基础产业、现代物流和海洋产业。
在沿海地区发展从“地方战略”升级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和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2008年8月初,国家发改委会同19个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江苏省沿海地区调研,认为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有潜力、有基础、有希望,可以建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后,国家发改委和江苏省政府组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共同编制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并于2009年最终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当年参与编制《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江苏省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曲福田,说起编制的过程依然如数家珍,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规划编制前他们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包括沿海地区的经济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中西部沿海经济带布局的带动作用等。
而且,长期以来,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并不十分活跃,而江苏沿海地区南接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连中西部,东邻东北亚,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好弥补了这一缺口。
“苏北洼地”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后,开始昂起了沿海开发的“龙头”。
“后发先至”怎么做?
连云港,因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花果山而声名远播。作为全长10900公里、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国际运输大通道的起点,素有“东方桥头堡”的美名;曾经,连云港作为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拥有独特区位优势,被赋予更多期待。但盛名之下,却因历史原因,成了东部沿海发展的“洼地”。
“自从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以此为强大动力,提升发展标杆,确立了后发先至的目标追求。”连云港沿海开发办公室主任李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国家下大决心开发江苏沿海,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出来的。机遇来了,我们决不放过!”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说。
自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正式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来,江苏沿海开工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重大产业项目。
根据国家规划,江苏将形成现代化的沿海产业走廊;近期开发利用270多万亩沿海滩涂,用于农业区、城市工业区与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到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人均GDP要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成为东部重要经济增长极、长三角“强壮的北翼”、大上海的延伸区。
270多万亩滩涂近期将开发
伴随着江苏沿海开发的升级,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如何处理加快新兴工业化进程和保护沿海生态环境的关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曲福田介绍,江苏的滩涂资源总的资源量有1000多万亩,远期可以开发的有700多万亩,约占全国1/4。近期(到2020年)可以开发的有270万亩。在270万亩的滩涂资源中,20%用作生态保护,20%用作非农建设,60%用作农业生产,“这将是江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备资源。”
板上钉钉的数字,如何达到?
“我们对滩涂资源将采取科学、有序地开发。”曲福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已经形成了三极、一带、多节点的开发方式。三极是指连云港、盐城、南通作为中心城市的三个增长极;一带就是从连云港到南通的沿海城市带,包括县城;多节点是指沿海开发并不是所有的海岸线都进行开发,而是选择一些生态敏感性不强、资源比较丰富、环境承受能力比较强的区域,作为开发节点,并形成工业园区的集聚集约开发。
“我们开发的原则是:该保护的坚决保护,该开发的形成集约集聚开发,这样就能够在沿海开发中实现经济效率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曲福田说。
开发中也有需要克服的难点,曲福田表示,他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以下两个方面给予特别支持:一是在重大的产业项目上能够支持沿海的开发,国家一些重大的临港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希望能够优先在江苏沿海进行布局,推进沿海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及产业和港口的互动;二是希望在一些重大开发政策上允许先行先试。
“有些重要的改革,比如沿海产业发展基金等金融改革,以及能够形成连云港和西部之间的东西经济协作区这样的开发区,能够给更多先行先试的权力,以增强沿海地区开发的活力。”曲福田说。
海滩上是零零散散几个拾海人,在海边一隅,小李长久凝望着远处宽广的大海,言语平静而自信:“前些年到苏州一带打工,在那里怕被人瞧不起,羞于提自己是苏北人。现在我以自己是连云港人而自豪。”
曾几何时,苏北人有点“自卑”。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让苏北腹地进入了“沿海时刻”。继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苏北五市正式入列,江苏全境加盟长三角后,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一跃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是江苏“第一次”跃入“国家战略视野”。
“虽然这个时刻来得稍晚了些,但我们还是等到了。”小李笑着说。
从一省规划升格为“国家战略”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
上世纪90年代末,江苏省开始提出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这是继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之后,又一次重要的生产力战略布局,被统称为“四沿”战略。
2006年10月,由时年83岁高龄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牵头20多位院士,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与江苏省政府联合开展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专项研究,最终完成了《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和11个课题研究报告。
2007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连云港视察时说,“连云港的发展不仅要同苏北的发展、江苏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而且要放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战略位置来对待”。
这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后,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沿海开发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制定沿海开发规划。2007年8月,江苏省政府下发了《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该规划明确,沿海产业开发的重点将是发展新能源、基础产业、现代物流和海洋产业。
在沿海地区发展从“地方战略”升级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和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2008年8月初,国家发改委会同19个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江苏省沿海地区调研,认为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有潜力、有基础、有希望,可以建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后,国家发改委和江苏省政府组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共同编制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并于2009年最终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当年参与编制《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江苏省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曲福田,说起编制的过程依然如数家珍,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规划编制前他们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包括沿海地区的经济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中西部沿海经济带布局的带动作用等。
而且,长期以来,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并不十分活跃,而江苏沿海地区南接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连中西部,东邻东北亚,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好弥补了这一缺口。
“苏北洼地”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后,开始昂起了沿海开发的“龙头”。
“后发先至”怎么做?
连云港,因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花果山而声名远播。作为全长10900公里、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国际运输大通道的起点,素有“东方桥头堡”的美名;曾经,连云港作为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拥有独特区位优势,被赋予更多期待。但盛名之下,却因历史原因,成了东部沿海发展的“洼地”。
“自从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以此为强大动力,提升发展标杆,确立了后发先至的目标追求。”连云港沿海开发办公室主任李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国家下大决心开发江苏沿海,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出来的。机遇来了,我们决不放过!”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说。
自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正式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来,江苏沿海开工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重大产业项目。
根据国家规划,江苏将形成现代化的沿海产业走廊;近期开发利用270多万亩沿海滩涂,用于农业区、城市工业区与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到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人均GDP要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成为东部重要经济增长极、长三角“强壮的北翼”、大上海的延伸区。
270多万亩滩涂近期将开发
伴随着江苏沿海开发的升级,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如何处理加快新兴工业化进程和保护沿海生态环境的关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曲福田介绍,江苏的滩涂资源总的资源量有1000多万亩,远期可以开发的有700多万亩,约占全国1/4。近期(到2020年)可以开发的有270万亩。在270万亩的滩涂资源中,20%用作生态保护,20%用作非农建设,60%用作农业生产,“这将是江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备资源。”
板上钉钉的数字,如何达到?
“我们对滩涂资源将采取科学、有序地开发。”曲福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已经形成了三极、一带、多节点的开发方式。三极是指连云港、盐城、南通作为中心城市的三个增长极;一带就是从连云港到南通的沿海城市带,包括县城;多节点是指沿海开发并不是所有的海岸线都进行开发,而是选择一些生态敏感性不强、资源比较丰富、环境承受能力比较强的区域,作为开发节点,并形成工业园区的集聚集约开发。
“我们开发的原则是:该保护的坚决保护,该开发的形成集约集聚开发,这样就能够在沿海开发中实现经济效率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曲福田说。
开发中也有需要克服的难点,曲福田表示,他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以下两个方面给予特别支持:一是在重大的产业项目上能够支持沿海的开发,国家一些重大的临港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希望能够优先在江苏沿海进行布局,推进沿海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及产业和港口的互动;二是希望在一些重大开发政策上允许先行先试。
“有些重要的改革,比如沿海产业发展基金等金融改革,以及能够形成连云港和西部之间的东西经济协作区这样的开发区,能够给更多先行先试的权力,以增强沿海地区开发的活力。”曲福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