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整合是对课程内容做纵向和横向的整合,通过综合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突出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类型,以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文章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整合
  
  商务英语是在社会需求推动以及“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简称ESP)理论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50多年的积累,它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客观存在的学科。但是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目前的定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唯学”型——忽略职业性,只求学科性、系统性;二是“唯工”型——过分强调职业性,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两种倾向都说明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还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整合。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需要抓住“商务英语”和“高等职业教育”这两个关键:一方面可以传承英语专业学科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必须把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一、课程体系优化
  
  1.就业岗位群及其职业能力调研和分析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服务于外贸行业,但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呈现出“行业分散、岗位集中的趋势,即毕业生就业部门遍布外贸、金融、科技乃至其它领域,但是毕业生无论在哪个行业部门,几乎都从事业务员、助理、文秘、翻译之类的工作”。就业岗位群的新特点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本身的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在商务领域内用英语进行交际(包括口头与书面等多种形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求毕业生拥有以英语为工具,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实际问题囊括了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不同领域的各种知识。这样一来商务英语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仅包括从询盘、报盘乃至签约等商务谈判的整体活动,外贸活动中出具信用证、报关、装船、保险、商检、索赔和支付等进出口业务活动;还包括公司、厂商或银行等商业组织的不同组织行为。它的外延也被大大拓展,涵盖诸如金融、贸易、运输、投资、企业管理、财会以及经济法等各个层面的知识。同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的内涵还将发生无法预期的变化,因此商务英语应该被看成是一个动态和开放的专业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发展。
  
  2.课程体系的优化重构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的目标是在对就业岗位群及其职业能力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最佳平衡,明确各类课程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将采用CCTS/DACUM开发模式搭建以核心课程、支持课程、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为模式的框架,并且探索在这一框架下为培养职业能力所需的课程,考察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体现,从而决定每一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步开发核心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对职员上岗必备的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一线教师和企业相关岗位的专家共同将这些能力分解为相应的工作任务。例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岗位群要求从业者能够完成的最基本的任务包括:独立使用适切的商务礼仪进行日常的商务会话、阅读和回复各种商务函电、翻译各类商务文本、起草各式商务文件等等。为了使学生掌握完成上述任务的本领,可以开设商务英语交际类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会话、商务英语翻译实践、国际商务交际、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等。
  第二步模拟构建支持课程。企业人员从职业能力拓展的层面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要求——在商务工作过程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英语教师和兄弟院系的相关专家协力勾画出可供开发的框架课程,包括外贸英语、法律英语、管理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课,进出口实务、国际商法知识、工商导论、管理学原理等商务专业知识课,中英文商务报刊选读、口译理论与实践等翻译常识课,外贸英文函电、英文单证制作、英语商务谈判、外贸业务流程实训、助理技能综合实训等技能实训课。
  第三步完善原有的基础课程,称之为职业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英语的基础能力系列课程。
  第四步探索特色课程。这类课程的创设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旨,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为目标。可以开发旅游英语、涉外导游实务、酒店英语、前台(厅)实务、国际物流基础、物流英语、汽车英语等特色课程。
  
  二、课程体系整合
  
  (一)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课程体系的整合不等于课程间的简单组合和拼凑,而是“要求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学术界在传统的ESP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持续性学科知识的语言教学模式”(sustained-content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简称SCLT模式,这是一种专门集中于某一专业领域的语言教学途径。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SCLT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抛弃了把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程人为分离的惯常做法,既注重持续性的学科知识又强调语言教学。其中注重“持续性”的专业知识是SCLT教学模式与其他以主题为基础的教学最大的区别之处。作为ESP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整合可以借鉴SCLT模式。
  
  (二)课程体系的整合
  1.英语基础技能课程与商务英语交际类课程的整合
  根据SCLT模式,我们把从属于普通英语(EGP)范畴的职业基础课的英语基础技能课程整合到属于ESP范畴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的商务英语交际类课程之中,见表1。
  通过整合,学生不仅能通过商务专业知识语料来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还可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来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因此非但没有动摇英语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而且这种有意义的语言输入、词汇循环、图式构建,以及真实的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的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避免语言与专业课程的人为分割,从而保证三年英语技能和专业技能提高不断线;同时也促使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将教学置于工作情境之中,始终不忘人才培养的服务宗旨。
  2.商务类专业课程以及特色课程的整合
  商务类专业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和商科课程与特色课程的整合;另一方面是商科和特色课程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商科课程之间的整合贯彻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分析相关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必需的基础性和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我们首先根据学生今后的择业倾向,为学生量身定制了各种备选课程套餐,称为“专业拓展类课程”,见表2。
  学生在完成职业定位之后,须选择适当的专业拓展课程套餐,例如希望毕业后在外贸行业工作,就需要完成A套餐的学习,另外还可根据教务处的要求自行选择非专业拓展类课程。设置专业拓展类课程(套餐式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做到多元化、小课型、短课时、强训练,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精力的合理分配,技能培养与今后的岗位工作无缝接轨。
  3.公共基础课与职业能力的整合
  所谓基础课与职业能力的整合指的是计算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与商务领域的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的结合起来,为岗位能力的培养服务;即实现公共基础课的职业化,使这类课程成为真正的职业基础课。例如,把计算机拓展为商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把传统的体育课整合成为训练职业体能和防治职业病为主要目标的职业体育课;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培养商务领域中的从业道德和礼仪修养,学习包括商务法律在内的法律基础。另外,注重职业生涯教育、创业与创新等选修类基础课的开发。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整合是对课程内容做纵向和横向的整合,通过综合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突出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类型,以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最后通过校企合作、与兄弟院系协力共同完成了商务英语各门课程的改革或开发,由企业协助制订能力标准、能力鉴定的办法、对实训任务可行性进行评价,最后由企业评价能力需求的实现程度。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反馈证明,这种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际为起点,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优化与重组,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在商务领域中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职业技能,因而具有可行性和可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M].上海:上海
  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2] 吴国权.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
  2007,(29):19-20.
  [3] 王兴孙,陈洁.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J].
  国际商务研究,2001,(5):1-4.
  [4] 陈丽能.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方法[J].中
  国高等教育,2006,(18):53-54.
  [5] 管新平.论高职外语专业的特色[C].2001年海峡两岸高等
  职业(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1.http://www.tech.
  net.cn/info/hxla/previous/three/2119.shtml.
  [6] 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
  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5):41-43.
其他文献
摘要:以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育系2008届及2009届149名本科毕业生撰写的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论文成绩几方面对论文撰写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对改进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学校;毕业论文;研究领域;研究方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
期刊
摘要:指出了建立与国外合作院校对应的项目管理与沟通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养和能力、加强与学生沟通和坚持教学过程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过程管理    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吸收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过
期刊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信阳农专植物保护专业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设精品课程、多渠道强化实践教学、编写配套教材等实践改革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植保人才。  关键词:社会需求;课程体系;植保专业;改革;高职高专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在经历了规模大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转向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发展阶段,更加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而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检验指标是毕业生的就业状况[1]。课
期刊
摘要:打破高职思政类课程三本教材原有体系,以满足学生成长中的基本需要为切入点,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基本问题为突破口,将高职思政课程内容整合与重构为“职业人-生存”、“公民人-生活”、“道德人—生命”三大教学模块,实现从“本本”到“人本”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转型。  关键词:职业人;公民人;道德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由于难以打破学科体系,教学改革举步维艰。思政课要适应工学
期刊
摘要:捐赠是大学生资金来源的一条主要渠道。采用调查法,以重庆市某区为调查对象,了解我国社会人员对大学的捐赠情况,并对调查结果做了客观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捐赠;社会人员     大学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办学水平和档次,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大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其中,捐赠是大学资金来源的一条重要渠道。对大学的捐赠与其他教育捐赠不同,如基础教育的捐
期刊
摘要:2000年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不清晰,导致教学过程中培养手段和方法不科学,成效不高。根据2008年修订的《新大纲》对口语交流与表达能力所提出的明确目标要求,结合目前中职语文教学课前演讲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构建科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训方案,以项目带动训练,经过1-3年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种能适应现在职业需求和未来终身学习需求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
期刊
摘要: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中国之声》在第一时间24小时不间断地对灾情进行直播,其迅速、公开、透明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体现出信息公开的力量,发挥了凝聚民心、整合国家功能的巨大作用。从“以人为本,从情出发”、“实现‘速报’的直播方式”、“实现广播直播效果的最广化”、“充分扩大广播播出和接听的易”、“广播应急机制”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之声在面对重大灾难性事件时的报道特色,以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期刊
摘要:同步仿真教学法通过采取理论——实践——理论同步模块仿真,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切合点,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仓储管理实务》;同步仿真教学法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指向“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应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高职院校要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就必须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面向企业,实行“校企联姻”。文章通过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介绍和比较,阐述构建“校企联姻”的校园文化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校企联姻    目前,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期,其中高职教育显示出蓬勃生机,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要在市场中
期刊
摘要:以廊坊市永清县中学为调查对象,了解中学的居安思危教育情况,以课堂为主阵地,结合各学科特点开展居安思危教育,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居安思危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一、研究背景    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与其居安思危意识程度有着密切关系。2006年3月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谈到:“我们国家大,许多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大。形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