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职业院校参与教师培养政策的变迁与未来政策空间

来源 :教育与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uange0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院校参与教师培养经历了世纪之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三个间断期以及由此间隔形成的四个均衡期,当前处在以学前和托育教师培养为主的政策均衡期.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参与教师培养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优质职业院校仍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须强化培养过程监管,持续提升培养质量,并进一步拓展新空间.
其他文献
中考普职分流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亦是我国对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政策回应.但是,舆论的围剿、家长的恐慌以及职业院校的压力等因素给中考普职分流政策的推进带来阻力.在职业教育被确立为类型教育的背景下,应着重从加强舆论引导、弹性化执行政策以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三个方面来推进中考普职分流政策的具体落实.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逐渐成为教育界应该思考的命题.“双碳”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问题,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育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对策建议:宏观层面是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优化高职育人外部环境;中观层面是学校要积极作为,努力补齐内部育人“短板”;微观层面是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提高服务“双碳”目标能力.
广西和香港同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桂港教育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西和香港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存在合作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健全、专业课程开发合作进展较慢、职业课程培训尚未全面铺开、赛项品牌规划及影响力仍需提升、教师培养培训尚未形成高端品牌等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文章提出实施广西和香港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五大工程”,即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工程、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工程、职业课程培训建设工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设工程、职业教育教师交流和培训建设工程.
职业培训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帮扶贫困者致富的社会功能,是民族地区治理相对贫困的有效手段.在我国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应该把职业培训作为巩固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成果与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进路,开发依靠职业培训帮扶相对贫困者技能之贫的新模式.在“主体—工具—内容”定向培训理论框架指导下,聚焦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个体发展,成立多方协作的培训帮扶共同体,设计“定岗—定培—定技能”定向培训框架,开发“志+智+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能提高培训帮扶精准度,增强相对贫困者的核心造血能力,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实现乡村
企业深度参与是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将高职院校“校中企”合作模式作为共生系统,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维度,探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耦合效应和外驱动力.据此得出结论:契机动力促进校企共生的达成,经济动力维系校企共生的关系,耦合效应体现校企共生的强度,外驱动力保障校企共生的稳定.应治理企业入驻职业院校的信息不对称,解决企业入驻职业院校的经济矛盾,创新企业入驻职业院校的合作机制.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职业教育要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应从理论层面、现实层面、实践层面来分析探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必然选择.针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产教融合形式化、缺乏共同的利益诉求、缺乏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等难点问题,建议通过政府统筹布局及监管、提升行业企业助力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强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促进职业
“双减”背景下,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是北印附小多彩教育的追求.在系统思维指导下,北印附小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四个层面精确做“减法”精准做“加法”,协同共育,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期刊
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现实困境.据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需明确应用型科研工作定位,系统构建“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团队建设、科研路径实施、科研项目运行、科研成果转化”等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科研实施路径,促进科研反哺教学,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直接的教育形态,校企合作育人是推进教育与产业对接、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关键环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民满意标准要求、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追求成为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的三大动因.当前,职业院校的供给输出能力不足以吸引企业参与合作,职业院校育人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导致无法形成育人合力,企业育人体系不健全造成校企合作育人成效不佳.因此,建议职业院校立足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强合作输出能力建设;强化企业育人资源整合,形成校企合作育人合力.同时,合作企业也应加强育人体系设计实践,提升企业育人能力成
高职院校肩负着“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应该积极主动对接利益相关方,多元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指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的思路:传承校本文化、对接行企文化、吸收地域文化.最后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的路径:构建以文化人育人机制、激发校园文化自信和践行自觉、把企业文化引入教育教学、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