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的课堂一种是教师千方百计地教知识,另一种是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样不仅完成了课时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掌握一种学法。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知识;引导;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它高度概括了教育的规律,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知识是无限的,单一靠教师传授知识是有限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进社会,碰到的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它,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就要从小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的时候,要考虑为了今后的不教。
几年来,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一、精心创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生活化: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在执教北师大实验教材“高矮”时,我利用班级现有的资源创设师生比高矮、同学间比高矮的情境,当遇到两名个子差不多高的同学,大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观点,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讨论、实践找到了比较的方法,完成了新知的学习。
问题自然化: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问题。在教学“抛硬币”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了这样一个情境:阳光明媚的一天,小鸟在树上唱歌,突然天就阴了下来,这时教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自然地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到可能会下雨、打雷、打闪……可能天一直这样阴着,还可能天一会儿又晴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同学们说的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如下雨;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如下雪,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来研究一下可能性的问题。
问题故事化: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片非常感兴趣,如教学“动物乐园”时,我利用多媒体将主图制成了动画,同时配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动物王国举办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到了动物乐园,他们高兴得唱啊、跳啊,学生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此时教师提问学生: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汇报有4只小熊、4只小鹿、5只小兔子……教师进一步引导: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小熊和小鹿一样多。”直观认识“2”,还知道小兔比小猴多2只,即(5>3),小鸟比小兔少3只,即(2<5),这样整个学习新知的过程都在有趣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
二、精心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探索的乐趣,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向学生呈现的问题不但要有趣味性,还应考虑到知识的渗透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和思维发展的潜隐性。这样才能“牵引”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质疑: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通过滚、绕、截,得出“化曲为直”的方法。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遇到挫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千万不可由于着急而替代。对于学生中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不管它是否成熟,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对一些肯动脑子的学生,教师要区别对待,分配给他们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的表现欲得以满足。总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探索的兴奋和成功的满足感,是强化学生探究兴趣,产生“还想探究”愿望和热情的动机力量,使学生从内心迸发出对学习的热爱,在情感上保持对探究的兴趣和爱思考的习惯。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情境
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借助电教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课堂。在讲“圆的面积”一节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依次分割,分割得越细越接近长方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的面积由长方形面积推导而来。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延伸练习“生活化”巩固学习兴趣
通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有成功感,成功次数越多,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在学完“方向与位置”这堂课以后,我把书上的习题改成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看图来判断各栋楼的位置。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后,数学的价值也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从运用数学知识这个“工具”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满足。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一种学习方法,培养一种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使他们学习的热情持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徐娟.师爱即师魂:兼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师德建设中的运用[J].中国德育,2011(08):61-62.
[2]王春梅.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成因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张红蕾.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2.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知识;引导;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它高度概括了教育的规律,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知识是无限的,单一靠教师传授知识是有限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进社会,碰到的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它,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就要从小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的时候,要考虑为了今后的不教。
几年来,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一、精心创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生活化: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在执教北师大实验教材“高矮”时,我利用班级现有的资源创设师生比高矮、同学间比高矮的情境,当遇到两名个子差不多高的同学,大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观点,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讨论、实践找到了比较的方法,完成了新知的学习。
问题自然化: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问题。在教学“抛硬币”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了这样一个情境:阳光明媚的一天,小鸟在树上唱歌,突然天就阴了下来,这时教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自然地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到可能会下雨、打雷、打闪……可能天一直这样阴着,还可能天一会儿又晴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同学们说的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如下雨;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如下雪,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来研究一下可能性的问题。
问题故事化: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片非常感兴趣,如教学“动物乐园”时,我利用多媒体将主图制成了动画,同时配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动物王国举办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到了动物乐园,他们高兴得唱啊、跳啊,学生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此时教师提问学生: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汇报有4只小熊、4只小鹿、5只小兔子……教师进一步引导: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小熊和小鹿一样多。”直观认识“2”,还知道小兔比小猴多2只,即(5>3),小鸟比小兔少3只,即(2<5),这样整个学习新知的过程都在有趣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
二、精心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探索的乐趣,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向学生呈现的问题不但要有趣味性,还应考虑到知识的渗透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和思维发展的潜隐性。这样才能“牵引”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质疑: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通过滚、绕、截,得出“化曲为直”的方法。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遇到挫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千万不可由于着急而替代。对于学生中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不管它是否成熟,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对一些肯动脑子的学生,教师要区别对待,分配给他们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的表现欲得以满足。总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探索的兴奋和成功的满足感,是强化学生探究兴趣,产生“还想探究”愿望和热情的动机力量,使学生从内心迸发出对学习的热爱,在情感上保持对探究的兴趣和爱思考的习惯。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情境
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借助电教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课堂。在讲“圆的面积”一节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依次分割,分割得越细越接近长方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的面积由长方形面积推导而来。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延伸练习“生活化”巩固学习兴趣
通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有成功感,成功次数越多,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在学完“方向与位置”这堂课以后,我把书上的习题改成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看图来判断各栋楼的位置。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后,数学的价值也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从运用数学知识这个“工具”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满足。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一种学习方法,培养一种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使他们学习的热情持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徐娟.师爱即师魂:兼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师德建设中的运用[J].中国德育,2011(08):61-62.
[2]王春梅.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成因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张红蕾.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