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的第一天,61部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开始实施。如此多的法律集中在这一天实施不是巧合,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制建设迎来了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法律在广阔的范围内调整着国家、社会和公民关系,人们基本告别了20多年前无法可依的局面。
但无论是建设法治社会还是“依法治国”,都不是靠增加法律数量就能实现的。2007年开始实施的诸多法规,不光体现了量变,更彰显着立法思想的“质变”。
赋予公民更多权利,是这批立法的核心内容。新颁布的《护照法》给越来越经常游历海外的中国公民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在15天内拿到护照。《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规定“商品房封顶后才能放贷”、“个人有权查询待售房屋信息”、“个人可查询城市房屋权属登记机关记载的房屋自然状况、权利状况”等,使得居者有其屋的愿望更有保障。而渴望在能源、资源领域一展身手的企业家们,在这一天等到了原油、成品油j比发经营权放开的好消息。
人们还将从这一天开始更全面地理解权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收取卡拉OK版权使用费的规定开始实施,知识产权从此不再是免费的蛋糕。这是对著作者权利的尊重。只要有钱就能发布广告的“老皇历”也在这一天作废,《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广告必须尊重求医问药者的知情权,不得以虚假信息误导公众。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禁氟令”施行后,意味着家电生产厂家和每一个普通消费者都将为全球环境有所付出。
公民权利成为立法关键词,意味着法制思想的一大转折:法律从“专政工具”化身为公民权利的保护神。另一个转变也在悄然发生,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刑法、行政法规逐渐完善后,处理公民财产关系的民法系列逐渐成为立法的重心所在。
从1月1日起,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公民开始自行申报纳税。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种陌生的义务,但它却是现代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常态,这是无可回避的“与国际接轨”。
如果某一天,一群公职人员找到你,不是调查什么刑事案件,只是问问你在银行开户转账情况,你有义务配合他们。新修订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赋予银行业监管机构相关调查权,可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外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以保证资金安全。这些新法规,无不提醒人们民事关系将成为社会成员之间最经常发生、最重要的关系。
法律的一大作用是督促人们改掉坏习惯,留下好习惯。香港1月1日开始实施的《吸烟条例》扩大了禁烟范围,大多数公共场所不许吸烟,违者可能面临5000港元罚款。比起人们的其他不良习惯,吸烟不过是癣疥之疾。比如,对法律的陌生和对法律手段的距离感。
据著名法学家周旺生调查,在已制定的数百个法律中,司法机关经常据以办案的法律只有30几个,80%左右的法律未能进入诉讼领域。未能进入诉讼领域作为司法机关办案根据,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律的。
法律能否真正实施,取决于老百姓是不是愿意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可是中国传统塑造出的处世规则并不提倡这种权益意识。古罗马人并不全盘否定“争权夺利”,只是强调要通过合法的程序寻求公正解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则不同,孔子说:“听讼,吾尤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总是希望以道德自省来替代法律,强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乃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在“无讼”思想熏陶下,既不提倡用法律调整人际关系,又不重视用技术手段保证司法公正。不到走投无路,老百姓总也想不起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这一批立法,让法律“入侵”了以往一直由道德自省负责的领域。《反洗钱法》开始施行,标志着中国政府对洗钱犯罪正式宣战。这部法律规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为辨别资金的真实性质和交易的真实目的做准备。这部法律把一切财产置于阳光之下,而不靠道德约束解决问题,打开了处理社会关系的新空间。
运用是法律的生命,其目的不是解释世界,关键是要改变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法律来到我们身边,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必将改变我们习惯,让法的精神深入人心,像阳光、空气一样须臾难离。
但无论是建设法治社会还是“依法治国”,都不是靠增加法律数量就能实现的。2007年开始实施的诸多法规,不光体现了量变,更彰显着立法思想的“质变”。
赋予公民更多权利,是这批立法的核心内容。新颁布的《护照法》给越来越经常游历海外的中国公民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在15天内拿到护照。《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规定“商品房封顶后才能放贷”、“个人有权查询待售房屋信息”、“个人可查询城市房屋权属登记机关记载的房屋自然状况、权利状况”等,使得居者有其屋的愿望更有保障。而渴望在能源、资源领域一展身手的企业家们,在这一天等到了原油、成品油j比发经营权放开的好消息。
人们还将从这一天开始更全面地理解权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收取卡拉OK版权使用费的规定开始实施,知识产权从此不再是免费的蛋糕。这是对著作者权利的尊重。只要有钱就能发布广告的“老皇历”也在这一天作废,《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广告必须尊重求医问药者的知情权,不得以虚假信息误导公众。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禁氟令”施行后,意味着家电生产厂家和每一个普通消费者都将为全球环境有所付出。
公民权利成为立法关键词,意味着法制思想的一大转折:法律从“专政工具”化身为公民权利的保护神。另一个转变也在悄然发生,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刑法、行政法规逐渐完善后,处理公民财产关系的民法系列逐渐成为立法的重心所在。
从1月1日起,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公民开始自行申报纳税。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种陌生的义务,但它却是现代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常态,这是无可回避的“与国际接轨”。
如果某一天,一群公职人员找到你,不是调查什么刑事案件,只是问问你在银行开户转账情况,你有义务配合他们。新修订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赋予银行业监管机构相关调查权,可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外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以保证资金安全。这些新法规,无不提醒人们民事关系将成为社会成员之间最经常发生、最重要的关系。
法律的一大作用是督促人们改掉坏习惯,留下好习惯。香港1月1日开始实施的《吸烟条例》扩大了禁烟范围,大多数公共场所不许吸烟,违者可能面临5000港元罚款。比起人们的其他不良习惯,吸烟不过是癣疥之疾。比如,对法律的陌生和对法律手段的距离感。
据著名法学家周旺生调查,在已制定的数百个法律中,司法机关经常据以办案的法律只有30几个,80%左右的法律未能进入诉讼领域。未能进入诉讼领域作为司法机关办案根据,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律的。
法律能否真正实施,取决于老百姓是不是愿意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可是中国传统塑造出的处世规则并不提倡这种权益意识。古罗马人并不全盘否定“争权夺利”,只是强调要通过合法的程序寻求公正解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则不同,孔子说:“听讼,吾尤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总是希望以道德自省来替代法律,强调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乃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在“无讼”思想熏陶下,既不提倡用法律调整人际关系,又不重视用技术手段保证司法公正。不到走投无路,老百姓总也想不起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这一批立法,让法律“入侵”了以往一直由道德自省负责的领域。《反洗钱法》开始施行,标志着中国政府对洗钱犯罪正式宣战。这部法律规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为辨别资金的真实性质和交易的真实目的做准备。这部法律把一切财产置于阳光之下,而不靠道德约束解决问题,打开了处理社会关系的新空间。
运用是法律的生命,其目的不是解释世界,关键是要改变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法律来到我们身边,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必将改变我们习惯,让法的精神深入人心,像阳光、空气一样须臾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