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应与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数学运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数学运算速度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数学;初中;运算;能力;提高
数学的基石在于运算,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以后内容的学习。可以说运算能力的培养左右学生数学双基的落实程度,进入初中时学生的年龄处在12~13岁左右,心理尚不成熟,自控能力仍然较差,没有恒心,没有毅力,不明算理、张冠李戴现象特别严重,再有就是当今学生懒惰,不爱动手的习惯。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除了坚持课本中的教学之外,还尝试了好多方法,其效果较好。
一、加强预习,让学生体验不教而会的成就感
课上直接让预习的学生扮演与例题同类型题,先明确基本方法,让学会的同学给同学出题,对于扮演过程中的典型性错误,教师让学生辨析,进一步明确算理。不教而会让学生找到成就感与存在感。
二、小组自查互查,让学生当老师,加强合作意识培养
现在的孩子自私心太重,通过小组捆绑,兵教兵,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运算题的掌握学生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中都涉及到计算,我就让学生做完题目后进行自查,可以将计算题再做一遍,将方程解带回进行验根,也可以将自己算的结果和同桌交流,结果不一样的可以两人共同检查其中存在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对下次计算时可互相提醒,同时也可以让父母帮助其进行检查。
三、对其出现的错误及时总结、加强反思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每名学生对自己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归纳在一起,写成条子,压在自己的书桌上,贴在自己眼睛能见到的墙上,比如乘方中的符号问题、底数问题、去括号问题、方程中的去分母问题、整式中的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等等问题。在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时头脑中就会映出条子上的内容,在实际计算中就会引起重视,克服经常会出错的问题。反思与换位思考是当今学生品的养成的最大弱点,把问题推给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在学习有理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整式的化简等涉及到运算的问题时,当堂作业中计算题目较多,学生易于疲劳、烦躁,做题也就不认真了,故在学习这些内容后,每天给学生两道计算题,这样量小,学生容易认真做,易于集中力量,准确率就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在进行集中考查,对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四、在明算理的基础上提倡运算的简捷性和灵活性
万物皆有规律,运算也一样,明算理与明人理是一致的。运算的简捷是运算合理性的标志,是运算速度的要求,它是对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考察。要提高学生合理进行运算的能力,“一题多解”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因为通过“一题多解”,就可比较哪一种解法既正确又简捷,从而确定合理的解法。从认知角度来看,运算的多解性是感性阶段,而合理运算则是运算的理性阶段。由多解性通过分析、比较来培养学生运算概括能力,从而进入合理性的阶段,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有部分学生,在测验、考试之前单独关照一下,盯得紧一点,成绩会起很大变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在教学中,应与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数学运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数学运算速度会不断提高。学生数学运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数学运算步骤。诚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参考文献
[1]朱建石.提高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1(75).
【关键词】数学;初中;运算;能力;提高
数学的基石在于运算,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以后内容的学习。可以说运算能力的培养左右学生数学双基的落实程度,进入初中时学生的年龄处在12~13岁左右,心理尚不成熟,自控能力仍然较差,没有恒心,没有毅力,不明算理、张冠李戴现象特别严重,再有就是当今学生懒惰,不爱动手的习惯。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除了坚持课本中的教学之外,还尝试了好多方法,其效果较好。
一、加强预习,让学生体验不教而会的成就感
课上直接让预习的学生扮演与例题同类型题,先明确基本方法,让学会的同学给同学出题,对于扮演过程中的典型性错误,教师让学生辨析,进一步明确算理。不教而会让学生找到成就感与存在感。
二、小组自查互查,让学生当老师,加强合作意识培养
现在的孩子自私心太重,通过小组捆绑,兵教兵,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运算题的掌握学生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中都涉及到计算,我就让学生做完题目后进行自查,可以将计算题再做一遍,将方程解带回进行验根,也可以将自己算的结果和同桌交流,结果不一样的可以两人共同检查其中存在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对下次计算时可互相提醒,同时也可以让父母帮助其进行检查。
三、对其出现的错误及时总结、加强反思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每名学生对自己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归纳在一起,写成条子,压在自己的书桌上,贴在自己眼睛能见到的墙上,比如乘方中的符号问题、底数问题、去括号问题、方程中的去分母问题、整式中的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等等问题。在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时头脑中就会映出条子上的内容,在实际计算中就会引起重视,克服经常会出错的问题。反思与换位思考是当今学生品的养成的最大弱点,把问题推给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在学习有理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整式的化简等涉及到运算的问题时,当堂作业中计算题目较多,学生易于疲劳、烦躁,做题也就不认真了,故在学习这些内容后,每天给学生两道计算题,这样量小,学生容易认真做,易于集中力量,准确率就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在进行集中考查,对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四、在明算理的基础上提倡运算的简捷性和灵活性
万物皆有规律,运算也一样,明算理与明人理是一致的。运算的简捷是运算合理性的标志,是运算速度的要求,它是对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考察。要提高学生合理进行运算的能力,“一题多解”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因为通过“一题多解”,就可比较哪一种解法既正确又简捷,从而确定合理的解法。从认知角度来看,运算的多解性是感性阶段,而合理运算则是运算的理性阶段。由多解性通过分析、比较来培养学生运算概括能力,从而进入合理性的阶段,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有部分学生,在测验、考试之前单独关照一下,盯得紧一点,成绩会起很大变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在教学中,应与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数学运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数学运算速度会不断提高。学生数学运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数学运算步骤。诚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参考文献
[1]朱建石.提高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