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里达“延异”对传统翻译标准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传统翻译理念历来把忠实作为翻译的首要准则,翻译理论和译者在传统翻译观的束缚下,长期围绕忠实和不忠实两个极端的方面讨论,却没有圆满的结果。德里达提出“延异”解构理论,阐释了意义的难以确定性,从根本上动摇了“忠实”准则的根基,从而终结了“忠实”这一翻译神话,促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新的思考。同时,解构主义反对原文是主人,译文是奴仆的观点,把译者和译文从从属性地位中解放出来,也对译者的任务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解构主义;延异;忠实;译者
  中西方翻译理论自古以来都以忠实来评判翻译质量。中国有案本,求信,信、达、雅,神似的翻译标准;西方罗马时代贺拉斯认为“忠实原作的译者不适合逐字死译”,可见公元前的翻译活动便有忠实这一說法;近代的巴托认为“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处于从属地位,只能紧跟原作者忠实地再现和反映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廖七一,2000:8);当代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是以忠实为准则。可见,忠实在中西方翻译领域都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彻底否定了以“忠实”为首要准则的翻译观。作为解构主义之父,雅克·德里达陆续在《语言与现象》、《论文字学》和《书写与差异》中系统的提出了他的解构主义观点,为解构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构主义抨击了以本质、真理、绝对和存在为特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主张用动态、辩证和发展的哲学观来看待翻译。
  “延异”(differance)是德里达理论的基石。这与法语单词difference读音一样,是德里达结合differ (区分)和defer (延搁)这两个词自创的一个单词,目的在于说明“延异”一词不仅指空间上的差异,还包括时间上的延迟。延异的存在使词语、原文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对忠实进行解构。同时,延异对译者的任务提出新的看法和要求,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重要。
  一、对“忠实”翻译原则的质疑
  王东风在他解构忠实的过程中提到“伦理的幽灵”。他认为无论东西方,忠实最初都是一个伦理概念。而言语和伦理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在翻译中做到完全忠实只是“神话的乌托邦”(王东风,2004)。
  钱钟书先生把翻译比作“艰难的历程”。他认为一国文字与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跨越这么多距离,“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钱钟书,1979)。这些因遗失和损伤而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便是“讹”。在文学里,“化境”指作品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文字以外的境象。古人认为用文字把“化境”表达出来的过程便是“讹”产生的过程。因为在表达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已不是最初脑海中原始的那种意境。这样想来,原文的作者用文字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记录下来的同时就已不忠实于自己原始的想法了,那么译者通过翻译想要百分之百忠实原文,使译文的读者和原文的读者对原文有同样的反应便更不可能了。更不用说,译者通过翻译表达出的意境和原作最初脑海中的意境之间的距离更是不可想象。
  二、“延异”对忠实原则的解构
  德里达认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并非密不可分。按符号的差异性原则来看:符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只是暂时在文本中确定下来,人们从符号中寻找的只是能指的能指,解释的解释。
  根据所指的不在场或者延迟在场,德里达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提出了“延异”的概念。“延”即“延迟”,符号的意义在时间上总是被延迟;“异”即“区别”,由于符号的意义总是由他者所解释,而他者的意义也依赖于其他符号,故而意义在空间上产生区别。延异的存在使得意义难以确定并且不断变化发展,因而词、句、段、篇章乃至整个文本的意义都不能最终确定
  三、“延异”解放了译者的从属地位
  受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影响,传统翻译理论家认为译文和译者的身份低于原文和原作者。例如,巴托认为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处于从属地位,原作者是主人,译者只是仆人。英国翻译家德莱顿认为译者是原作者的奴隶,“只能在别人的庄园里劳动,给葡萄追肥整枝,然而酿出的酒确是主人的”(谭载喜,1991:153)。
  延异思想解构了“忠实”原则,使译者从服从原文权威的束缚中得到解放。德里达将语言看做一个开放的体系,认为在翻译中任何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都不能穷尽其意义。如: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这句名言至今没有统一的翻译。由于译者各方面存在差异,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便不相同,况且原文本身的意义也难以确定。这便说明不能以“忠实”来评判译文质量,或要求译者绝对忠实于原文。
  四、“延异”思想下译者的任务
  由于在每次延异中,意义像种子一样星星点点的扩张,形成意义的散播,因此德里达认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是传达原文意义或再现原文,而是揭示不在场的、被丢失或遭压抑的东西,揭示文本的多重意义,让语言的另一面露出水面,使原文因为译文而保持生机活力。
  意大利有句谚语:“Traduttore,traditore”(翻译者即反叛者),这说明译者只要背负上翻译的任务,便成为叛逆的角色。“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的‘翻’,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钱钟书,1979),同样说明译文与原文一致的不可能性。林译小说因增减之处颇多被人指责,但他的作品在当时很受欢迎,钱钟书也有很高的评价:“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那么迷人”。试想如果当年林纾按照对忠实的准则翻译,或许他的译作也不会受那么多人喜欢。
  结语:
  解构主义思想解构了“忠实”,解开了强加在译者身上的束缚,重视译者在翻译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要性。同时提出原文依赖译文和译者存活,促使翻译界以新的眼光和标准看待译作。此外,它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彻底颠覆也使翻译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翻译标准。
  解构主义理念下翻译的价值不在于统一,而在于差异性。语言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翻译标准也应该是多元化、开放的。译者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阅历、体会对原文进行翻译,才能使翻译更加丰富多彩。好的译作不是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原文一致性高,而是通过阅读译文使读者对原作无限向往,拉近读者和原作的关系,吸引读者对原作产生兴趣,从而使原作永远保持鲜活和生机。
  参考文献:
  [1]Derrida. From Des Tours De Babel [A].1985, Eng. trans. Joseph F. Graham. Eds.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C],1992.
  [2]黄汉平.文学翻译“删节”和“增补”原作现象的文化透视——兼论钱钟《林纾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3,(4):24.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译林出版社,2000.
  [4]马会娟,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86-298.
  [5]钱钟书.林纾的翻译[A],1979.罗新璋编,翻译论集[C].商务印书馆,1984.
  [6]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商務印书馆,1991.
  [7]王东风.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中国翻译,2004,(6):3.
其他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艺術与传媒学院书法系, 北京 100875)  【摘要】:笔法,是有意识地控制毛笔的入笔、收笔和整个行笔过程,用毛笔书写某种字体或者某种笔画形成时所采取的一些书写方法,如提按、快慢、轻重等,这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笔方式,有了这些从而使字体在笔画、风格上展现出具有审美意识的书写艺术。提按与使转是书法当中毛笔运动的两个最主要、最基本的用笔方法,也称之“笔法”。  【关键词】:笔法;提按
期刊
(汉口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摘要】:声乐是艺术,也是表达情绪的有效途径,一首作品的诠释离不开情绪的投入,作为演唱者,演唱技巧应达到一定的水平,情绪也要具有丰富性,这样才能将创作者的作品内涵表达出来。本文介绍了声乐演唱中情绪的产生,对情绪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及研究了情绪应用的技巧。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绪;应用  歌唱结合了人们的情感和语言,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演唱者可以根
期刊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民间舞蹈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及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下才、形成的独特的舞蹈艺术样式,它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长,日益精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一最直观的形式表现出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深状态。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方式;意义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文明古国,漫长的岁月和
期刊
(浙江电视台,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文化类电视节目具有特定的标准,这类节目的特点很难达到人们心中理想的效果,所以,发展的情况不是很好。本文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定位进行分析,也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定位;发展;反思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升,对文化类的电视节目也有了新要求,这类节目对人们的情操,以及文学素养都有重要的作用。文化类的電视节目主要是
期刊
(海宁市盐官镇红友村,浙江 海宁 314400)  社区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范畴。从广义上理解,社区文化包括社区居民共同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成果总和。也就是说,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生活的人们长期而逐步形成的共同文化教育观念、行为规范、民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是社区居民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的总体反映。社区文化的重要内涵是让居民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思想情操得到陶冶,传播和接受知识、信息和技能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这个由三块互不相连的土地组成的狭长区域中,生活着16个民族。其中,我国西北地区独有的裕固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人口只有1.4万余人。裕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族内却有着两种互不相同且差异较大的语言:西部裕固语和东部裕固语,分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目前两种裕固语均已是濒危语言。此文
期刊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方言是反映一座城市个性的名片,它是其历史,人文进程的“活化石”。在生态语言学理论下,汉语方言的形成可以视为原始中原汉语音在迁徙过程中,被当地语言生态环境化的产物。本文所探讨的济南方言属于汉语中“北方方言”的冀鲁官话区,山东快书与吕剧以济南方言为艺术语言的基础,故其在山东方言中具有代表性。济南方言是最为丰富多彩的汉语方言之一,其具有厚重、简练
期刊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搭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良好的搭配能力被视为检测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中国,尽管词汇教学被赋予了重要性,但学生的搭配掌握并不好。作者通过两个语料库研究中国学生的一些不规范搭配用法,找到错误用法的原因并提出对于语言搭配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搭配;语料库;比较  一、词汇搭配  (一)定义  搭配(collocatio
期刊
(武警警官学院学员,四川 成都 610200)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发出的伟大号召,是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的根本所在。“四有”,明确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应当具备的理想抱负、素质本领、精神特质和道德情操。如同房屋的四梁八柱,哪一“有”都不能少,哪一“有”都不能弱。作为新时期一名普通革命军人,一名武警警官学院学员,必须牢记强军目标,争当一名合
期刊
(昭通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开展语法教学和语用教学的基础和条件。留学生汉语词汇的掌握情况,影响着汉语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运用能力。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有效的处理“外来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外来词;词汇教学  外来词,又称“借词”或“外来语”,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吸收过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