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职业发展历程是一个连续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特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职业阶段发展任务、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国外学者根据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特征、影响因素等不同划分标准,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研究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如福勒(Fuller) “教师关注阶段论”[1]、伯顿(Burden)“教师发展阶段论”[2]、司德菲(Steffy)“教师生涯发展模式”[3]等;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林崇德、申继亮、叶澜等最先进行,他们从心理学、伦理学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框架,为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廖诗艳和罗琴以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为假设,以职业成熟度为标准,将其划分为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4个阶段;白益民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并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作出了明确的界定[4]。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研究,大多从教师实际经历及表现的情形角度进行描述,缺乏对教师理想发展历程的描述,对教师职业阶段划分的方法未能达成共识。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需求、薪酬需求、团队需求、培训需求、工作环境需求进行差异性分析,提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为高校深入了解教师需求及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出有效建议。
研究基本情况
笔者依据需求层次理论,结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特点,设计了一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与激励”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设置了年龄、性别、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科等基本信息,还针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薪酬、团队、培训、工作环境5个需求维度,设计了35个相关问题和一个总和需求量表,包括单选、多选和综合题型。
本次调研以北京市属某高校专职教师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出问卷578份,回收有效问卷411份,有效率为75%。
本次调查结果采取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等方法,通过对高校教师五个需求维度的需求程度测算,了解高校教师的需求状况及需求程度。采用T检验和F检验,针对高校教师不同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科性质、最高学位、承担工作类型6个方面,分析需求是否存在差异性,差异是否显著。
研究结果及分析:
1.高校教师总体需求情况分析
(1)高校教师需求样本人口学特征分析
表1:样本人口学特征
分组依据 人数(人) 百分比(%)
性别 男 221 53.8
女 190 46.2
年龄 <= 30岁 18 4.4
31-40岁 192 46.7
41-50岁 162 39.4
>= 51岁 39 9.5
不同学科 文科 100 24.3
理科 97 23.6
工科 186 45.3
其他 28 6.8
专业技术职务 正高级 84 20.4
副高级 175 42.6
中级及以下 152 36.9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411名高校教师中,年龄以31岁~50岁为主,占全部调查对象的86.1%,多数教师以工科为主,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5.3%;专业技术职务以副高及以下人员居多,占77.5%,正高相对少一些,占20.4%。
(2)高校教师不同需求维度的需求程度分析
表2:高校教师不同需求维度的需求程度(%)
需求项目 需求程度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需要 比较
不需
要 不需要
薪酬 4.18 44.2 35.93 14.43 4.37 1.07
团队 4.05 33.7 42.8 18.93 3.95 0.6
培训 4.04 36.03 38.93 20.58 2.18 2.3
职业发展 4.21 39.4 43.23 16.43 0.43 0.45
工作环境 3.9 32.84 33.71 27.38 3.2 2.88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5个需求维度中,需求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职业发展需求、薪酬需求、团队需求、培训需求和工作环境需求。
2.高校教师需求差异性的分析
为了解高校教师需求的差异性,本研究从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科性质、最高学位、承担工作类型等方面就高校教师在薪酬、工作环境、培训、团队、职业发展5个需求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并运用T检验和F检验对上述6个方面各项需求维度的需求程度进行差异性检验,得出如表3所示结果。
通过调查结果差异性分析,可以得出高校教师的需求特征及需求差异性总体状况,见表3。
表3: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差异性分析总体结果
薪酬 工作环境 培训 团队 职业发展
性别 显著 显著
年龄 显著 显著
专业技术
职务 显著 显著 显著 显著
学科 显著
最高学位 显著 显著
工作类型 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教师只是在“培训”“团队”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高校教师对于“薪酬”需求和“培训”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在“工作环境”“培训”“团队”和“职业发展”需求各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科高校教师在“培训”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位教师在“培训”“团队”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工作类型教师,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科研为主教学为辅、单纯教学和单纯科研4种工作类型的教师在“培训”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5个需求维度中,只有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测算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性达到了80%(五项中的四项),其余特征比较结果差异性均在40%以下。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技术职务是决定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特点的最主要因素。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
显而易见,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比较,教师的需求差异性最显著。所以,根据高校教师需求最显著类别将教师职业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建业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1.建业阶段:能够相对独立地承担教学任务,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参与省部级或校级科研项目的研究,相当于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2.成长阶段: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参与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发展中需要扶持的方向带头人,相当于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3.成熟阶段:拥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多轮教学经验,掌握学科发展趋势,是学科建设的带头人或骨干,参与国家、省部级或校级科研项目,对学校发展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教师,相当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结论
通过高校教师薪酬、工作环境、培训、团队、职业发展5个需求方面的调研及分析,得出对于不同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科性质、最高学位、承担工作类型的教师以上5种需求具有差异性,并且不同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需求差异性最显著。依此,提出了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应以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为最主要划分依据的观点,将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划分为建业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分别对应中级及以下、副高级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上述从需求特点分析出发,提出的基于高校教师需求特点的职业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和方法,是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是现有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方法的一个新思路,将为高校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2009教育教学研究面上项目《薪酬激励与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相关度研究》,项目编号:ER2009-B-56
参考文献:
[1]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9,(6). 36-41.
[2]NEWMAN K, BURDEN P.
研究基本情况
笔者依据需求层次理论,结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特点,设计了一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与激励”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设置了年龄、性别、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科等基本信息,还针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薪酬、团队、培训、工作环境5个需求维度,设计了35个相关问题和一个总和需求量表,包括单选、多选和综合题型。
本次调研以北京市属某高校专职教师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出问卷578份,回收有效问卷411份,有效率为75%。
本次调查结果采取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等方法,通过对高校教师五个需求维度的需求程度测算,了解高校教师的需求状况及需求程度。采用T检验和F检验,针对高校教师不同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科性质、最高学位、承担工作类型6个方面,分析需求是否存在差异性,差异是否显著。
研究结果及分析:
1.高校教师总体需求情况分析
(1)高校教师需求样本人口学特征分析
表1:样本人口学特征
分组依据 人数(人) 百分比(%)
性别 男 221 53.8
女 190 46.2
年龄 <= 30岁 18 4.4
31-40岁 192 46.7
41-50岁 162 39.4
>= 51岁 39 9.5
不同学科 文科 100 24.3
理科 97 23.6
工科 186 45.3
其他 28 6.8
专业技术职务 正高级 84 20.4
副高级 175 42.6
中级及以下 152 36.9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411名高校教师中,年龄以31岁~50岁为主,占全部调查对象的86.1%,多数教师以工科为主,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5.3%;专业技术职务以副高及以下人员居多,占77.5%,正高相对少一些,占20.4%。
(2)高校教师不同需求维度的需求程度分析
表2:高校教师不同需求维度的需求程度(%)
需求项目 需求程度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需要 比较
不需
要 不需要
薪酬 4.18 44.2 35.93 14.43 4.37 1.07
团队 4.05 33.7 42.8 18.93 3.95 0.6
培训 4.04 36.03 38.93 20.58 2.18 2.3
职业发展 4.21 39.4 43.23 16.43 0.43 0.45
工作环境 3.9 32.84 33.71 27.38 3.2 2.88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5个需求维度中,需求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职业发展需求、薪酬需求、团队需求、培训需求和工作环境需求。
2.高校教师需求差异性的分析
为了解高校教师需求的差异性,本研究从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科性质、最高学位、承担工作类型等方面就高校教师在薪酬、工作环境、培训、团队、职业发展5个需求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并运用T检验和F检验对上述6个方面各项需求维度的需求程度进行差异性检验,得出如表3所示结果。
通过调查结果差异性分析,可以得出高校教师的需求特征及需求差异性总体状况,见表3。
表3: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差异性分析总体结果
薪酬 工作环境 培训 团队 职业发展
性别 显著 显著
年龄 显著 显著
专业技术
职务 显著 显著 显著 显著
学科 显著
最高学位 显著 显著
工作类型 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教师只是在“培训”“团队”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高校教师对于“薪酬”需求和“培训”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在“工作环境”“培训”“团队”和“职业发展”需求各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科高校教师在“培训”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位教师在“培训”“团队”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工作类型教师,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科研为主教学为辅、单纯教学和单纯科研4种工作类型的教师在“培训”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5个需求维度中,只有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测算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性达到了80%(五项中的四项),其余特征比较结果差异性均在40%以下。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技术职务是决定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特点的最主要因素。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
显而易见,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比较,教师的需求差异性最显著。所以,根据高校教师需求最显著类别将教师职业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建业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1.建业阶段:能够相对独立地承担教学任务,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参与省部级或校级科研项目的研究,相当于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2.成长阶段: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参与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发展中需要扶持的方向带头人,相当于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3.成熟阶段:拥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多轮教学经验,掌握学科发展趋势,是学科建设的带头人或骨干,参与国家、省部级或校级科研项目,对学校发展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教师,相当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结论
通过高校教师薪酬、工作环境、培训、团队、职业发展5个需求方面的调研及分析,得出对于不同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科性质、最高学位、承担工作类型的教师以上5种需求具有差异性,并且不同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需求差异性最显著。依此,提出了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应以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为最主要划分依据的观点,将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划分为建业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分别对应中级及以下、副高级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上述从需求特点分析出发,提出的基于高校教师需求特点的职业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和方法,是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是现有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方法的一个新思路,将为高校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2009教育教学研究面上项目《薪酬激励与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相关度研究》,项目编号:ER2009-B-56
参考文献:
[1]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9,(6). 36-41.
[2]NEWMAN K, BURDEN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