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詹姆斯·布坎南·杜克 清末将烟草买到中国的商人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布坎南·杜克,昔日英美烟草公司的创办人,可能是全世界在“把烟草当商品卖出去”这点上做得最成功的一位人物;少有人知的是,他最成功的市场是中国。
  烟草工厂主的儿子杜克
  自打哥伦布在南美洲发现烟草后,这种能提升精神的玩意儿在万历年间迅速传人内地,几十年后,已经是崇祯皇帝致力打击的“妖草”。到清代,贩卖或是种植烟草就是“与通番同罪”的重罪了。
  整个清朝,政府从没放弃过禁烟的努力。就连太平天国时期,《天条论》也明明白白写着,“凡吃洋烟(鸦片)者斩首不留”,抽水烟旱烟,初犯挨打,三犯杀头。
  好了,现在,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卷烟商人、烟草工厂主的儿子杜克,要进军中国市场。
  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经商天赋:派人守住码头,给每个刚下船的男人一包香烟,“他们会带到全国各地,这可是了不得的广告”;或是把性感女明星的形象印上香烟盒,以吸引年轻男性;最重要一步也许是,他取得了自动卷烟机的使用权,能够让10小时一班的工人生产出海量的香烟。
  这是一种冒险。当时的美国人习惯抽雪茄或是自己动手卷烟丝,杜克自己的办公室里也会放一个痰盂用来吐烟草汁。机器被视为靠不住的玩意儿。可他偏偏看中了卷烟的潜力:抽一支只需要5到7分钟,不想抽了随时能扔也不心疼。
  他的秘诀是一个字“快”!
  “短小、味浓。易点燃,易抽完。”当时一家报纸评论说,“卷烟正是机器时代的象征。”据说,有了自动卷烟机以后,踌躇满志的杜克就让人给他一本世界地图,翻到某页,见某国标着“人口4.3亿”,便决定了:这就是我们要去卖香烟的地方。
  那是1902年,也就是清光绪28年。在大清,种植和贩卖烟草是视同通番卖国的重罪。
  现在科学家们知道,当吸烟者手持卷烟深深一吸,很强剂量的尼古丁就会随之深入血管,这使得生物碱对大脑的奖励作用更快起效。与嚼烟草或是抽烟斗、雪茄相比,卷烟消耗得更多、更快。
  好在杜克未必明白这其中的原理,却把这一点利用得炉火纯青。
  卷烟尚未在美国出头,已经被商人带到了中国。英美烟草公司招聘了一批年轻而爱冒险的单身汉,让他们学中文,而后去口间地头给人到处发卷烟。他们还雇了一批本地人,任务就是时不时在广大劳动人民面前悠哉地点起烟、抽两口,供大家学习,以免下回拿到免费赠送的样品时,劳动人民直接用牙齿把这奇形怪状的烟卷给嚼了。
  阻力来了。在广东,一位官员下令,各县官吏在处死强盗前,必须赏英美烟草公司所出品的“强盗牌”香烟给死囚。一时间,禁烟效果奇佳,烟民对“强盗牌”避之唯恐不及。
  竖起当时最大的广告牌
  杜克旗下烟草品牌还有很多。他们既在上海竖起了当时中国最大、耗资最巨的广告牌;又把香烟的价格压低到极致——一个铜板就能买5支英美烟草公司出产的优质香烟。
  “本地人以同样代价买来的任何其他东西都不可能给他这么大的快感和享受!”该公司中国区的负责人曾经这样感叹过。
  进入中国市场17年后,该公司每周能生产2.43亿支香烟。在杜克去世前一年,美国杂志才开始正儿八经地讨论“烟草对人体有害吗?”
  然而,3年后,也就是1927年,第一篇讨论吸烟致癌的论文才出现于医学杂志。但那也只是一位英国医生现身说法:他看到或听说过的肺癌病人,都是烟民。
  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二手烟的危害可能比一手烟更甚,才有了公共场合不吸烟的礼节。但杜克利用生物碱对大脑的奖励机制,已经累积起庞大的财富。在中国的这家公司,一路由满清挺到民国,挺过了军阀混战,挺过了民族主义者的抵制与中国同行的竞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意最好的时候,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占据市场份额六七成,农田边劳作的老汉也人手一盒“大英牌”。
  杜克的事业能如此成功,也许还是因为那是烟草,平凡人,几人能抵过生物碱对大脑的引诱?
  讽刺的是,多年后,他的家族也正败在这一点上-2010年,他唯一的孙辈,杜克家族的主要继承人,死于吸毒过量。
其他文献
作家余华说,看过聂华苓的《三生影像》之后,十年内不能读传记了。此话并非虚言,实在是聂华苓所拥有的身世太过深厚,所经历的人生太过复杂。从大陆到台湾再到美国爱荷华,八十几岁的人生却如同经历了三生三世,如此的变幻让人不得不心生好奇与敬意。  亲情:母亲被父亲骗婚  聂华苓的母亲出嫁时整好20岁。父亲是个军官,比母亲大12岁。这段婚姻说来有点奇妙,因为母亲是被“骗婚”的。华苓七八个月大的时候,母亲才从“家
期刊
今年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梁家三代人守护故宫文物正好也长达90年,他们因为在抗战期间转移这批故宫文物,分隔两岸,改变一生命运。近日记者走进北京故宫博物院采访到原故宫文物管理处处长梁金生,为您揭开梁家三代人与故宫文物转移四川这段尘封70多年的秘闻。  南迁画师变押运工  “其实,我已经是梁家第五代故宫人。高祖父梁德润、曾祖父梁世恩、祖父梁廷炜都是宫廷画师。”梁金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的高祖父
期刊
每当有朋友去国外,或国外友人来访,都少不了给于光远带来世界各地、形色各异的玩具。于光远称这是“不失赤子之心”。他对玩相当有研究。他把玩看作是“人的根本需要”。1983年,他写过《儿童玩具小论》;1988年,写过《玩具(大纲)》;1996年,写过关于“大纲”的《补充》;1999年末,他出席了北京国际玩具博览会,并做了讲话。于老颇有些自豪地称自己是“大玩学家”。  老伴孟苏女士上世纪50年代在捷克留学
期刊
1934年,弘一大师为闽南佛学院捐办了佛教养正院。典礼仪式上,有人问他:“您是无数人敬仰的大师,请问您究竟在什么地方与众不同?”  大师不假思索地答道:“想想还是有与众不同。”  “请问是什么?”那人问道。  大师说:“我感觉饿了的时候,就去吃饭;感觉疲倦了的时候,就去睡觉。”  那人笑道:“这算什么与众不同呢?谁都会在饿的时候去吃饭,疲倦了的时候去睡觉。如此说来,您与众人也并没有什么区别呀?”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6月14日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童庆炳1988年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试办的在职人员“文艺学·文学创作”委托研究生班导师,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严歌苓、毕淑敏等近40名青年作家都就读于此,因此童庆炳也被誉为“中国文坛教父”,莫言的硕士论文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  童庆炳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到过不少这些名作家当年的趣事,比如
期刊
“飞虎队在我们中国时间待很久啊,一直待到抗战胜利以后才回去啊。我帮他们修了起码是两三年时间,因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戚到印度去了……”如今,这位抗战老兵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为了生活考取空军  我籍贯是上海的,我们家在上海算是普通家庭。我9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印象中,我们家并不富裕。  “七·七事变”的时候,我15岁,刚刚离开学校。那时抗战刚开始,日本打得很猛,一个多月后,就打到上海了,
期刊
由浙江华谊兄弟影业携手上海荷风影视联合出品的都市话题轻喜剧《小爸妈》于7月22日登陆北京影视频道首都剧场。该剧由《断奶》编剧庆华、张洁历时三年精心打造,毛小睿执导,实力派青年演员任重、高露、王耀庆、王阳、徐洁儿,老戏骨郭凯敏、朱茵、陈红梅、马睿等联袂出演。故事以轻喜剧的基调讲述了莫凡和简单这对上海80后小夫妻的故事,二人虽然已过而立之年,但实际上他们并未“断奶”,而是事事依赖父母、月月超前消费的“
期刊
2013年,美国一位名叫徐林的枪械收藏家带着一支老式步枪,请教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是否是八路军制造的第一支步枪?枪械专家几经鉴定,认定这就是1939年的中国第一枪“无名式马步枪”,产地是延安。鲜为人知的是,这支步枪的设计师刘贵福,就是华北第一兵工厂(今山西长治境内的清华集团、淮海集团前身)的第一任厂长……  “第一枪”源自延安  193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延安陕甘宁边区举行工业展览会。在展品中,
期刊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
期刊
1944年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连失利,为挽救其在南洋的孤军,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兵力发动所谓“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4月17日,日军由豫北、晋南渡过黄河,协同豫东日军,分沿叶(县)洛(阳)公路和陇海铁路向豫西重镇洛阳、陕州进攻,豫西人民惨遭日军烧杀抢掠。为了解救河南苦难同胞,继续开辟敌后抗日战场,中共中央于5月11日、6月30日相继发出《关于向河南发展方针的指示》、《关于向河南发展问题给北方局的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