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一条正好位于东北日本的活动大断层上的一个灵敏测点测到了与地震有关的地下水氡变化。成功地应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消除了水氡观测资料中的背景变化,使我们能够详尽地检验与地震有关的变化。对水氡资料中测到的氡值异常,我们建立了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的简单判据;并把氡值变化保持在大于2σ(σ是整个观测期间的标准偏差)水平,而且持续在1天以上的定义为异常。我们从1984年1月到1988年12月观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条正好位于东北日本的活动大断层上的一个灵敏测点测到了与地震有关的地下水氡变化。成功地应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消除了水氡观测资料中的背景变化,使我们能够详尽地检验与地震有关的变化。对水氡资料中测到的氡值异常,我们建立了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的简单判据;并把氡值变化保持在大于2σ(σ是整个观测期间的标准偏差)水平,而且持续在1天以上的定义为异常。我们从1984年1月到1988年12月观测到有20个氡值异常可满足这一判据。其中的大多数异常被证明与日本东部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大震有关;我们从震级
其他文献
近震尾波是地壳和上地幔介质的不均匀性的一种标志,而尾波Q(Q_o)则是反映尾波介质衰减的参数。然而,用常规的最小二乘法估算的Q_o缺乏统计背景。利用1986年长野县西部联合地震勘测资料,本文提出了一种统计可靠的Q_o估算法——最大似然法,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首先,我们发现用最大似然法估算的Q_o是静态有效的,并可用X~2检验法验证其可靠性。其次我们用最大似然法估算了勘测区Ohtaki村
本文研究了朝鲜半岛及黄海板内4次中强度浅震,求出它们的震源机制、震源深度、震源时间函数及地震矩。结果发现,用短周期合成地震图与观测结果对比求得的震源深度是很浅的,在6—9km之间。为了测定震源机制、震源时间函数及地震矩,我们根据GDSN资料反演了远震长周期P与SH波。反演虽仅依据少数远震体波作出,但矩张量的辐射图形与在近震及远震距离上观测到的大多数P波初动方向一致。相对振幅及波形在观测结果与合成地
本文提出的证据支持高频地震噪声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观点。在面波噪声、人文噪声和自然(风引起的)噪声起主要作用的自由面附近噪声振幅比较高。数据是在纽约北部的阿迪朗达克西北部低洼地的硬岩石场点采集的。在15和40Hz之间,这个点地表的噪声水平比在945m深处的噪声水平高10dB以上,且从40到100Hz,这个差大于20dB。此外,还表明频谱的时间变化在地表处比在335m或945m处要大。地表和地表下
为了研究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带(NAFZ)西部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地磁场变化,考虑到断层线及其特点,在Iznik—Geyve地区建立了7个连续观测台站和18个重复观测点。已经获得了这些连续观测台站之间总强度的简单差值,以便检测与地震发生有关的可能的异常现象。理论研究表明,在岩石磁化强度非均匀分布状态下与断层活动有关的总强度变化比均匀分布状态要大。同时,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带的磁异常反演分析表明,岩脉型结构是与
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测定~(222)Rn浓度的监测系统。采用PIN型发光二极管(PD)作为α粒子探测器,将它安装在容器里,以在静电充电时把氡系列子体吸引其上。这些α粒子是从~(218)po(RaA)、~(214)Po(RaC′)、~(210)Po(RaF)和~(212)Po(ThC′)辐射而来,彼此是完全隔离的。该监测系统可用于从室内空气中氡浓度10Bq/m~3到地下水中氡浓度10000Bq/m~3
作者分析了地貌学在地震危险性研究中的贡献:定义为地震危险性、地震敏感性和易损性的函数。应用于地震危险性估计的地貌学研究可以划分成两个分支:(a)新构造形态学的研究,导向鉴定活动构造;(b)地貌的和形态测量的分析,目的在于识别放大或减小地震敏感性的特定状态。新构造形态学的研究导致对与活动构造相联系的地貌特征的鉴定、选择及分类。能制约地震敏感性的最主要的地貌状态是坡度角、碎石、形态、剥蚀坡度、古滑坡及
1.经过苏联多年研究而于70年代业已确定,在苏联不同地区所显示出来的电导率异常地区是对现代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动态有明显反应的地区。因此,制定了用磁测法探索地震前兆的新战略。多年来,从事以磁报震研究的磁学家们的主要精力均用在探索压磁信号上,因而研究的实体
正如大多数20世纪美国加州地震那样,1992年6月28日7.4级兰德斯地震也没有发生在圣安德烈斯断层上。这次地震是过去50年间发生的6次M≥5.0地震中的最后一次,这些地震的震中和滑动方向限定了一条穿过莫哈韦中部地区长120km、走向N15°±5°W的地震带。这条地震带以前没识别出来,我们称它为兰德斯—莫哈韦地震带,它可能是一条与无数条老的走滑断层斜向交切的年轻贯通断层。根据一个简单的地块转动和新
第一讲引论 1.1 目的我们试图用现代统计力学的技术来了解地震,具体地说,就是想使用针对其他物理体系——包括磁的和热的临界现象、逾渗、成核等——发展起来的新的思路。为此,必须找到地震及破裂与这些物理体系充分相似的条件,以使有关的概念和技
本文设计了适合测定微震震源机制的一种实用方法并研究了它的特点。方法由三部分组成:(1)用 Maeda(1988)改进的傅里叶方法(Aoki,1986)测定震源机制解;(2)选择最终震源机制解;(3)评估最终震源机制解的不确定性。本方法的特点总结如下:(1)在测定震源机制解中,应用了由 Maeda(1988)改进的傅里叶方法(Aoki,1986)。这种方法的精度与以10°为格点间隔的格点搜索法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