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洪楼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秋时节,我满怀期待再次来到五祖镇北部山区的洪楼村。
  好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洪楼街在秋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幽静从容。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徽式建筑,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明朗而素雅。走在这样飞檐翘角、白墙黛瓦的街头,好想有一场濛濛的江南细雨,然后把自己想象成戴望舒笔下那个彷徨而又惆怅的丁香姑娘。不为遇见,只为这简静而明了的心。
  信步进入老鹰嘴半岛公园,轻柔的风拂面而来,秋虫在林间低吟浅唱,眉眼所及之处尽染流金,踩着落叶的影子拾级而上,感觉内心从未有过如此的闲适与安宁。这一世钟情山水,痴恋草木,只为在平凡烟火中寻一处清凉,觅一方淡然得以平和心性将途经的每一个足迹都镌刻上喜欢和怀念。待经年的足印散落虚无,所有的喜怒哀乐便也散发出了岁月芬芳的况味。
  一路蜿蜒来到老鹰嘴观景台,群山如黛,层峦叠嶂,垅坪水库在群山环抱下,似长发女子项下奕奕闪光的珍珠,赏心悦目,精美绝伦。沉醉在这一刻的水光潋滟、山烟俱静中,心如一叶扁舟,冉冉绕湖而行,忽然就想起了那个美丽的传说:“神龙奔袭东海时,因流连这里优美的山水,在此摆尾一游,天降大雨而成垅坪水库。”如今正是这一库碧水滋养着黄梅百万人民。
  行行复行行,小径通幽,草盛林深处邂逅一座古色古香的红木廊亭,日光斑驳间顷刻盈满旧时光。此刻,山含情树含笑,微微的山风吹过树梢像一幅流动的色彩斑斓的油画。一红衣女子仿佛从诗经里走出的那位古典芬芳的佳人一样,美丽绝尘,飘然若诗。曾无数次做过这样的梦,梦见古道扬尘,西风瘦马,而我静坐廊亭煮雨品茗,温润绵长。
  人生的际遇或许就在这山水的的流转之间,曾经这里因为立于荒野山壑之中,交通闭塞而深陷贫困,如今却因为丰富的人文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休养生息、度假休闲的绝妙佳处。漫步在洪家楼休闲广场的文化长廊才知道洪楼村是名人之乡,清朝探花帅承赢、原湖北省委第一书记赵辛初都和洪樓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三十年代红十五军后方医院修械所也建在这里。我想正是因为这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了这个小村的文明,因为那一库碧水赐予了她温润、娴静的性情,她悄然而立,幽然出尘,似默然盛放在山谷中的兰花,无惧风雨,暗自芬芳。
  驻足眺望,风儿与草木痴缠,云朵与山霭相依,隐匿在我心中的那些诗和远方,如一个个美丽的梦,飘散在青山绿水间。于是,在这个明媚如初的秋日里,我将洪楼的缕缕情愫折叠成诗行,柔化成墨迹试图凝固成流年里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选自《黄冈日报》
其他文献
从西湖回来已近深夜。回房洗漱完毕,却了无睡意。于是,我们几个便手摇芭蕉扇,围坐在农家旅馆的露天阳台上神聊起来。  四周群峰高耸,峭壁陡立,在沉沉的夜色里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仰望头顶,苍穹成墨绿色,零星缀着的星子闪烁不定,朗月高悬,银辉倾泻,汩汩地似有幽远般流水的声音。久居都市,迷失于霓虹灯虚幻的光影里,今晚骤然置身于如此幽美的山村夏夜,不禁欣喜万分。我们索性放开四肢,躺倒在主人家的长条桌上,换个角
期刊
章古台曾是一片沙海,在我的记忆里,出门即沙,外出回家后必先在门外脱鞋倒沙方可进屋。那时候我们姊妹四个,一般都很少穿袜子。尤其夏季。  因沙多的缘故,也因家境贫寒。  那时候的父亲,很懒惰,干活都是被动的,也不会打理钱财,很少和家人聊天,也不关心我们,每天一脸阴郁,像一片从早到晚都没有太阳出来的天空,阴云密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下雨打雷,也不知这片天空每天都想着什么,唯能让你察觉到的,只是这天空还
期刊
农历二月初二,对于爷爷而言,生前是热闹的盛宴,逝去是最后的怀缅。  有幸我工作的城市离爷爷的老家不远,每年的二月二,我都同爸爸伯伯们一起,去黄河边给爷爷上坟。北方初春的早晨,并没有草长莺飞的暖意,河床上浸润过的土地,还未褪去冬天坚硬的外壳。我们一行走到村头弯弯曲曲的小路尽头,穿过一片麦茬地,不远处,零星点缀在一片空旷地上的土丘,其中便有我爷爷的坟,像是一个倒扣碗底的馒头,正在填补乡村稍显贫瘠的荒芜
期刊
到达滁州已是晚上。  出城往西南方行进六七里,我们便进了琅琊山。弯弯绕绕上上下下了一刻钟光景,我们的车就在一片灯火辉煌的楼群前停下,一看招牌,是前些年住过的度假村。  安顿好住宿后便晚餐。餐厅里就一些零零落落的散客,却觥筹交错,劝酒划拳行令,一个个面红耳赤,煞是热闹。据说游琅琊山全都是冲着醉翁亭来的,全都是为了想当一回醉翁醉卧山林,全都是被一篇《醉翁亭记》引诱而来的。我们自然也不例外。这恐怕是千年
期刊
走过流年,山高水长,总有一处风景,明媚我的生命。岁月飘去的是尘烟,沉淀的是缕缕芬芳。用一颗善感的心,体会平淡生命中的美丽。  ——题记  生活在都市的人,每天见到的是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时间久了,对于大自然有一种迫切的渴望。  时值春季,适逢周末,天气响晴,带着一份好心情,准备去凤凰山。出了门,便与清风撞了个满怀,空气中弥漫着花香的味道,阳光轻浅,心儿明媚。半小时的车程,便到达凤凰山山脚下。怎奈游
期刊
当我们猛然抬起头来,仰视无垠的苍穹时,己亥年的日历已是哗哗地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是呵,随着街市里、田间地头人们忙碌的身影来来往往,孩子们也收起心到学校汇入郎朗的书声中。我们知道,年的喧嚣已经远去了,渐渐地成了尘封的记忆。  忽一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好任何准备的当口,天际间阵阵惊雷此起彼伏地轰鸣,仿佛是积蓄了很多时间的雨水哗啦啦地欢快而至,拍起大地弥漫了数月的尘埃。这时候,我们不经意的发现户外虽然
期刊
吾乡有成规,生女当远嫁。  我十一岁那一年,有远嫁大兴安岭的远房表姨,省亲时,村里有闺女的人家巴结着轮流请人家吃饭,都排不上队。意思是这女子嫁的远,有可能把自家闺女也介绍到她那边去出嫁,现在想想,理由无非是:家乡贫穷,嫁到他乡抑或能谋个好生活也不一定。或者远嫁本身,就是一种荣耀,是一种有本事的象征,能给家里人增光。  韶光渐远,我成人之后也不小心远嫁了。当我回乡时,也仍然被家有待嫁女儿的人家轰轰烈
期刊
我已经走得太远了,这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  当初的离开,也只是谋生故。  章古台永远是阳光一片,零落散居的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在哪里盖房,也不用打什么院墙,只是用几根凌乱的树枝随便在沙土地上排开的插上,便是标志,证明此处有主。  各家散养着三两只鸡,从不见喂食,也没有听说谁家有鸡饿死过的。那时候鸡下了蛋之后,都是打着鸣欢叫着的,示意着它们是最能干的母鸡,居然下了颗蛋,它们也是最快乐的,自由地在院外
期刊
高中毕业的第二年,我不顾母亲的反对,执意离开家乡南下广东,年轻的心比天大,总以为梦想在远方。几经辗转,我找了一家深圳的电子公司上班。在那里,我结识了一个斯斯文文的青年,他来山自广东梅州的大山里。从此,我的生命和大山有了割舍不断的情怀。  人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初识先生,是一九九五年中秋前。依稀记得,他说中秋回趟家,家在山里,是穷山僻壤的地方。当时我想,这人挺谦虚的。后来,第一次去先生老家,我算是
期刊
暑假回了趟故乡,收获甚为丰厚。  故乡的每一天,都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感恩故乡给予我一切的美好。让我欣喜而难忘的,是我在故乡赶上了许多热闹,其中之一便是我在村子里看了几场大戏。其实前两年就听说村里唱大戏,遗憾自己身在远方,无奈只能奢望。听哥嫂说,大戏一唱就要唱三年,今年是最后一年,正好给我赶上了。  故乡的戏曲类型为“秦腔”。秦腔,形成于秦,精進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