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发展“四个更”重要论述及其时代意义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Sym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经济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引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的行动指南。这一论述的核心内容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国家自主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治理中的权力配置、产权实施、资源分配、社会调控和意识形态引导五个方面进行落实,并且它们有机互动、互相协调。从"结构-过程"的视角看,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构性"制度安排与"过程性"制度运行,塑造出国家自主性建设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确保国家自主性处在追求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状态",从而确保国家治理效能处于"强状态"。中国国家自主性的根本特征是从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与制度运行形成的"结构-过程"上,实现了党的领
宣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沟通技术。在政权组织内部的沟通中,宣讲旨在使党员和各级干部领会中央精神,增强其思想和行动自觉,使各地方更好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政权组织与社会力量的沟通中,宣讲旨在通过理论掌握群众,凝聚社会共识,使社会力量成为治国理政的积极性力量。宣讲机制在增强话语权、营造仪式感和塑造认同感三个方面发挥了书面传播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周期性、巡回式和多层次的宣讲活动中,宣讲机制增强了国家话语权,确保宣讲受众能够真实准确地理解上级精神。宣讲机制营造了特定的仪式氛围,提升了传播效果。宣讲机制阐释党的纲领和路
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和平"以及"怎样实现真正和平"的重大问题。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和平特性的揭示和阐发上。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和平是符合人类本性的生存状态,人本性是和平的基本规定性;在阶级社会中,和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平与战争都是一定阶级政治的体现,不同阶级所追求的和平是不一样的;和平又是各方利益共容性关系的体现,只有求同存异、扬同容异,才能求得和平;和平还是一个具有演进性的发展历程,人类会不断消除战争因素、积累和平功业,为最终实现永久和平创造条件。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语境中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始不断采用党内集中教育这一制度安排?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制度逻辑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组织行为变迁的有效切入点,也是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的理论起点。文章从组织学习视角切入,重新审视党内集中教育这一制度安排的历史演变和制度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集中教育活动不仅是一个"应激-调适"逻辑下的适应性学习,更是一种"依赖-强化"逻辑下的社会互动系统。在这个互动系统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教育、政治训诫和群众路线的集中教育活动形式,实现中国共产党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留下来的重要理论遗产,是社会主义改革论的最初思想资源,必须在列宁主义的理论逻辑下把握新经济政策思想。对战时共产主义的反思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缘起。战时共产主义的教训在于,执政的共产党对落后的国情与社会主义目标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退却部署在国内政策上的体现。新经济政策的第一要务在于经济上退却以防政治上失权;根本任务在于引领俄国一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目标在于坚守革命策源地,等待世界革命高潮的重新到来。必须明确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市场原则的限度,
习近平将国民健康问题置于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价值视野,其人民健康观建构是对经典作家健康理念、传统中医诊疗智慧、共产党卫生建设经验的精神传续,以及对新时代健康治理形态中生命秩序的风险性因素、医疗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健康合作的全球性格局的深刻观照。习近平人民健康观体现着敬佑生命价值、维护健康权益、统筹健康谱系的人民伦理旨向,彰显着纾解医改难题、完善疾控管理、健全政策体系的改革创新智慧,表征着科学协调健康要素关系、完善健康治理格局的辩证思维。作为新时代健康利益平衡和健康事业发展的指导理念,正推动着国家健康制度、
新型政党制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定位,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及有关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第一,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权思想,进一步阐明"党的领导"和"伟大政治创造"的深刻内涵;第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观,从比较视野论证"基本政治制度"的制度优势、基本原则与发展方向;第三,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方法学说,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统一的实践指向下优化多党合作的具体举措;第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策和策略原理
列宁坚持党对国家生活领导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是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明确提出布尔什维克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针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切机会主义者反对党对国家生活领导的谬论,列宁论述了坚持和正确实现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列宁认为,在党执政的条件下,要把从事国家经济建设的政治作为党领导国家生活首要的根本的政治任务;党领导国家生活的任务是实行总的领导,要处理好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与发挥党组织、苏维埃国家机关各自职能作用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一论断揭示了当今世界所处的历史方位。冷战结束以后西方世界凭借全球性霸权力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市场的扩张,取得了空前繁荣但也埋下了深刻的祸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世界普遍出现的困境,是资本逻辑驱动的必然结果,尽管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但根源都在于西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扩张本质上是一种资本主导的过程,而资
历史意识是人们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认知深化的体现,对夯实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根基、拓展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历史观和历史思维是历史意识的根本,历史情感、历史智慧汲取意识和历史批判意识是历史意识的现实表征。推动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核心指导地位,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培育历史情感,增强历史智慧汲取和历史批判意识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