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造性评判误区的解读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egofly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创造性评判过程中存在的相关理论认知误区,基于创造性的“三步法”以及相关概念,对认知误区进行了列举和解读,对如何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如何理解创造性评判中的“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作用相同”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相关认知误区的正确理解。
  [关键词]创造性;最接近;技术问题;结合启示
  中图分类号:TM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344-01
  引言:在以“三性”评判为主线的工作理念指导下,实审案例中创造性评判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由于新审查员培训时间短、审查经验不足,对于创造性评判的理论难免存在认知误区,为了提高新审查员的创造性评判水平,有必要对一些认知误区进行探讨、解读。
  发明的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1]。在对于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一般是通过判断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来判断发明是否具有创造性。然而,在判断过程中,新审查员对于创造性的“三步法”存在很多认知误区,针对认知误区,专利复审委员会的林静等对创造性评价中易混用的“惯用手段”、“容易想到”、“有限的实验”等几个概念加以厘清[2],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的张献兵等对创造性审查标准执行一致作出了解读[3]。迄今为止,虽然对于创造性的评判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但是缺少针对新审查员关于创造性评判误区的解读。在创造性的评判过程中,新审查员对于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作用相同以及结合启示的考虑等多个点存在着认知误区,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解读,旨在纠正错误认知,提高审查水平。
  一、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三步法”是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显而易见的常用方法,“三步法”的第一步是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检到领域相关的几篇接近对比文件后,很多新审查员在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盲目选择公开的特征最多的对比文件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应当便于说理,便于结合其他对比文件,有更为明显的结合启示,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优先选择相同领域的对比文件,正是考虑了结合启示。
  二、正确理解“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作用相同”
  目前,还有一部分新审查员对创造性“三步法”中的“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作用相同”这两个概念存在认知误区,这不利于创造性评述的说理。
  1.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部分新审查员入职时间短,对创造性“三步法”的认识不足,不能够整体、准确把握相关概念,比如,对于“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中的“发明”一词,易被误认为说明书,其实不然,在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审查指南中明确记载,首先应当分析要求保护的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有哪些区别特征,然后根据该区别特征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区别特征是通过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与对比文件进行特征对比所得出的,即“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中的“发明”指的是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
  2.结合启示中的“作用相同”
  如果区别特征为另一份对比文件中披露的相关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在该对比文件中所起的作用与该区别特征在要求保护的发明中为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则通常认为具有结合启示。“作用相同”中的“作用”对于申请专利来说是指在权利要求中体现出来的作用。
  综上,在考虑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作用相同时,要以申请专利的权利要求为准,正如专利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的一样,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三、总结
  本文对如何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作用相同等相关概念做了一些探讨,在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应考虑说理、结合启示的难易程度,对于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作用相同要立足于权利要求,这对于新审查员的审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探讨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作用相同”这块,当权利要求中没有体现出作用,而对比文件中的作用明显与申请专利说明书中记载的作用不一致时,结合启示说理部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M].2010年1月第1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9月:第170-175页.
  [2] 林静,沈丽等.创造性评价中的部分概念的明确及正确使用[J].审查业务通讯,2013年第2期:第33-38页.
  [3] 孙歆硕,张献兵等.创造性审查标准执行一致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J].审查业务通讯,2013年第1期:第39-45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发电厂在各大城市随处可见。然而,近年来火电厂的燃煤所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多,这对我国的环境污染是巨大的,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大对发电厂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以探索出更多更优质的脱硫脱硝技术,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发电厂;脱硫脱硝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X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煤炭资源的开展技术还停留在传统的巷道式井下开采。由于煤炭开采的环境较为复杂,使得工作难度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煤矿顶部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加强煤矿顶部顶板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的煤矿开采的形式进行简单介绍,对其中应用最为广泛地顶板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煤矿开采;顶板支护技术;应用研究
期刊
[摘 要]电气行业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上升和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是保证人们正常用电,维持良好生活秩序的必要条件。将电气自动化设计与电气工程相结合,贯穿电气工程始终,将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电气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相融合,对简化工作流程,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电气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电气自动化的设计理念出发,分析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期刊
引言 机械自动化, 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 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1、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实现机械自动化的
期刊
[摘 要]火电厂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机组效能,降低发电成本,因此对节能技术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现有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监督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指导节能降耗工作,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锅炉净效率;节能技术监s督;技术经济指标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359-01  1 火电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电力事业也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电力负荷系统中更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逐渐应用到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伴随着电力负荷技术的发展,一些较为落后的检测和控制方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新的事物的产生,必然都会伴随着一些开发和应用上的苦难,本文就电力负荷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电力负荷; 控制技术; 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现今采矿的技术发展中,我国水平趋向于已经达到了一个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学习并且应用一些现代的科学方面的手段来改造国内国外的新的采矿技术,将一些传统的采矿方面的技术去粗取精,一定可以让我国的矿石资源的开发技术,走向一个更加成熟的水平层面,对我国其他各行各业的技术生产起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本文对露天采矿方面的相应技术,做了简单的汇报。  [关键词]露天采矿技术;技术的革新;采矿技术
期刊
[摘 要]压力容器作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特种设备,运用科学手段对其进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采取措施对于国家、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常见问题入手,提出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并结合具体缺陷给出对应检测手段,望可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压力容器;特种设备;无损检验技术  中图分类号:TH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362-01 
期刊
[摘 要]石油在开采加工过程中都伴随着环境污染,单就水污染来说,石油工业对水资源的污染是比较突出的,为了保护水资源同时也保证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废水处理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我国油田中大部分油田的开采已经进入中后期。相应地区的水质也是日趋复杂化,污水处理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加。采取相关的处理污水的措施也是十分必要,污水处理技术的采用不仅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有利于污水回用。还能进一步满足油层开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于锅炉减温减压控制系统改造相关方面的问题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正确对其进行改造,既能够提升锅炉运作的效率,也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其故障出现的频次。与此相关的人员应严格把握好减温减压控制系统改造与实现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锅炉;减温减压;控制系统;改造;实现  中图分类号:TK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353-01  一、前言  锅炉减温减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