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要点
在安徽蚌埠,有人说,诺贝尔奖离我们很近,因为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埃里克·白兹格是蚌埠的女婿。而他的夫人吉娜,就是蚌埠人,毕业于蚌埠市第一中学。在此中学校园内,赫然有电子屏幕打出了“热烈祝贺我校女婿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字幕。
观察角度
一如既往地拉亲戚关系,一如既往地对获得诺贝尔奖的七大姑八大姨及老师进行狗血的励志采访:对埃里克·白兹格的妻子吉娜,她的一位同学这样评价道,“不偏科,每门功课都很强,一直是年级前几名,不死读书,学习特别轻松”;她的一位老师说,“这小孩就是个学习的苗子,智商超常,善于总结归纳”。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土长土长的国人学霸获得了诺贝尔奖。冷静之后,才会恍然大悟—一原来是她在美国的老公拿了奖。
一个很明确的逻辑问题就是,当年的中国学霸在小时候学习如何好、是不是学习的苗子,与她现在的婚姻没有必然的联系。婚姻伴随着许多的感性因素,智商和情商又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事,人家的老公获得了诺贝尔奖,挖这位学霸的故事,似乎并不怎么符合常理。
但是,在我国,不知道是不是天然存在一种“诺贝尔饥渴症”。无论是哪一年是哪国人获得了诺奖,无论人家祖上到底是不是华人,只要是“七大姑八大姨”,抑或是“七大姑父八大姨父”是土长土长的中国人,那也不妨碍我们将这些人的姑姨和姑父、姨父的生平事迹报道出来。
需要明确的是,和诺贝尔获得者拉亲戚关系拉不来真正的诺贝尔奖,挖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关系的人的生平秩事,不会让国人和诺贝尔奖离得更近。以上所有的拉关系之举,除了能够说明华人、黄种人的智商以及华人嫁的老公的智商不低之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个学术腐败严重、论文抄袭严重、教授多现品行不端现象的高校与科研体制之中,并没有让国人教授获得国际性学术大奖的那块土壤。
诺贝尔奖不是不可以迷恋,任何一个国家也应该有自己的学术追求。但是,摇着尾巴、踮着脚尖去和人家那些已经拿了诺贝尔奖的人拉亲戚关系,是断然实现不了拿诺贝尔奖的梦想的。实际上,有些看似复杂而难以争取的东西,说一千、道一万,不过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尊重规律”而已。
事件要点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其中规定,“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情形,将给予相应处分。
观察角度
“大学问题”与“问题大学”此起彼伏,教育部门出台规定规范高校教师师德,有点激浊扬清、拨乱反正的味道。细细看罢“红七条”诸多内容,可谓每一条内容都昭昭在目、直面大学现实问题,既包括学术腐败、论文抄袭、招生腐败,也包括规范与学生之间恋爱关系。而禁止“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一条却招来了一些争辩。许多人认为,恋爱自由,师生发生点情感故事,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教授与学生之间发生点浪漫故事,往往被传为“佳话”。而且,自民国以来,似乎就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一个传统。无论是鲁迅,还是沈从文,一批在近代史上非常知名的大学教授、公共知识分子,都有过和自己学生谈情说爱的典故。但是,在当下,这事也叫作“潜规则”。
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爱情中主角两人在权益上的不对称。浪漫故事,也便更容易只剩下“浪”。女学生与大学教授之间,不是不可以谈情说爱,问题是,导师在学分赋予、评定奖学金、毕业论文通过、就业推荐工作等方面,均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学生难免不成为畸形爱情世界中的受害者。客观评说,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在无限扩大导师种种权力的同时,并没有在相关条文方面约束大学教授的一些职权。
其实,西方许多大学都是明令禁止“大学教授与女学生谈恋爱”的。1984年,哈佛大学颁布校规,禁止教授和其直接教授的学生之间有浪漫关系。后来这一规则逐渐扩大化,不再仅是禁止老师和直接教授的学生之间有浪漫关系,而是禁止一切师生之间的浪漫关系,现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这个规则。
坦白讲,禁止大学老师“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是一种进步;但何为“正当关系”,何为“不正当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明确。或者说,禁止大学教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不如许多国家和地区规定的“不准与学生发生浪漫关系或恋爱关系”更加明确。
从师德层面人手,自然是解决大学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学术不端、论文抄袭、行政腐败,绝非仅仅是师德下手就可以解决得了的。一言以蔽之,规范师德很有必要,但替代不了高校改革。
事件要点
四川省南部县县委书记何修礼,在县“春晚”上展现了二胡“才艺”,与四川交响乐团一起演奏“江山”的视频走红网络。有网友对此评论道:午夜惊魂,笑死不偿命。这位县委书记难道仅仅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就能让一支正规交响乐队为他鸭公嗓子般的演奏做伴奏?
观察角度
说实在的,以一个业余爱好者对于音乐以及二胡的理解,这位县委书记拉的二胡声音应该没有网传的那样“恐怖”,只能用“不是非常难听”或“不是非常专业”来形容。而且,从这位县委书记的履历来看,他并非科班出身,从教师到政府职员,然后一步步到了现在的位子,二胡只是他的一个爱好,也算是一个特长,拉到这个程度,确实不赖。
可是,看到后面的四川交响乐团之后,似乎一切都不一样了。演出就演出,还请来交响乐团伴奏,里面的故事就应该说道说道。一者,请交响乐团不花钱吗?不安排住宿吗?总不会是义务演出吧?!那么,请交响乐团的钱哪里来出?二是,一个县的春晚,本应该是地方父母官“与民同乐”的日子,却非要请来高大上的交响乐团,这是明摆着劳民伤财啊;三是,县委书记演奏的水平是高是低,都比不过专业的交响乐团,干部的谦虚谨慎作风哪去了?
领导干部有爱好,本身没有原罪。毕竟,有个爱好,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娱乐身心。但是,这个爱好,对于身份属性更加具有公共性质的公务员尤其是地方负责人而言,就应该有所收敛。至少,爱好的施展,不能与公共权力、公共资源掺和在一起。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过往的反面案例也告诉我们,官员拥有太多的爱好并将这些爱好经常性展示,是极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的。有的官员总能在打麻将时赢老板们的钱;有的官员喜欢收集包,结果家里就能成为奢侈品牌手提包的展览馆;有的官员喜欢收集古玩,结果家里就很快能成为历史博物馆。此种例子,举不胜举。
我想,如果该县委书记拉二胡是“独奏”,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质疑为“吓人”;其实,真正吓人的应该是他运用公共资源调用了一支专业的交响乐团,满足了自己对于音乐的所谓爱好。而后一点,才是公众最为担心的问题。
在安徽蚌埠,有人说,诺贝尔奖离我们很近,因为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埃里克·白兹格是蚌埠的女婿。而他的夫人吉娜,就是蚌埠人,毕业于蚌埠市第一中学。在此中学校园内,赫然有电子屏幕打出了“热烈祝贺我校女婿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字幕。
观察角度
一如既往地拉亲戚关系,一如既往地对获得诺贝尔奖的七大姑八大姨及老师进行狗血的励志采访:对埃里克·白兹格的妻子吉娜,她的一位同学这样评价道,“不偏科,每门功课都很强,一直是年级前几名,不死读书,学习特别轻松”;她的一位老师说,“这小孩就是个学习的苗子,智商超常,善于总结归纳”。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土长土长的国人学霸获得了诺贝尔奖。冷静之后,才会恍然大悟—一原来是她在美国的老公拿了奖。
一个很明确的逻辑问题就是,当年的中国学霸在小时候学习如何好、是不是学习的苗子,与她现在的婚姻没有必然的联系。婚姻伴随着许多的感性因素,智商和情商又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事,人家的老公获得了诺贝尔奖,挖这位学霸的故事,似乎并不怎么符合常理。
但是,在我国,不知道是不是天然存在一种“诺贝尔饥渴症”。无论是哪一年是哪国人获得了诺奖,无论人家祖上到底是不是华人,只要是“七大姑八大姨”,抑或是“七大姑父八大姨父”是土长土长的中国人,那也不妨碍我们将这些人的姑姨和姑父、姨父的生平事迹报道出来。
需要明确的是,和诺贝尔获得者拉亲戚关系拉不来真正的诺贝尔奖,挖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关系的人的生平秩事,不会让国人和诺贝尔奖离得更近。以上所有的拉关系之举,除了能够说明华人、黄种人的智商以及华人嫁的老公的智商不低之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个学术腐败严重、论文抄袭严重、教授多现品行不端现象的高校与科研体制之中,并没有让国人教授获得国际性学术大奖的那块土壤。
诺贝尔奖不是不可以迷恋,任何一个国家也应该有自己的学术追求。但是,摇着尾巴、踮着脚尖去和人家那些已经拿了诺贝尔奖的人拉亲戚关系,是断然实现不了拿诺贝尔奖的梦想的。实际上,有些看似复杂而难以争取的东西,说一千、道一万,不过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尊重规律”而已。
事件要点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其中规定,“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情形,将给予相应处分。
观察角度
“大学问题”与“问题大学”此起彼伏,教育部门出台规定规范高校教师师德,有点激浊扬清、拨乱反正的味道。细细看罢“红七条”诸多内容,可谓每一条内容都昭昭在目、直面大学现实问题,既包括学术腐败、论文抄袭、招生腐败,也包括规范与学生之间恋爱关系。而禁止“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一条却招来了一些争辩。许多人认为,恋爱自由,师生发生点情感故事,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教授与学生之间发生点浪漫故事,往往被传为“佳话”。而且,自民国以来,似乎就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一个传统。无论是鲁迅,还是沈从文,一批在近代史上非常知名的大学教授、公共知识分子,都有过和自己学生谈情说爱的典故。但是,在当下,这事也叫作“潜规则”。
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爱情中主角两人在权益上的不对称。浪漫故事,也便更容易只剩下“浪”。女学生与大学教授之间,不是不可以谈情说爱,问题是,导师在学分赋予、评定奖学金、毕业论文通过、就业推荐工作等方面,均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学生难免不成为畸形爱情世界中的受害者。客观评说,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在无限扩大导师种种权力的同时,并没有在相关条文方面约束大学教授的一些职权。
其实,西方许多大学都是明令禁止“大学教授与女学生谈恋爱”的。1984年,哈佛大学颁布校规,禁止教授和其直接教授的学生之间有浪漫关系。后来这一规则逐渐扩大化,不再仅是禁止老师和直接教授的学生之间有浪漫关系,而是禁止一切师生之间的浪漫关系,现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这个规则。
坦白讲,禁止大学老师“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是一种进步;但何为“正当关系”,何为“不正当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明确。或者说,禁止大学教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不如许多国家和地区规定的“不准与学生发生浪漫关系或恋爱关系”更加明确。
从师德层面人手,自然是解决大学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学术不端、论文抄袭、行政腐败,绝非仅仅是师德下手就可以解决得了的。一言以蔽之,规范师德很有必要,但替代不了高校改革。
事件要点
四川省南部县县委书记何修礼,在县“春晚”上展现了二胡“才艺”,与四川交响乐团一起演奏“江山”的视频走红网络。有网友对此评论道:午夜惊魂,笑死不偿命。这位县委书记难道仅仅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就能让一支正规交响乐队为他鸭公嗓子般的演奏做伴奏?
观察角度
说实在的,以一个业余爱好者对于音乐以及二胡的理解,这位县委书记拉的二胡声音应该没有网传的那样“恐怖”,只能用“不是非常难听”或“不是非常专业”来形容。而且,从这位县委书记的履历来看,他并非科班出身,从教师到政府职员,然后一步步到了现在的位子,二胡只是他的一个爱好,也算是一个特长,拉到这个程度,确实不赖。
可是,看到后面的四川交响乐团之后,似乎一切都不一样了。演出就演出,还请来交响乐团伴奏,里面的故事就应该说道说道。一者,请交响乐团不花钱吗?不安排住宿吗?总不会是义务演出吧?!那么,请交响乐团的钱哪里来出?二是,一个县的春晚,本应该是地方父母官“与民同乐”的日子,却非要请来高大上的交响乐团,这是明摆着劳民伤财啊;三是,县委书记演奏的水平是高是低,都比不过专业的交响乐团,干部的谦虚谨慎作风哪去了?
领导干部有爱好,本身没有原罪。毕竟,有个爱好,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娱乐身心。但是,这个爱好,对于身份属性更加具有公共性质的公务员尤其是地方负责人而言,就应该有所收敛。至少,爱好的施展,不能与公共权力、公共资源掺和在一起。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过往的反面案例也告诉我们,官员拥有太多的爱好并将这些爱好经常性展示,是极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的。有的官员总能在打麻将时赢老板们的钱;有的官员喜欢收集包,结果家里就能成为奢侈品牌手提包的展览馆;有的官员喜欢收集古玩,结果家里就很快能成为历史博物馆。此种例子,举不胜举。
我想,如果该县委书记拉二胡是“独奏”,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质疑为“吓人”;其实,真正吓人的应该是他运用公共资源调用了一支专业的交响乐团,满足了自己对于音乐的所谓爱好。而后一点,才是公众最为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