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政企分开的重新审视

来源 :上海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etec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一、政企分开: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将政企分开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并以两权分离作为理论基础进行实践,期望籍此使国有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主体.但在此有一个明确的前提是:国家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所有者的身份不能改变.于是,这一思路一开始就已陷于矛盾之中.
其他文献
<正>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元化,其中,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制无疑是重要的实践模式.本文旨在从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出发,探讨合作经济
<正>就政府本身而言,与经济增长方式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但增长转型所依赖的主体—企业的目标和行为与政府行为之间相互依赖和合作关系是无法分割的.因此,中国企业要实现增长
<正>劳动力(劳动)、劳动工具(资本)和劳动对象(土地)是进行生产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要素,而同样的生产要素经过不同的配置和营运,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经营者的才能.市场经
<正>今年以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买方市场的形成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上海经济发展的难度明显增加,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
<正>1935年之前,香港实行银本位制货币制度,1935年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引起内地白银外流,中国被迫放弃银本位制,实行以元为单位的纸币本位制.港英政府考虑到若香港继续维持
<正>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了从1952年到1995年期间上海市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一、模型 在一个经济系统的产出增长中,除了资本和劳动
<正>上海实施技术创新与集约化增长的总体思路应是: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建立以控股(集团)公司和产业性企业集团为主体,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高效技术创新运行机制。
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出“中国经济世纪回顾”的系列研究文章,意在世纪交替之际,回顾、探求中国经济百年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败得失,从中寻求一些有益
<正>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积极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引进外资,实际流入的外国资金年平均增长达30%以上.截止到1996年10月底,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2685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
<正>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我国公有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困难和问题,亟待通过改革开放寻找新的出路.“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