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问”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体现了这一精神,把鼓励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了突出地位。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方式用好用活呢?我的体会是: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关键词]问题 思考
  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体现了这一精神,把鼓励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了突出地位。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方式用好用活呢?我们的体会是: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一、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探究性学习是当今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较为先进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学习效果是通过需要探究的问题来呈现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大量成功实验的事实证明,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完全适合中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中学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合作讨论、相互交往与师生互动中开发潜能,从而增强时代要求的各项素质。一切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问题就是矛盾,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导”的教师,总会在课之始、课之中和课之尾不断引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总是能够创造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问题。
  二、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兴趣的动因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科学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创新的起点是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有目的的、有步骤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说问题的提出是创造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没有问题就迈不出第一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纵观人类社会,认识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以及科学的发明无一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牛顿从这一平凡的想象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并最终得出“万有引力”这一伟大的科学定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当然也要从问题开始。
  再者,问题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到有兴趣,学起来就积极主动,满腔热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精神的前提是兴趣,而兴趣的动因却是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积极因素。课堂教学调查表明:教师采用描述、讲解的方法,时间一久,学生的兴趣便呈逐步下降趋势,学生兴趣率最高达到85%;而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学生的兴趣却呈逐步上升趋势,兴趣率平均高达95%-100%。问题是兴趣的“启发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满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
  三、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充满思考
  当然,让课堂充满问题并非意味着一堂课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如果过去那种启发式教学变成了“满堂问”,便是走了极端。课堂教学固然要以问题为线索,但问题应有主次与轻重之分,科学与庸俗之别,难易与适度之标。一句话,问题必须紧扣教材,紧扣学科特点。
  问题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课程中的问题一般来自于三方面,一是教师设疑,二是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三是课文后习题上的问题。教师设疑是学生质疑、解疑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把握设疑的尺标,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以坚持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来设置问题。教师设疑可安排在课之初,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使问题起到纲举目张、高屋建瓴的作用;也可在课之中,当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时,教师的设疑如同一石投向平静的水面,会荡出层层涟漪;也可在课之尾设疑,让学生感到时已尽而意无穷,拓展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四、更新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算是学习好的学生。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可是,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往往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也不会提问题。造成这种沉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学生则养成了以静听代学习的习惯,“好学而无疑”成为普遍现象。
  现代教育理论早就指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鼓励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重要因素。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所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究,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共享探究问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也深深感到,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问题研究的情境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特别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以促进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欣赏,将宽松、民主、和谐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秘诀。
  现代教育理念再次“警告”我们:学生头脑不再是被灌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问题”就是能点燃这支火把的导火线,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
  (作者单位:江都市大桥高级中学)
  编辑/李文亮
其他文献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以氮气为载气,在室温和973K之间,以三种升温速率(10,20,30K/min)对三种生物质废弃物试样(稻秆、稻壳和白松木屑)进行热解实验。确定了起始分解温度TD。采用了生物质整
采用一定的制备工艺将金属基(泡沫镍)与K2CO3,Li2CO3,Na2CO3,LiOH和NaOH等熔融盐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复合,得到一种新型复合蓄热材料.用扫描电镜,X-射线以及差热-差重分析等手段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以其高效节能、低污染物排放等优点受到科学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重点探讨了蓄热体破损、炉压偏高及频繁波动、换向阀泄漏等方面的原因及相应解决措施.分析
通过利用FLUENT软件,对辐射管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内套管相对位置对烟气NOx浓度以及辐射管温度的影响。为自身预热式辐射管的开发与优化以及燃烧污染物控
简要分析了采集自上海地区的不同商品粉煤灰的品质特性及其与新拌混凝土性能和强度的关系,综合评价了它们在混凝土中作用的异同,并对商品灰的开发提出了几点看法.
美国ABP感应加热公司撰文提出了提高感应加热效率的设计要点,即影响感应加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感应器线圈铜管的壁厚和宽度尺寸的设计、被加热工件和线圈之间的空气隙(或间隙)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非对称二流中间包内夹杂物碰撞长大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挡墙对中间包流场影响较大,有利于控制中间包内钢液湍流流动;安装挡墙后中间包内湍动能耗散率分布更
大约在最近10年,国内越来越多社会精英移居海外,成为媒体、政府和公众关注与讨论的话题。初看起来,这是中国在卷入全球化浪潮之后产生的人员流动的自然现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进口红酒的关税一降再降,尤其对于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进口关税降至为零,大量进口红酒流入中国市场。根据2015年的红酒报告显示,中国人均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在不断进步,农村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其前身为农村信用社,具有服务“三农”的性质,以支农、惠农为自身的使命。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存在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