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解读与文本内涵的研究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得以自主地发展。瑞典著名女教育家爱伦·凯提出“解放儿童”的观点,改变对儿童的看法,将儿童当“人”看,让他们拥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与选择权利。承认独立人格的价值,提供与之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让他们的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的发展,用儿童的要求来要求儿童,用儿童的思维去思维儿童,“蹲下来看儿童”,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曾几何时,阅读教学只重共性,而缺少了学生的个性解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更谈不上有意去激发和调动,没有关注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情感态度、语文综合素养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吗?阅读是一个世界,儿童又是一个世界。在把握提升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这一内核的前提下,课堂应张扬不同的个性,使阅读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是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观点,不能让本应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来充满天真、奇思异想的儿童变得墨守成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即使自读了一遍课文,接受了课文中那些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感受的,对于那些比较容易理解能够打动人的课文,感受应该更深。学生理解不一致,展开一场辩论,摆出自己的理由,让学生引“经”据“典”,开始唇枪舌战,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语言在交锋中砥砺。
  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语文本身就是自由精神的载体,切不可禁锢学生的自由精神,压抑其独特个性,摧残其创新思维。有人曰:一部“红楼”写尽风流。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愤懑……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孩子自有孩子的感动,孩子自有孩子的诠释和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孩子,他们的语文世界必须得到尊重。让学生在个性解读中体味文本深刻的内涵,历史的浓郁芬芳,现代的流光溢彩,体味文本中那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彩,体味中国人思想的广博与深邃,体味民族精神的深邃与永恒,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从而为学生打好生命底色。
  
  有效点评,正确引导
  
  在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过程中,教师应以有效的点评来指导朗读,从学生朗读中去体会和捕捉他们的感受。对于学生体会得好,读得好,有独到见解的地方,要给予肯定,这种肯定其实就是一种朗读的指导,一种巧妙的引导,用这种方式促使其他学生也能把书读好,读出自己的感受。个性解读也可通过“合作交流”来训练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读,并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小组内互相谈谈意见,这样既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体验别人的感受。尊重不等于盲从,个性的解读,多元的理解也应有个不违背文本原义和正确价值导向的底线。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表见解、自由积累语言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因为学生的个性解读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他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应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这个教材核心与灵魂,正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精神食粮,需要教师把握文本内涵,灵活运用教材,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在个性化解读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
  在某课教学中哪种读书方法更好,应给学生正确引导,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毕竟有限,发表见解时有时会偏离文本本义,由于自身生活阅历以及价值观的影响,使他们的理解走向片面和错误。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师:读了课文,你知道敌人为什么杀害王二小吗?生:因为敌人凶狠,没有人性!生:因为敌人被八路军包围了,很气愤!生:因为王二小背叛了敌人,把敌人领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学生在王二小这个小英雄身上用了一个词“背叛”这是不可取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出手,帮助孩子从认识上得以提升,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尊重孩子而尊重其不同的感受听之任之,以免误导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取向,而应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并学会做人。对于学生正确的、好的选择加以鼓励,对不理想的应予以指正。不能让学生曲解了个性解读的真正意义。“价值取向”它是一个人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个性真正“飞扬”起来,宣泄其情感,升华其体验。
  
  教师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
  
  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教师依然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当把握好收与放的度,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处理,课堂上该引导的地方适时引导,该深化的地方及时深化,该训练的地方有效训练。当学生在个性解读过程中走进误区时,教师应当帮助给予一定提示,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深入体会,切不可一笔带过,只有学生个性解读而不交流,其感受、体验、理解都常常是模模糊糊,不清不楚,甚至不明正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个性解读”的交流活动。对文章的重点部分,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讨论,加深体会。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很准确,易产生偏差,教师不能一味放手让其自读自悟,模棱两可,不知所以。这时,需要教师有准确的角色定位,不能因为张扬学生个性而忘记了自己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应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教师应把握文本内涵,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和使用文本,立足文本,且超越文本,在学生个性解读的基础上展开师生对话,这样的自我体验,个性解读才不至于成为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通过体验,知识经个人化而真正变成个体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建构和个性形成。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引导学生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一双叶片,教海无边,又怎样找出一条运用于所有课堂的经验?”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最后,引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的一段话作为本篇的结束语:“语文教学活动是复杂的师生双方的活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中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教后提笔书写‘冷’与‘暖’,不仅别有一番风味,更是为了孜孜以求,积极进取,做不畏劳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探索者。”让优美的旋律淌进孩子的心田吧!使课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企业内控的概念,详细介绍了企业内控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针对企业内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以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有效执行。
<正>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学》教材(2001年6月第1版,2004年5月第3次印刷)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中,有一个探索性实验——“绿叶在
目的比较形状记忆合金抱骨器和重建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锁骨粉碎性骨折随机分为A组22例,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B组24例采用重建钢板固定.记录所
期刊
针对泰州长江大桥深基础勘察中遇到的问题,阐述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静力触探、旁压试验相结合的综合试验方法,并通过规范规程中承载力和压缩性指标的关系,研究常规和超深地基实际应力条件下粗粒类土压缩模量的确定方法,解决大桥沉降变形计算中的关键问题。
本课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的心理素质在人际交往中的综合性体现.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消除对抗、调动积极性、开展
期刊
在室内土工试验中主要采用圆锥仪法和碟式仪法测定土样的界限含水率.为揭示不同液限测定方法的共性和差异.采用上述2种测定方法分别测定相同组次土壤样本的液限指标。通过试验
以重氮甲烷为重氮化试剂 ,以非天然N Fmoc α 氨基酸为原料 ,成功地运用Arndt Eistert反应 ,通过两步反应 ,高效快捷地合成了 8个对应的同系物N Fmoc β 氨基酸
本文从热钱流入的渠道开始,说明了热钱正通过不同途径大量流入我国,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并从理论上和实证上对热钱流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要解决热钱流入问题就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