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杨陵区秸秆生物反应堆试验示范点基本情况及其效益进行阐述,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以确保杨陵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秸秆生物反应堆;效益分析;问题;对策;陕西杨陵
中图分类号 S21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23-01
2013年12月,杨陵区被追加为秸秆反应堆示范县,由于时间紧迫,各项工作开展困难,尤其是反应堆所需的秸秆大量不足,导致群众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陕西省缺乏配套资金,为了完成示范任务,农技中心领导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拨付1万元启动资金,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验证该技术在设施瓜果、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制定了适合杨陵区实际生产的技术规范,在揉谷乡新集、除张2个村的20座日光温室大棚内,采用简单对比试验,选择地力条件一致、作物水平相当的2座大棚进行试验,试验棚应用生物堆技术,对照棚采用当地常规种植管理模式,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秸秆反应堆试验示范点设在杨陵区五泉镇揉谷乡基地的20座大棚内,其中设内置反应堆 2个、外置反应堆 4个、内外置结合反应堆4个。由于项目启动晚,主要在以甜瓜、黄瓜、西瓜等早春茬瓜类上应用,示范户集中在1月26日至2月5日制作反应堆,2月11—22日定植,秸秆反应堆应用面积达1.33 hm2。工作中注重加强对示范户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给示范户印发技术资料、图片,传看碟片,讲解技术要点,做好配套技术应用,定期进行技术跟踪,使示范户基本掌握了秸秆反应堆技术的操作方法。根据近期观察,应用秸秆反应堆的温室地温提高2~3 ℃,作物长势良好,比对照的生物期提前,坐果量增加,群众反应良好,进一步应用该项技术的积极性增加。
2 项目效益分析
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技术将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与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开辟了新的途径[1]。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1 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经济效益显著
应用该技术后,作物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叶片大,无落花落果现象,坐果率高,结瓜多,提前上市5~15 d。同时,病害少,发病轻,死苗率降低60.0%~83.7%,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50%~70%,平均增产30%以上,增效6万元/hm2以上。瓜菜外观和口味都有极大改善,农产品品质达到无公害甚至有机食品规定标准,尤其是新集村一试验点,2014年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试验大棚在从未施药的情况下,黄瓜生长健壮,茎蔓粗壮,蔓比对照长1.5 m左右,叶片面积大、颜色深,单株结瓜数增加30%左右;温室内温度提高,有效缓解了深冬低温对设施蔬菜生产的影响,尤其在2013年3月出现低温冷害时,对照棚幼苗被冻死的情况下,试验棚幼苗生长依然健壮,病虫害少,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发病明显减轻;提前上市7 d左右,增产32%左右,增收35%左右。另外,利用外置反应堆的增温效应,在反应堆上进行穴盘育苗,不但幼苗长势好,并且节约了成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省农技中心主任的肯定。
2.2 开辟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新途径,生态效益显著
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消化秸秆45~90 t/hm2,可有效推动秸秆禁燃工作,解决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火灾、威胁高速公路行车和飞机起降等问题。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大大提高,土壤得到改良,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提高瓜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使用该技术的温室,化肥和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显著减少,连续使用3年以后可基本不施化肥,很少施用农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体示范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堆技术具有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地温和棚温、增加土壤肥力、产生抗病微生物孢子等作用,可使作物发育健壮,提早上市,提高产量和效益,减少病害发生,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可望成为一项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突破性技术。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秸秆生物反应堆是一项新技术,栽培管理措施与常规栽培有许多不同,完全按照技术发明人要求的不施化肥、不施农药,后期容易出现黄苗、死苗、发病等现象。若出现以上情况,及时喷药追肥,则会收到较好效果,因此必须进一步试验研究与该技术配套的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温度管理、光照管理等技术,制订适合杨陵区的技术规范,以发挥该技术的最大综合效能[2]。
行下内置式虽然较行间内置式提高地温幅度大,但应用中也易发生问题,而出现黄苗、死苗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覆土厚度较难准确掌握,覆土厚度不合适,前期氮素供应不足,或浇水量不易掌握,土壤湿度过大引起。因此,该技术需要对灌水、起垄、覆土等一些关键技术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具体指标[3];行间内置式较易掌握,适合初用者应用。
4 结语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不仅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可以增加农田土壤的养分,提升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农药与化肥使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4]。该技术在杨陵区设施农业的试验示范是成功的,2014年,积极争取政府部门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自发应用该技术,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示范规模,从2013年的20座温室推广到2014年的500座温室;同时,积极探索推广该项技术的新方法、新思路,走上了政府引导为辅、农民自发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 参考文献
[1] 王广宇,马彩萍.2013年吴忠市红寺堡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87.
[2] 杨勇,宋兵魁,陈颖,等.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及其在污染防治中的研究——以天津市宁河县设施农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22):13455-13457.
[3] 陆晓黔.内置式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推广工作总结[J].上海蔬菜,2012(1):16-17.
[4] 王跃国,董维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辽西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9,21.
关键词 秸秆生物反应堆;效益分析;问题;对策;陕西杨陵
中图分类号 S21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23-01
2013年12月,杨陵区被追加为秸秆反应堆示范县,由于时间紧迫,各项工作开展困难,尤其是反应堆所需的秸秆大量不足,导致群众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陕西省缺乏配套资金,为了完成示范任务,农技中心领导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拨付1万元启动资金,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验证该技术在设施瓜果、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制定了适合杨陵区实际生产的技术规范,在揉谷乡新集、除张2个村的20座日光温室大棚内,采用简单对比试验,选择地力条件一致、作物水平相当的2座大棚进行试验,试验棚应用生物堆技术,对照棚采用当地常规种植管理模式,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秸秆反应堆试验示范点设在杨陵区五泉镇揉谷乡基地的20座大棚内,其中设内置反应堆 2个、外置反应堆 4个、内外置结合反应堆4个。由于项目启动晚,主要在以甜瓜、黄瓜、西瓜等早春茬瓜类上应用,示范户集中在1月26日至2月5日制作反应堆,2月11—22日定植,秸秆反应堆应用面积达1.33 hm2。工作中注重加强对示范户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给示范户印发技术资料、图片,传看碟片,讲解技术要点,做好配套技术应用,定期进行技术跟踪,使示范户基本掌握了秸秆反应堆技术的操作方法。根据近期观察,应用秸秆反应堆的温室地温提高2~3 ℃,作物长势良好,比对照的生物期提前,坐果量增加,群众反应良好,进一步应用该项技术的积极性增加。
2 项目效益分析
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技术将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与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开辟了新的途径[1]。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1 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经济效益显著
应用该技术后,作物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叶片大,无落花落果现象,坐果率高,结瓜多,提前上市5~15 d。同时,病害少,发病轻,死苗率降低60.0%~83.7%,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50%~70%,平均增产30%以上,增效6万元/hm2以上。瓜菜外观和口味都有极大改善,农产品品质达到无公害甚至有机食品规定标准,尤其是新集村一试验点,2014年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试验大棚在从未施药的情况下,黄瓜生长健壮,茎蔓粗壮,蔓比对照长1.5 m左右,叶片面积大、颜色深,单株结瓜数增加30%左右;温室内温度提高,有效缓解了深冬低温对设施蔬菜生产的影响,尤其在2013年3月出现低温冷害时,对照棚幼苗被冻死的情况下,试验棚幼苗生长依然健壮,病虫害少,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发病明显减轻;提前上市7 d左右,增产32%左右,增收35%左右。另外,利用外置反应堆的增温效应,在反应堆上进行穴盘育苗,不但幼苗长势好,并且节约了成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省农技中心主任的肯定。
2.2 开辟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新途径,生态效益显著
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消化秸秆45~90 t/hm2,可有效推动秸秆禁燃工作,解决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火灾、威胁高速公路行车和飞机起降等问题。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大大提高,土壤得到改良,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提高瓜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使用该技术的温室,化肥和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显著减少,连续使用3年以后可基本不施化肥,很少施用农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体示范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堆技术具有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地温和棚温、增加土壤肥力、产生抗病微生物孢子等作用,可使作物发育健壮,提早上市,提高产量和效益,减少病害发生,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可望成为一项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突破性技术。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秸秆生物反应堆是一项新技术,栽培管理措施与常规栽培有许多不同,完全按照技术发明人要求的不施化肥、不施农药,后期容易出现黄苗、死苗、发病等现象。若出现以上情况,及时喷药追肥,则会收到较好效果,因此必须进一步试验研究与该技术配套的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温度管理、光照管理等技术,制订适合杨陵区的技术规范,以发挥该技术的最大综合效能[2]。
行下内置式虽然较行间内置式提高地温幅度大,但应用中也易发生问题,而出现黄苗、死苗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覆土厚度较难准确掌握,覆土厚度不合适,前期氮素供应不足,或浇水量不易掌握,土壤湿度过大引起。因此,该技术需要对灌水、起垄、覆土等一些关键技术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具体指标[3];行间内置式较易掌握,适合初用者应用。
4 结语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不仅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可以增加农田土壤的养分,提升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农药与化肥使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4]。该技术在杨陵区设施农业的试验示范是成功的,2014年,积极争取政府部门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自发应用该技术,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示范规模,从2013年的20座温室推广到2014年的500座温室;同时,积极探索推广该项技术的新方法、新思路,走上了政府引导为辅、农民自发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 参考文献
[1] 王广宇,马彩萍.2013年吴忠市红寺堡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87.
[2] 杨勇,宋兵魁,陈颖,等.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及其在污染防治中的研究——以天津市宁河县设施农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22):13455-13457.
[3] 陆晓黔.内置式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推广工作总结[J].上海蔬菜,2012(1):16-17.
[4] 王跃国,董维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辽西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