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代驾市场的寡头之战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生可畏,e代驾被迫紧急瘦身
  在代驾领域,e代驾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11年10月,立足于酒后代驾的e代驾就已经上线,其创始人兼CEO杨家军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的普及,这种需求是刚需”。据说,为更好创业,创始人之一的黄斌还亲自作为代驾员去一个传统代驾公司“偷师学艺”。之后,他们确定了“APP IT系统”运营、“司机 消费者”的商业模式。
  e代驾这种模式受到了资本的肯定。在上线之后没多久,经纬创投向e代驾投资了数百万元人民币作为天使轮融资,2012年底,又追加了数百万元美元的投资。2013年11月,e代驾引入光速安振创投作为A轮投资方。2014年10月,e代驾又获得了58同城2 000万美元的投资,彼时,e代驾的估值已经超过2.5亿美元。2015年5月,其又完成了1亿美元的D轮融资。

  如果没有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的插足,e代驾作为代驾行业的老大,日子或许过得还算惬意。但不幸的是,财大气粗的出行领域巨头滴滴在把专车市场搞定之后,也将触角伸向了代驾领域。2015年4月,滴滴宣布将进军代驾业务,7月正式上线滴滴代驾,凭借“免费 降价”的组合拳打得e代驾喘不过气来。11月9日,滴滴代驾业务总经理付强表示,滴滴代驾已覆盖200个城市,有超过150万注册司机。
  有业内人士表示,“e代驾更接近于纵向垂直一体化模式,而面对平台化市场巨头的滴滴出行进入,压力是巨大的”。甚至还有人认为,滴滴所带来的压力对于e代驾来说是毁灭性的,“未来独立第三方代驾企业很难生存,必须依附高频驾乘产品才能存活”。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5年7月,e代驾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但在2015年8月,滴滴代驾进入市场后,滴滴代驾、e代驾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3.7%、49.3%;2015年9月,e代驾、滴滴代驾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5.3%、43.9%,其他代驾平台的份额仅为0.8%。同年11月初,CNIT发布的报告显示滴滴代驾入场仅3个月,用户覆盖率便达到70.4%,跃居行业首位。面对来势汹汹的滴滴代驾,成立4年的e代驾不得不从习惯性埋头干活的低调走向频频主动发声的高调,实现了整体企业风格的大逆转。不过,这样显然还不够,来自滴滴的竞争完全打乱了e代驾原有的步伐,使其不得不走上裁员这一步。杨家军在内部邮件中表示,“在这一年中,人员激增是管理上的失误,极速回归价值本质成为当务之急。”
  双雄争霸,良好服务是关键
  由于e代驾进入市场早,此前占据了领先地位。而推出代驾较晚的滴滴,凭借其“一站式出行平台”定位的联动作用,代驾业务上线后势如破竹。目前,e代驾和滴滴代驾已成在线代驾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为了抵挡滴滴代驾这个锐气正盛的后生,e代驾除了通过裁员压缩成本,还早已拉上神州专车作为帮手,双方于去年10月15日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据悉,双方的合作可能是由其共同股东华平投资牵线。目前来看,e代驾与神州专车的合作还仅限于业务领域,主要是神州拥有的专车车辆资源与e代驾拥有的司机方面的合作。这也意味着即便双方达成战略合作,短期内e代驾所能获得的帮助也并不多。
  e代驾恐怕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又在去年10月底宣布了转型计划。在宣布采用全新品牌LOGO的同时,成立了“车后事业部”,正式推出全新的服务品牌“e车管家”,进军汽车后服务市场。据介绍,“e车管家”主要涉足车辆保养、美容洗车、二手车评估和违章代办等服务,与原先的代驾业务完全没有重叠部分。对于这次转型,杨家军表示,在互联网时代,e代驾也必须重新思考,跟随需求,时刻改变,因此决定要再一次超越自己。无独有偶,“e车管家”上线没几天,滴滴也对外宣布要推出“代驾 ”,首期将针对商务、旅游代驾推出“专属司机”业务。滴滴此举旨在“激活”酒驾之外的代驾市场,服务核心围绕场景和车主,未来将根据服务种类与时长来收取代驾费用。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付强表示,“以车主为核心满足他的需求,比如保养、代客泊车,跟随车主商务谈判等服务,只要围绕车主为核心,用他的车辆进行相关的服务,都在我们整个‘代驾 ’大范围里。这将是我们提供差异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变化。”
  显然,e代驾和滴滴代驾都不再将价格战作为竞争的关键,而是着眼于业务范围拓展和提升服务质量。杨家军曾反复表达一个观点,“做代驾肯定不是一场无限制的‘烧钱’、砸红包的战争”。他表示,e代驾所倡导的代驾模式,其实是在找一个客户心理价位和司机收入的平衡点,最终可以让所有人得利。这种模式是对传统代驾的改造,但这种重构也是有底线的,绝对不会一味地狂砸补贴,然后再一脚踢开。
  小编观点
  由于各代驾APP背后的资本支撑,价格上已经没有过多的拼杀余地,而服务细节则成为了目前代驾市场中新一轮的争斗。毕竟补贴只是一种市场调节手段,真正赢得市场和用户的还得是用户体验。同一领域里存在良性竞争,能激起品牌和产品做更多差异化的服务。如今,滴滴和e代驾都不想把业务局限于颇为传统的酒后代驾这一块,之后肯定会进行更多的探索,这是值得期待的。
其他文献
网红与明星的区别  李佳琦对自己的定位就很清晰,强调自己是网红而不是明星,并对记者表示自己没有不甘心只当网红,而是要做好李佳琦自己。这是网红的身份认知,笔者认为很重要:网红没什么不好,这是一个新兴职业,同样应该有对应的职业素养,将网红这个事情做好。  2016年笔者写了一篇文章《网红与明星的终极对决:不会做网红的明星不是真明星》,在文中笔者提出“网红争夺广告预算更是直接抢了明星饭碗”的观点—当时国
现如今,“网瘾”一词虽然已很少被人提及,但是长时间泡在互联网上,却着实让我们的眼睛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你又想让眼睛稍适休息,又不想错过互联网上的各种精彩内容,那就不妨试试这款《听闻》APP。  打开手机听新闻  在功能方面,《听闻》的设计简单直接,首页便是规整的新闻条目。在Wi-Fi环境下点击打开对应的条目,即可开始收听。而要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APP则会给出提示,让用户选择是否开始播放。由
可以说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外卖演绎了中国外卖O2O史的“三国战”上半场。那么到了外卖O2O“三国战”的下半场,又将是怎样的格局?外卖O2O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一片混战,而在这片混战中也有无数的外卖O2O项目倒在了血泊中。随着市场饱和,创业者已经不能再靠扩大用户规模来实现爆发式增长了。外卖O2O正在全面向服务战升级,并将在三个层面发起争夺。  在物流配送方面:美团外卖一开始采用了加盟的轻模式,
智能推荐的美食  既然是关于吃的APP,总得有个名字,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叫《吃啥》。相信很多人都是一下馆子,就不知道吃什么的主,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更是如此,该怎么办?使用了大数据技术的《吃啥》,应该可以帮大家解决这种困扰,让你从此不再恐惧选择。  一打开《吃啥》,你会发现这款APP的UI被设计成了Tinder式卡片集的形式,每一张卡片会推荐一款美食。这些卡片的特效做得十分精美,从背景到图片文
电子烟行业迎来政策监管  根据通告,我们可以明确电子烟的性质,即“作为卷烟等传统烟草制品的补充”。通告这么说是有道理的,烟草中尼古丁的恶名为人熟知,但真正主要有害成分并不是它,而是焦油。合格的电子烟不含焦油,在使用过程中也基本不产生焦油,危害性较传统烟草要低得多。主要成分尼古丁的存在,使得电子烟具有和烟草相同的成瘾性,这恰恰是人们对烟草成瘾的根本原因。用户抽电子烟和抽烟草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吸食其
风水轮流转,停不下来的电台撕咬  互联网时代,当电视等传统媒体开始没落的时候,谁都不会想到电台这种比电视都要古老的媒体竟然成为活得最精彩的一方。如今,移动互联网电台开始崛起,各方资本也相继涌入。依靠不断地“烧钱”,这个行业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同类应用五六年才能积累到的用户量。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车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音频行业已经进入爆发的风口。  互联网这个圈子里,但凡有热度的行
随着电商行业不断发展,物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也催生了一个巨大的物流市场。对此,BAT三巨头显然不会错过,尤其是在其业务和物流有巨大关联性的现状下。因此,BAT开始进军传统物流行业,抢占线下物流市场……  烧钱圈地,BAT疯狂投资物流企业  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BAT已然霸占了线上的大江湖。游戏、文化、社交、金融以及O2O……,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今,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
在2016年底,优酷迎来了自己上线10周年的纪念日。它为自己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套全新的品牌标识系统。新的LOGO色彩更为鲜艳和动感,沿用多年的Slogn“世界都在看”换为了“这世界很酷”。“年轻”和“酷”等字眼作为本次更新的主旋律,正是优酷品牌更新计划的一部分。  在过去,很少有人会把“年轻”、“酷”这样的标签和优酷联系在一起,古永锵时代的优酷更像是一个稳重的中年人,恰恰是它的那些竞争
群雄逐鹿,战鼓四起  徐克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有句台词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放到互联网,此言就成了—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血海”。生鲜电商的利益前景毋庸置疑—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中国生鲜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约为225亿元人民币,另据申国万银预测,2015年生鲜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在2014年的基础上翻倍,并将在2018年达到1 500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目前生鲜电商只占整个
桀骜不驯的独立游戏  一直以来,“独立游戏”都可以被认为是手游界中的一块“贞节牌坊”,似乎只要和独立游戏扯上关系,手游就自动加了一层高逼格的光环。在很多人心目中,独立游戏通常不会考虑太多的市场因素,消费少、创意新、玩法独特以及画面惊艳,但与此同时,玩家受众群却比较小。尤其是在中国,很多玩家愿意为“免费下载”的手游花成百上千元的人民币,却往往在面对十几元人民币的独立游戏时,没办法下决心去先付费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