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今天是清明(2010年4月5日),上午从家中出发,为父母扫墓。父亲的墓在华山,面对天平后山,朝东,略朝南,坐落在半山腰上。父亲是一九八三年去世的,二十多年来,我们每年都在清明前后爬上山路,给他祭奠。山上,特别是近山顶的地方,会有野生的杜鹃,白的居多,红的间杂其间,我每年都会爬向峭壁,采集一两束,献在父亲墓前。母亲去世三年了。她健在的时候,每年都随我们一起给父亲扫墓。为了这一天,她几乎会用一年的时间作准备,每天为父亲摺“锡锭”,到这一天扫墓烧化给他。母亲是九十一岁去世的,去世的前三年还随我们上山,我们搀扶着她,一个一个台阶上,后来两年她实在爬不动山了,就坐在山脚,脸向上,看我们上山下山。
  母亲是西山人。临终前却决意要回家,我们满足了她的愿望。去世以后,把她安葬在西山岛的最西端:朝南,面向浩渺的太湖。今天,我们扫墓,先去父亲的墓地,再去母亲的墓地,我从父亲的山上,采了一大束杜鹃花,越过太湖,把它们献在母亲的墓前。
  我们家团圆的日子常常不是春节,而是清明。兄弟姐妹及其全家,集中去为父亲,现在是为双亲扫墓。开始的时候,我们骑自行车去,车后带着母亲,带着爱人,带着孩子,十几个人几乎是一个车队。后来墓地开通了扫墓专车,再后来又开通了农村公共汽车,我们从十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个人。现在我们兄弟姐妹的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孩子们开着自家车,带着他们的父母,为他们的祖辈扫墓祭奠。
  生活中总有许多如意和不如意的事情,但父母总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昨夜我真切地梦见了我的母亲,还是在那间我们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里,梦见打水的细节,我还是十几岁的样子,我家住的地方没有自来水,要出门到巷中的公井去吊水,母亲每天要几十次地来回,我放学回家唯一能做的家务就是吊水提水,可我总推托作业多,能少去就少去,能不去就不去。梦中的母亲生气的神情,让我无所适从,我知道我是在梦中,梦中的我为已无力弥补我年少时的过失而难过,梦中的难过同样是真真切切的难过。
  我家住了几十年的那两间房子,在九十年代中期被拆迁了。母亲一度搬迁住在山塘街附近,她喜欢一个人住,自己料理自己。那个定慧寺巷口她曾住过的老房子,是她魂牵梦绕的地方,她一直想回来,在她八十六岁那年我租借了一小套房子,就在凤凰街上的一个小巷里,离定慧寺巷二三十米,把母亲安置在她早就想回归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是她所熟悉的,了了她的心愿。
  母亲居住的地方,虽然离我的学校很近,但我也不是每天都能去看望她。我的哥哥、姐姐、外甥等,每天去看望她、照料她。每周我会去一两次,每次去我都会带上许多小吃、零食、水果,我明白她在两三天内是吃不完的,但我需要她有一种满意和满足的感觉。小时候的我是最任性的一个,不听话,常与她争吵。但到了母亲最后的十年我总是依着她、顺着她,她说什么总是听着,哪怕她的要求我办不到,也总是应承着。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会藏一些零用钱在身边,母亲去世以后,一度很失落,感觉钱放在身上没有用处了。
  每次我去看望母亲,总是匆匆忙忙,坐不上十分钟。但母亲盼望我去看她却会用许多时间,她会计算,估计我会去了,她就不出门了,怕走开了我来了见不着我。每次临走也总要送我。她住在两楼公寓,把我送下楼,走到楼梯口,再从楼梯口走进巷子里,再从巷子里走到马路上,看我离去。我常常走几步回过头,见她还在望着我,向我挥挥手。我走了很远,回过头,她还在望我,还会向我挥挥手。最后一次,是她去世前三个月,她送我,走到马路边,坐在人行道的一家商店的台阶上,目送我远去,没几天她就住医院了,就再也没有出来。我现在每次走过、路过,总会向母亲坐过的那个台阶望过去,依稀还能看见母亲坐在那里目送我的样子,这个镜头定格了。
  西山的记忆是与母亲联系在一起的。西山是太湖的一个岛,最近十多年才架设了太湖大桥,原是一个封闭的所在。打鱼捉蟹,花果茶树,艰苦而怡然自乐。西山人爱家,爱自己的小孩亲人,爱到可以不顾原则,哪怕缺点,我母亲就是这样。我小时候去西山要坐船,从胥门启程,就是为纪念伍子胥而建造的那个古城门。不大的客船,但有小小的船舱,够坐上几十个人。船离开码头,经过护城河,到横塘、到胥口,就进入了太湖。船在太湖中要行驶两三个小时,远远望得见西山了,从影子,到模糊,到清晰,我每次去都有上仙人岛、花果山的感觉。我外婆在我还没出生前就去世了,外公在我还没懂事的时候也去世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大姨,大姨是一个比我母亲对我们更宠爱的人。大姨家住在山脚下,山上都是枇杷树、枣子树。果子熟了的季节,我与表哥、表妹们去山上割羊草。我一边割草,一边采果子吃,不停地采不停地吃。每个果林都有看守人,我常常被发现被抓,当他们发现我是我大姨的城里外甥,都不会骂我,反而采摘了更熟更甜的果子塞进我的衣兜里,装得满满的。
  今天为母亲扫墓之后,我与妻子又驱车十多里地,来到那个山脚下,走进那熟悉的村巷。出了村子来到一片枇杷林中,走到大姨的墓前,绕墓一周,向姨父和大姨的合葬墓三鞠躬。往事依稀,二十多年前,我得悉大姨得了不治之症,那年我已大学毕业做老师,我请假去看望她,她看到我来了执意要陪我爬过一座小山坡,去看看一个亲戚家,说小孩不能怠慢老人。她告诉我许多事情,我母亲小时候的许多故事就是她告诉我的。她知道我将要结婚,知道我喜欢读书,让做木匠的儿子打了一口书柜,用的是西山产的原木,作为婚礼。那天我回苏州,大姨送我到门口,倚在门框上,我明白这一别将会是永别。我一步三回头,深深凝望着她。果真三个月以后大姨离开了人世。
  四年前的一个傍晚,也就是我母亲去世的前一年,我驱车前往西山,顺着山路到达岛上的最西端,那一天全凭兴致所至。是一个秋天,天空的晚霞无限绚丽,伸入湖中的栈道挂满渔网,栈道尽头矗立着一座小屋,小屋笼罩在金黄金黄的霞光之中。我赶紧摄下了它,这是一幅难得的美景,如今这幅照片挂在我家墙上。后来,我发现母亲的安葬地,就在离这个地方不远处的山坡上。现在回想起,总感到是一种昭示。安葬母亲的时候,我们也同时也为父亲准备了新墓穴。华山自古是苏州著名的山林,是名胜佳处,不宜为墓地,迟早要搬迁的。我们很快会选择又一个霞光满天、油菜花金黄的日子,让父亲跟随母亲而来。
  江南的清明时节,是雨纷纷的时节。细雨中,桃红柳绿,但是这种桃红柳绿,是那种让人怀旧,让人伤感,让人情思绵绵的颜色。可是今天却没有往年的那种细雨、那种细雨下催动的伤怀情绪。晴天,阳光和煦,让人感受到天地间飘浮的只有感恩的气息。
  
  二
  
  2010年清明为父母扫墓,回来以后写了《清明》。发表以后,我收到一位兄长的信息:看到你写的《清明》,想起父母生前的种种,眼泪都流下了。同时,又接到一个不曾相识读者的短信:你的《清明》很感人,只是我要问你,为什么不把父母亲安葬在一处呢?我告诉他,二十多年前,父亲去世安葬在华山,前几年,华山公墓就张贴出告示,因规划需要该公墓将撤销,请墓主作好迁坟的准备。所以,我们在西山找了新墓地。准备找一个适合的日子,迁父坟于此,与母亲合葬。
  2010年8月,有一个全国优秀中学校长的培训在我们学校举行。一个晚上,我陪福建、河南、广西、河北等地的几个校长去平江路,月明星稀,准备返回了。他们对我说,再迟一点回饭店吧,陪我们去看看你母亲最后一次坐的那个台阶。于是,走过一条马路,穿过一条巷子,来到《清明》中所写的那个地方。大家默不作声,凝视了很久。两个月以后,举行“人民教育家论坛”,全国各地三百多位中学校长,聚集我们的振华堂,会上我作了发言,讲述了这件事情。在那个讲坛上,我要表达我最真挚的情感。
  我外地的哥哥姐姐,几乎每年都要回苏州扫墓。我二姐的女儿许敏,比我只小五岁,舅舅外甥女一般大,我们感情很好。她也是学的中文,毕业后分配在上海教育学院《中学教育》编辑部工作,我们专业相似、说话投机。她随父母扫墓,是我们交流的好机会。上坟的途中,假如是自行车,她坐在我车后,我带着她;假如是坐面包车,座位少,人多,有时我俩就合坐一个位子。坟前,我们一起磕头、鞠躬。没有想到,十年前的一个早晨,她骑车去上班,途中车祸去世。三十多岁就这样走了,我二姐、二姐夫是何等的悲伤,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女,从小是如掌上明珠。我参与了整个的后事处理,遗体告别仪式上,姐姐、姐夫坚持由我宣读她的生平,我一身玄服,多次哽咽。去世这么多年了,今天我才有勇气写下上述文字。她虽然是我的小辈,但我是把她视作朋友的人,她报考的专业,是我建议的。我们常商讨文字上的事情,她还介绍了几个教育名人与我认识。如现在负有盛名的华师大研究教育哲学的陆有铨先生,就是她引见的。几次接触,陆先生建议我学点教育哲学,报考他的研究生,我说,外语不行,专业也不行。我的第一篇教育论文,就是在我外甥女编辑的《中学教育》杂志上刊发的。她去世以后,我常去上海看望姐姐姐夫,每次时间不长,坐半个小时。在他们冷清的家,来到桌前,玻璃台板下,外甥女的照片,从幼儿、到少年、到青年,一生的照片几乎都在,我总是一张一张凝视,不做声,然后,回过身,坐在沙发上,与姐姐姐夫说话。日常姐姐给我电话不多,她是一个坚强的人;我姐夫会不时打电话给我,询问我什么时候去上海,等待弟妹们常去看他们。
  为亲人扫墓,我有自己的祭奠方式。华山的春天花草茂盛,清明前后,岩石下、石缝里、山路边,不时会开出红的、白的杜鹃花。每次我都会爬到险要处、拨开荆棘,采摘一束,献在父亲墓前。母亲健在的时候,会跟着我,也采上一朵、两朵,年岁高了以后,颤巍巍坚持上山,看着我爬上爬下。现在,母亲也去了,我仍旧如此,只是原来我采摘一束,现在采摘两束,一束放在父亲的墓前,一束我带下山,前往献在母亲的墓前。四月的西山,真是美丽。驶过太湖大桥,感受到的就是岛上弥散的春天的气息。山上斜坡上,一块一块的油菜花;太湖水边,一丛一丛的油菜花,黄灿灿的,野趣横生。山上、田野里、农舍旁,一片又一片的桃树林、梨树林,开满红的花、白的花,云蒸霞蔚。
  睹物思人,这里的一切,让我想起了安葬在青藏高原的另一位亲人,她叫王佩琴,我们称她佩琴嫂。我的大哥(其实,叫二哥才对),在我出生前就到了青海支边,佩琴嫂也是从陕西去支边的学生,两个人相爱、结婚、生子。在青海湖畔荒凉的茶卡,一待就是数十年。他们不经常回南方,五年、十年才回家一次。嫂子大概是在青藏高原待久的缘故吧,来了什么都不习惯了,不喜欢这里的气候和环境,不喜欢这里人的委婉和内敛。她喜欢直来直去,喜怒哀乐全在脸上。但她只有与我们这三个弟弟相处,却很快乐。我很小的时候,她就教我玩算二十四点牌,她是一位小学老师,做到校长。在某种程度上,我的性格与她相似。那时,我家很贫穷,小时候,我几乎没有印象穿过新衣服。但是我的棉袄,却是那些富有的邻居所羡慕的。嫂子每年都要去牧场,到牧民手中收集驼毛,自己漂洗,把驼毛绒一点一点撕开、铺开、积聚起来,做成驼毛被、驼毛衣裤,寄给父母、寄给兄弟姐妹。盖在身上、穿在身上,极轻又软和。十年前,大嫂因高血压突然脑溢血去世。后来,我去青海出差。我对哥说,我要去嫂子坟上看看她。我的四个侄女陪着我,来到西宁郊外,汽车蜿蜒上山,嫂子的坟墓就在山顶。苍凉、寥廓。长嫂如母,我跪拜、磕头、鞠躬,献上了我的哀思。
  从母亲的墓地回来,我们去了西山乡下的姐姐家。是一个山坡,房舍周边都是果树、农田。我绕房子四周闲步,看到果林里、田地里,不时有一些坟墓。我好奇地问外甥,都是谁?他告诉我,都是村里人家,或邻村人家的先人,土地承包了,但承包土地上的坟墓是不能动的,不管是谁家,都有责任守护好。我问,是规定吗?他回答:不是,没有谁要求谁,大家都是自觉这么做的。他还说,本来这里,或那里要盖房子,因为有坟墓,就都取消了。我感触颇多,真要感谢散落的这些坟墓,假如没有它们,就没有敬畏,农田、果林还不知道要以怎样更快的速度消失。我刚从美国接受教育培训回来。在华盛顿、在纽约,我看到闹市区竟有墓园,与住宅、与商店相邻。一片草地,竖着一块块墓碑,只是没有隆起的坟,很平常的景象。是他们对先人格外敬畏?是他们对生命、死亡有不同理解?华山是一处风景绝佳之处,已开辟的陵园,是不是就一定要搬迁?安葬先人的地方,也应该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啊。
  午后,启程回家,汽车在环太湖大道上行驶。又思念起我从未见面的大哥,他在我出生前就离开了人世,十八岁那年他得了肺结核。我们家里的墙上一直挂着他的照片,放大的照片,很清瘦的一个青年,两眼大大的,脖子上围一条围巾。我们家五个男孩,父亲分别以“培、德、安、顺、照”取名,而姓名中间的“袁”字,却是一两百年前,我的祖辈就定下的。大哥小名叫“江北”,父亲母亲常以“江北”名字提起他。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发烧感冒,母亲就会念叨:“江北、江北,保佑你弟弟。”然后,给我喝姜汤,给我刮痧,我的病痛也就好了一大半。那时候,我们生活在镇江。每到清明,父亲就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为我们的大哥去上坟。我只记得是在山里,要走许多路。我只记得,坟前栽着一棵小树,我的三哥曾在这棵树上刻写一个“柳”字。每次去扫墓,只要找到这棵树,只要找到一棵刻着“柳”字的树,面前的坟墓,一定是我大哥的。我十岁那年,举家随父亲回苏州了,那一年是1966年,那一年的清明,是我们最后一次为大哥扫墓。回到苏州,就遇到了那场文化大革命,一切都破除了。现在,我常想再去寻找那地方,但是一切一定是杳然,四十多年了,一切都在变化,我大哥的坟墓还会存在吗?但我总相信,坟墓可能不在了,但那棵坟前的树一定还在,因为我的思念还在。我曾在梦中遇见它,它已经长成为一棵参天之树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农业多双边规则及其影响下的农产品供需形势rn过去10年来,全球人口总数持续快速增长,人均消费能力大幅提升,导致全球农产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尽管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仍持
期刊
“无盐就无味”是大多数人的共识.盐虽看似不起眼,却可使食物变换无穷风味,刺激人们的食欲,还有助于食物的保存.在物质匮乏年代,老一辈人都主张咸才下饭,常常是一点咸菜配一
期刊
现已77岁的蔡炳勤教授,行医生涯50余载,在中医学术上治学严谨,闲暇之余追求“游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强调顺其自然来养生,喜听音乐,擅长书法,爱好饮茶.rn说到饮茶,蔡教
期刊
山东金乡县凯盛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信息统计服务中心(6月4日—6月10日)对22种蔬菜进行监测显示,蔬菜平均价格为2.29元/公斤,与上周蔬菜平均价格2.42元/公斤相比,平均价下降.本
期刊
武汉白沙洲水产市场5月水产交易量为5751万公斤,与上月交易量5616万公斤相比交易量略增2.4%,增加了135万公斤.5月监测10个大宗水产品的交易均价是17.66元/公斤,与4月均价18.5
期刊
天气渐热,当前凌家塘市场各种夏季时令水果逐一登场,作为春季水果市场销量主角的苹果、香蕉等大众水果,正逐渐被荔枝、西瓜、桃子等应季水果取代.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大部分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通信工程领域,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人们跨越空间、时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得信息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交
研究流动单元,对认识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非常重要。针对流动单元间渗流屏障的分布不够重视、过多地强调了流动单元在垂向上的分层性、评价参数选取不合理等,
研究物价波动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对建立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山东省17城市2001-2011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理论,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