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ppa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人档案,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康复情况和遵医行为,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护理干预12周后,观察组ACR20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5);观察组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压痛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24,-8.283,-5.842;P<0.01);两组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P<0.05)。

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达标理论对颅脑创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应用以达标理论指导构建的术后康复锻炼程序,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锻炼程序。对两组患者的康复锻炼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经不同康复锻炼理论指导后,观察组患者训练动作掌握标准率为70.59%,而对照组为3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4,P=0.019
目的科学、合理地建立医院护理绩效评价体系。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护理绩效评价的指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经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护理工作数量指标、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及护理工作风险指标等3项一级指标,病区出院人次、病区占床日数等20项二级指标。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肯德尔和谐系数均>0.4,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9。结论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的评价体系更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及符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对其核心能力的影响,以期为社区护士岗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在2014年12月—2015年1月参加无锡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培训的56名社区护士,培训前后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分平均为(168.26±41.60)分,高于培训前的(153.23±3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教师的压力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主题1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工作量超负荷;护生们对临床教师综合要求高;科室同事、患者或家庭的支持不够;疲于应付各方面的检查和考核;科研能力有限,也没有精力从事。主题2自我减压方式不系统。主题3向医院提出开展减压工作的建议:开展有利于减压的各类培训活动;希望
目的探讨标识腕带对住院"三无"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及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三无"精神病患者79例(观察组)进行腕带身份信息管理,并与2011年3月—2013年6月110例(对照组)未使用腕带的情况下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6.2%,84.5%,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为3.8%,13.6%,两组比较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亲属对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的知识和治疗态度的状况,为今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有关文献、专家意见及结合临床经验,拟定调查问卷,对我院接受MECT治疗的205名精神疾病患者亲属进行调查。结果205名调查对象对治疗的相关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调查的5个维度的知晓率分别为:治疗程序62.4%;知情同意98.5%;适用指征32.7%;作用机制68.3%;不良反应9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TACE)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86例TACE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干预措施。采取主要的护理措施有: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家庭及社会的支持、疼痛的护理、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的护理、发热的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干预。结果本组186例患者中165例患者一般症状明显改善,19例症状稳定,1例无明显变化,1例出现并发症死亡。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的观察太极拳作为辅助治疗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观察组在服用骨化三醇胶丸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太极拳运动,6个月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骨密度,同时采用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背痛和骨密度症状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中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中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口社会学调查问卷、幸福度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中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分为(30.64±5.28)分,正性因子分为(21.89±4.98)分,负性因子分为(10.49±4.36)分。不同性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