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几点原则,并从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改革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论述了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 思维品质 创造性 探索的能力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所以当今时代需要一大批能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创造型人才。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段讲话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学生改组自己所学知识,产生新颖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综合抽象的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它能充分发挥人们从纷乱的事物中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潜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并以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熏陶、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几点原则
1.主动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活泼的状态,从而引起学习的要求,激发学习的动机。
2.首创性原则。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
3.求异性原则。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4.多样性原则。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时,可用吸管吸饮料观察,还可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吸盘的特点、打开桔片爽盖子时的响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注重创设思维发展的有利条件。引入新课时,要尽可能设计一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前沿科学情境,吸引同学们的视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三、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思维
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交互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传统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教学的组织过程是由教师在这一出发点上演绎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从策略上讲,是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去适应教材的规定,从顺序上讲是先有教材然后才有学生,教师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只是在教师考虑教学策略时,作为授课对象被“思考”、被“利用”,因此,学生只是在被动的适应中获得某种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做起,将设计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改善后的课堂组织过程能让每个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通过实际操作和交互的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模式制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较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可先明确实验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经过思考,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五、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创设物理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单纯的知识讲述与记忆是非常枯燥的,而物理规律与概念的理解更是抽象的。如何把这些枯燥又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具体而又好理解,并且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设置适当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去感受、去理解、去联想、去创造。
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非常乐意参加。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这些活动的核心,它不仅要求有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还要有把思路变成现实的本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还提倡一系列的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除了主要表现上述几点外,还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和挫折忍耐力,它们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子。我们只要根据心理学原理,从创造性思维的整体性、相关性及主要特征等方面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得到显著发展的。
参考文献
[1]戴忠恒 心理与教育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许国梁 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乔际平 物理学习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张大昌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霍益萍 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创新 思维品质 创造性 探索的能力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所以当今时代需要一大批能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创造型人才。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段讲话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学生改组自己所学知识,产生新颖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综合抽象的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它能充分发挥人们从纷乱的事物中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潜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并以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熏陶、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几点原则
1.主动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活泼的状态,从而引起学习的要求,激发学习的动机。
2.首创性原则。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
3.求异性原则。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4.多样性原则。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时,可用吸管吸饮料观察,还可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吸盘的特点、打开桔片爽盖子时的响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注重创设思维发展的有利条件。引入新课时,要尽可能设计一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前沿科学情境,吸引同学们的视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三、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思维
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交互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传统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教学的组织过程是由教师在这一出发点上演绎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从策略上讲,是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去适应教材的规定,从顺序上讲是先有教材然后才有学生,教师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只是在教师考虑教学策略时,作为授课对象被“思考”、被“利用”,因此,学生只是在被动的适应中获得某种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做起,将设计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改善后的课堂组织过程能让每个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通过实际操作和交互的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模式制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较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可先明确实验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经过思考,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五、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创设物理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单纯的知识讲述与记忆是非常枯燥的,而物理规律与概念的理解更是抽象的。如何把这些枯燥又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具体而又好理解,并且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设置适当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去感受、去理解、去联想、去创造。
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非常乐意参加。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这些活动的核心,它不仅要求有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还要有把思路变成现实的本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还提倡一系列的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除了主要表现上述几点外,还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和挫折忍耐力,它们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子。我们只要根据心理学原理,从创造性思维的整体性、相关性及主要特征等方面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得到显著发展的。
参考文献
[1]戴忠恒 心理与教育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许国梁 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乔际平 物理学习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张大昌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霍益萍 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