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来源 :It经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对于测绘工程,其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同时,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新兴技术,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相关技术也逐渐成熟,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过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为实现轮胎吊在整个堆场作业区域内都能够远程控制转场作业,采用iMT-8000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信号传输。该系统主要由无线通信天线、用户单元、扇形无线基站等组成。通过在轮胎吊上安装无线通信天线和用户单元,在堆场高杆灯上安装扇形无线基站,并对用户单元和扇形无线基站进行系统配置和网络配置,从而建立远程控制转场时轮胎吊与远程控制中心的无线通信,实现轮胎吊远程控制转场功能。实际应用表明,iMT-8000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输稳定、可靠,可满足轮胎吊转场通信需求。
为了探究Custom 450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1 050~1 200℃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变形条件下开展了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变形温度为1 050~1 200℃和应变速率为1.0~10 s-1的变形范围内,钢虽发生了完全的动态再结晶,但应力应变曲线未表现出明显的应力峰值;钢的动态再结晶的晶粒尺寸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逐渐增大,当应变速率为0.01 s-1
近年来,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但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生物栖息地逐渐减少或丧失、生态功能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退化等多重问题的制约,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异常艰巨。本文针对流域内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通过健全地方水生态监测技术标准、加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落实水生生物保护修复措施等对策,推进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工作。
基于光学显微镜、场发射电镜组织分析及系列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固溶处理对燃气轮机用GH4720Li合金组织特征的影响,分析了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和固溶时间的增加,合金一次γ′相回溶,平均晶粒尺寸增加,当固溶温度高于1 160℃,晶粒尺寸增大明显。GH4720Li合金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如下:经亚固溶处理后,室温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呈现出相似规律,并在1 130℃附近出现峰值;经过固溶处理后,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明显降低。在亚固溶处理区间,随着固溶温度的增加,持久寿命逐渐增加;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湖北宜化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它地处世界水电之都、美丽的三峡门户城市宜昌,是湖北省重要的支农骨干企业.公
期刊
Teleoperation systems allow the extension of human capabilities to remote-control devices by providing the operator with conditions similar to those at the remo
为了使港口企业业务外包运作规范有序,实现合理利用外部资源的目标,对港口企业业务外包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港口业务外包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组建业务外包管理机构、完善业
Q550高强钢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机械,其轧制工艺窗口窄,力学性能对轧制工艺非常敏感。为了优化实际生产的轧制工艺参数,本研究设定了3种工艺,通过调整Q550高强钢轧制过程和冷却过程的工艺参数,共得到了3种不同室温组织,对比其室温拉伸、弯曲、-20℃冲击性能检验结果发现,与铁素体+珠光体混合组织相比,上贝氏体组织提高了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性能,但是伸长率显著降低;粒状贝氏体组织提高强度和塑性的同时,显著提高冲击韧性,室温粒状贝氏体组织的强韧性综合指标最优。该研究为Q550生产轧制工艺的进一步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破坏责任是目前立法中的热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七章新增生态破坏责任,规定了侵权人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应承担的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通过私法路径来救济生态环境损害。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涉及私法与公法的协动,以私法为主导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在发展环境法治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模式的选择争议、生态环境损害概念的界定、生态破坏责任的归责原则的适用、损害生态环境时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等问题。因此,我国生态破坏侵权民事责任立法应进一步完善:明确界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建立生态环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创新、协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