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魏书生的热潮为什么会经久不衰?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to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国各地就相继出现了乃至在一地曾多次出现了轰轰烈烈地学习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热潮。时至今日,学习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热潮,30年来不但经久不衰,而且又有再掀新潮之势。尤其是2009年《人民教育》刊出“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后,人们再一次把目光集中投向了盘锦市,投向了魏书生。继而学习、参观、考察的人群又蜂拥而至、络绎不绝地出现在盘锦市各中小学校的校园里。特别是在国外,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国,专门研究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机构已经悄然兴起。人们不禁要问,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呢?
  笔者认为,学习魏书生的热潮之所以会经久不衰,原因是:
  之一,就是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十分高远的前瞻性或者是他代表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进方向。无数实践证明,魏书生远远地走在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列,早早就站在了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头。魏书生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虽然起步的基点比较低——一个普通农村县城的普通中学的普通班,但是他立足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却是极高的,是按照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要求定位的。说得更确切一点儿,就是早在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三个面向”要求之前的1979年,魏书生就把自己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瞄向了学生的未来,瞄向了世界,瞄向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此无须多加论证,只要对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稍加回忆与思考,便不难得出满意的答案。魏书生当初,虽然是在一个普通的小县城从事教育工作,可他却早在1979年之前就坚持订阅《国外科技动态》和《世界教育动态》等一些国际性刊物。可见魏书生是一个有着十分强烈的超前意识的人,所以他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仅带有高深的思想性,更带有高远的前瞻性。因此,他探索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也就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长久的生命力。
  之二,就是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着雄厚而扎实的发展基础。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起步于最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县城普通学校和“第三世界”的学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魏书生最初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所在班的学生,都是经过重点中学按照25%的比例选拔之后剩下的学生。大家可以试想,在这样的学校,在这样的学生群体中,都能行得通、都能出成效的改革实践和做法,在其他学校尤其是大中城市学校和重点学校实施起来,不就更容易得多了吗?在这些学校的学生群体中实施起来,其效果不是会更快更好吗?即使是乡村学校,那里的学生也不会比魏书生所教的“第三世界”的学生差到哪儿去,最起码还会有几个出类拔萃的、没被重点校挑走的学生。由此可见,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具有普遍性,因此,也就具有了很强的可推广性,具有了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
  之三,就是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仅充分体现了“三个面向”的时代要求,而且非常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启发式”、“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并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认为,做学问不仅要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自己思想品德的修养。我国古代著名经典史书《学记》中也提出“教学相长”的教育主张。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并极力强调“要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干一点他自己高兴的事情”。我们再看看魏书生所作的一切教育教学改革,不都是符合这些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的吗?不都是认真按照这些教育教学规律去做的而且还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吗?因此,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尤其是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思想就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之四,就是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非常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非常切合学生迫切要求人格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实际。教师都晓得,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所实施的对象是学生。任何一项面向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如果广大学生不赞同、不认可、不接受,那么这项改革无论如何也是很难成功的,更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而魏书生的每一项改革,都是通过和他的学生们商量又商量之后才确定的。因此学生愿意接受,乐于实施,并且都能积极配合。同时,学生们在魏书生的一系列改革实践活动中,也都切实感受到自我的充分而全面的发展,都尝到了甜头,都得到了终身受用不尽的益处。因为在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得到的都是人格的熏陶、灵魂的铸造、能力的培养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关科学研究者曾告诫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储存在中枢神经中的一笔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不良的习惯,将是一笔永远偿还不完的债务。”魏书生的学生们越是长大成人,就越加感受到这种在改革实践中所得到的益处的可贵。因此,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或是在大学,或是在社会,都在热情赞扬、都在广为传播着魏书生的改革经验,就连学生的家长们也都在津津乐道地传送着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再则,随着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在全国各地的逐渐推广,受益的学生和家长们越来越多。一茬茬学生的换届,一拨儿拨儿学生家长的更替,真可谓:总有源头活水来。这样,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又怎能不经久不衰,又怎能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呢?
  之五,就是魏书生的教育思想越来越迸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其教育思想的精髓与灵魂,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感悟。几十年来,魏书生讲学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乃至境外、国外,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深刻地感受到魏书生实施的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是人性教育,是人格教育,更是快乐的人生教育,是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是令人终生受益的教育。一句话,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这种教育,不仅深受学生的欢迎,深受老师们的推崇,也深受学生家长们的拥戴。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或是家长,都在津津乐道地学习与研究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其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做法,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家庭教育与工作实践。
  之六,就是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时时都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每次聆听魏书生的报告或观摩他的课堂教学,总是给人一种常讲常新的感觉,总是叫人感到百听不厌,感到津津有味,总是叫人感到学无止境。最初,我们学习魏书生,是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班级管理学起的,而且是侧重在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上来学习与研究的。就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来说,魏书生也是在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仅以作文批改为例,魏书生在原来10项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又总结出一套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无限积分制作文批改法”。又如,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最初由一两个“一分钟”,逐步增加到5个“一分钟”,直到现在的7个“一分钟”,如此等等。
  在洪流滚滚、涛声不断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魏书生总是与时俱进,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常改常新,总是叫人学而不厌,总是叫人学无尽头。因此,也就使这学习魏书生的热潮,不但经久不衰,而且还一浪高过一浪,一潮胜过一潮。■
  编辑/牛小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瘤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75例择期手术的颅内血管瘤病例开展储存式自体输血。结果75例患者中有58例术前采血400ml;17例采血800ml。全组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死亡率较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不易确定,与其原因、出血量、部位、类型及其他围生期因素有关。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慢性缺氧、
中国移动已经开启了PTN的三期集采,目前正在对各地方运营商的建设需求进行统计,以确定今年的集采规模。近日,国内相关单位联合召开了PTN产业联盟的首次筹备会议,工信部电信研
期刊
近日读了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一篇文章,深受启发。文章讲的是:郑渊杰和弟弟郑毅杰的“兄弟”鸽舍有一只瘸腿的信鸽,因不能将瘸腿收回,飞行时无法保持身体平衡,只能侧身飞行,朋友劝他们说鸽舍如此宏伟,有这样一只瘸鸽会影响形象,放弃它吧。养鸽人自然不忍心杀鸽吃肉,抛弃的方式是送它参加一次远程信鸽竞翔比赛。但比赛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这只瘸鸽居然夺得冠军,从此这只瘸鸽被宠爱得无以复加,还出现在央视的节目中,声名大震
【目的】将现代激光加工方法应用到木材加工中,辅以水导配合,设计数控纳秒水导激光束激光加工试验台,为纳秒激光技术加工木材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方法】以针叶材为例,
白内障手术是复明手术也是屈光手术,随着手术技巧不断完善,尤其波前像差理论引入视光学,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提高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客观视力好,却主诉视物模糊,尤其夜间视力差
期刊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它不仅表现为心泵功能的衰退,往往还同时伴有诸如肾脏、肺脏、肝脏等其他器官的功能异常,影响并制约心衰的病程和预后。因此,早期发现及处理
近期,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组长、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永洲,带领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办公室有关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毛泽东就提出: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但直到今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几年来,国家也一直非常重视这个问题。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则进一步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