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创伤急诊,此类患者最常见的外伤原因多为车祸、坠落伤和贯通伤。可累及和损伤颅骨、脑组织、颅神经及血管。于伤后出现的损伤为原发损伤,包括颅骨骨折、颅缝分裂和脑挫裂伤。继发性损伤则是在伤后逐渐发生的损伤,包括脑水肿、脑肿胀、颅内血肿及脑疝等。颅内损伤病情重且演变较快,因此往往首选头颅CT扫描。
头颅CT扫描的优点在于对颅内损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相当高,能准确显示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尤其是多发性和复合性血肿的显示,诊断准确率>90%。CT扫描对急性期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很敏感,但对出血量较少或出血时间较长者可出现假阴性,此时应做腰穿,观察脑脊液的变化,或行核磁共振检查,还能显示头皮血肿,并可同时发现眼眶及鼻窦的损伤和异物等。
CT扫描对轴索剪切伤(弥漫性神经轴索损伤)的诊断精确性差,有阳性发现的几率20%~50%。有>50%的病人具有昏迷等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而CT扫描示“无异常发现”。出现的阳性表现可仅为轻微的水肿和散在的斑片状出血灶,典型的部位为灰白质结合部,尤其是额、颞叶;胼胝体及上部脑干的背外侧。因而,与严重的临床过程不一致的CT表现(较轻微或缺如)应高度提示剪切伤的存在。而核磁共振上可发现上述部位多发的高信号灶,说明敏感性高于CT。
CT还受部分因素制约,如扫描层面的影响,对头顶部病变容易出现漏诊,必要时可作冠状扫描;由于CT扫描技术自身的因素,CT对脑干和后颅凹的病变显示不清,必要时应进一步做核磁共振检查。CT也可发现颅骨骨折,尤其对复杂结构区域骨折的显示,如颅底骨折和颅面骨折。但其骨折的准确率低于颅骨平片。因此,如果怀疑颅骨骨折的临床应首选颅骨平片。一般采取头颅正、侧位,如果疑似枕部骨折应加照头颅汤氏位。对凹陷骨折应采取切线位,了解凹陷的深度。如果怀疑颅底骨折,急诊期危重症患者不宜拍颏顶位片,应注意观察间接征象。
CT扫描除用于急症病人的检查外,还可用于病情的监测和预后的估计。有作者报道,轻型脑外伤病人GCS评分13~15分、神经查体阴性、急诊CT显示正常者,不需要住院观察也不会发生危险。另外,如病人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应注意继发性损伤的问题,故需要复查CT扫描以期发现迟发的血肿、水肿和脑疝等。继发性损伤的发生率约9%,多在伤后48~72小时内发生,最常见脑挫裂伤基础上出现的迟发性脑血肿。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影响CT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即病人的制动。而往往颅脑损伤病人常有躁动或意识障碍,因而需要给予少量的镇静剂;对于危重病人应在临床监护下进行。
头颅CT扫描的优点在于对颅内损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相当高,能准确显示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尤其是多发性和复合性血肿的显示,诊断准确率>90%。CT扫描对急性期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很敏感,但对出血量较少或出血时间较长者可出现假阴性,此时应做腰穿,观察脑脊液的变化,或行核磁共振检查,还能显示头皮血肿,并可同时发现眼眶及鼻窦的损伤和异物等。
CT扫描对轴索剪切伤(弥漫性神经轴索损伤)的诊断精确性差,有阳性发现的几率20%~50%。有>50%的病人具有昏迷等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而CT扫描示“无异常发现”。出现的阳性表现可仅为轻微的水肿和散在的斑片状出血灶,典型的部位为灰白质结合部,尤其是额、颞叶;胼胝体及上部脑干的背外侧。因而,与严重的临床过程不一致的CT表现(较轻微或缺如)应高度提示剪切伤的存在。而核磁共振上可发现上述部位多发的高信号灶,说明敏感性高于CT。
CT还受部分因素制约,如扫描层面的影响,对头顶部病变容易出现漏诊,必要时可作冠状扫描;由于CT扫描技术自身的因素,CT对脑干和后颅凹的病变显示不清,必要时应进一步做核磁共振检查。CT也可发现颅骨骨折,尤其对复杂结构区域骨折的显示,如颅底骨折和颅面骨折。但其骨折的准确率低于颅骨平片。因此,如果怀疑颅骨骨折的临床应首选颅骨平片。一般采取头颅正、侧位,如果疑似枕部骨折应加照头颅汤氏位。对凹陷骨折应采取切线位,了解凹陷的深度。如果怀疑颅底骨折,急诊期危重症患者不宜拍颏顶位片,应注意观察间接征象。
CT扫描除用于急症病人的检查外,还可用于病情的监测和预后的估计。有作者报道,轻型脑外伤病人GCS评分13~15分、神经查体阴性、急诊CT显示正常者,不需要住院观察也不会发生危险。另外,如病人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应注意继发性损伤的问题,故需要复查CT扫描以期发现迟发的血肿、水肿和脑疝等。继发性损伤的发生率约9%,多在伤后48~72小时内发生,最常见脑挫裂伤基础上出现的迟发性脑血肿。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影响CT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即病人的制动。而往往颅脑损伤病人常有躁动或意识障碍,因而需要给予少量的镇静剂;对于危重病人应在临床监护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