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性标准型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反步滑模控制研究

来源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易因参数变化、外部扰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系统输出功率不稳定的情况,基于线性标准型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模型,设计了一种反步滑模控制策略来提高风电机组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先通过相应的坐标映射,把多输入多输出双馈风力发电机组非线性系统解耦成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标准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反步滑模控制器,并证明了该控制器不但能够实现机组有功功率稳定输出,而且提高了在输入干扰等不确定因素下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最后,通过分析系统有扰动和无扰动两种情况,证明了在反步滑模控制策略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在无扰动和有扰动两种情况下都能实现有功功率输出稳定,证明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票价是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决定因素之一,合理定制高速铁路票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高速铁路定价的双层规划模型中考虑社会因素,把社会福利因素添加至上层规划模型中,将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上层规划的目标,将旅客广义出行费用最低作为下层规划的目标,并采用灵敏度分析法求解,得到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票价。然后采用模型对成渝通道内成渝中线高速铁路二等座的社会定价水平进行分析,为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的票价定制提供参考。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向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做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成渝中线高速铁路项目如何筹集资金是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在提出“政府引领、企业实施、资本运作、多元共赢”投融资总体思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成渝中线高速铁路项目的资本结构合理性、利益主体协作度、现金流弹性和资本进出时序。立足铁路与金融领域改革,从激发资本内生动力、加强政企金合作、完善铁路可持续投融资生态等角度出发,提出“本债有机、竞合有度、责任有力、进出有序”的投融资策略,以期
文章针对我国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重庆至成都段线路设计需求,建立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辆-线路动力学分析模型,对项目某平竖重合段线路方案采用动力学方法进行评估及分析,研究表明:(1)在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叠设置时,设计速度400 km/h高速铁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在一般和困难条件下宜分别取9500 m和8000 m;(2)设计速度400 km/h、曲线半径为8200 m的平竖重合区段符合运行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控制标准;(3)各项动力学指标的频数统计可反映不同车速条件下轮轨作用的强弱程度;(4)基于动力学的PCT评价方法考虑
为有效降低低剂量CT图像的噪声,提出一种结合特征金字塔(FPN)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FGAN)。该模型利用多尺度并行方法从低剂量图像中提取图像细节,在不改变主干模型的前提下,融合不同尺度结构特征,采用批量归一化以及带泄露修正线性单元提高网络性能。通过与非局部均值滤波(NLM)、三维块匹配滤波(BM3D)、多层感知机(MLP)以及生成对抗网络(GAN)4种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降低了低剂量CT图像的噪
隧道洞口微气压波与列车速度呈3~8次方的正比关系,并产生了显著的环境噪声,但国内外对400 km/h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微气压波特征及其缓冲结构设计的研究相对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数值仿真和室内动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400 km/h高速铁路隧道洞口的微气压波特征及其缓冲结构设计。结果表明:(1)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峰值随列车速度的增大而急速增加,400 km/h速度下隧道洞口的微气压波峰值为350 km/h速度下的170%,远超规范允许值,且受隧道长度的影响规律与350 km/h速度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实现高品质因数及低相位噪声的压控振荡器,结合硅微谐振器的静电负刚度效应,利用基于锁相环的谐振器闭环驱动检测电路搭建了微机电系统压控振荡器(MEMS VCO).根据各模块传递函数建立了该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利用平均法得到了系统稳态平衡点与稳定性判据,并通过理论推导与仿真实验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保持系统稳定的参数调整策略.同时利用开环及闭环实验方法对该MEMS VCO系统传递函数进行了测试与拟合,并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最后实验表明,上述MEMS VCO系统的频率稳定性可以达到64.29 ppb.
为研究列车以400 km/h速度通过隧道的气动特性,本文利用三维、瞬态可压缩的k-两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8车编组高速列车通过100 m2隧道的气动效应,包括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体表面、隧道壁面的压力时程曲线和隧道出口的微压波。结果表明:(1)列车通过隧道时,车体相同横断面上的不同表面测点压力变化规律一致,幅值差异较小;(2)非流线型车体不同横断面表面测点压力的变化幅值存在一定差异,差异幅值最大为4.8%;(3)随着测点与头车鼻尖距离的增加,车体表面测点的负压幅值逐渐增大,尾车表面
高速列车驶入隧道产生初始压缩波,压缩波以音速传播至隧道出口处向外辐射形成压力脉冲波,影响居民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隧道微气压波与隧道出口端内压缩波梯度成正比,而列车头部驶入隧道的初始压缩波最大梯度与列车速度的3次方近似成正比,因此,在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可大幅度降低初始压缩波的最大梯度值,是控制和消除微气压波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的N-S方程和SST-kω湍流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和重叠网格法,在研究未设缓冲结构初始压缩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研究400 km/h条件下等截
本文结合成渝中线高速铁路(预留400 km/h提速条件)设计研究,通过对列车动应力影响范围的理论分析,从路基面宽度、基床结构、材质及压实标准、荷载大小及分布模式、工后变形控制标准、过渡段、路肩支挡工程等方面论述了400 km/h条件下的路基主要技术标准,分析了350 km/h高速铁路与400 km/h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迥异点。结果表明:在路基面宽度、基床厚度和沉降标准等方面,两者设计标准基本一致;而在动应力影响下,两者在路基面荷载大小及分布模式、基床结构及材质、过渡段和路肩支挡工程等方面存在差异。
对400 km/h及以上超高速铁路重点地段的钢轨伤损情况展开实时、长期、准确的监测对保障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传统高速铁路传感仪器因现场部署困难及抗电磁干扰能力差等问题,难以直接运用于400 km/h及以上超高速铁路的高频振动特性检测。目前,光纤光栅(FBG)传感技术因单根光纤可交叉构造光纤光栅网格,能实现多点分布测量,同时其特有的波长解调技术有利于提高传感灵敏度及信号抗干扰性,十分适用于超高速铁路钢轨伤损高频振动特性监测。基于此,本文采用FBG传感器对钢轨伤损监测展开研究。首先,将钢轨进行室内动态加载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