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子源逆向追踪算法的管网污染源快速定位技术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16591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质安全是供水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旦发现管网水质异常,应立即启动相应的污染倒查程序,尽快清理污染源。建立了粒子源逆向追踪算法(PBA),可根据下游水质监控点的水质异常信息进行逆向溯源分析,查找可能的污染源位置。同时根据PBA算法开发了相应的程序,集成到已有的实时水力模型中,并应用到某地市新建管网浊度异常处理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针对低C/N值微污染水体带来的水质安全及富营养化问题,探索了微米零价铁粉(mZVIP)与人工快渗(CRI)协同体系深度处理微污染水体的效能,研究了mZVIP体积占比、湿干比和水力负荷周期对 ZVIP/CRI协同体系去除COD、NH_4~+-N、TN和TP的影响,获得了协同体系的优化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协同体系在湿干比为1∶3、水力负荷周期为24 h、mZVIP体积占比为10%的优化条件下,出水CO
为了实现低温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考察了分别投加人工晶核[Fe(OH)_3]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对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实验利用人工配制的模拟污水,以絮状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SBR反应器在水温较低的条件下分别投加混凝剂和人工晶核实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当水温由18℃逐渐降低至(10±1)℃并长期保持低温下运行时,两种不同强化方式均能有效缩短好氧颗
针对天津某水库2-甲基异莰醇(2-MIB)导致的饮用水源嗅味问题,分析了2019年3月—2020年2月2-MIB浓度的变化及优势藻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MIB在6月初、8月中旬和11月中旬出现3次峰值; 2-MIB在夏季和秋初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而在秋末和冬季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水库水中优势藻逐渐由春季的硅藻和绿藻演变为夏秋季的蓝藻,再演变为冬季的硅藻和隐藻,藻类数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
会议
会议
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二沉池出水为原水,进行了混凝—气浮—过滤深度处理工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表面负荷为8~12 m~3/(m~2·h)条件下,该深度处理工艺出水COD为17 mg/L、浊度<0.5 NTU、TP <0.1 mg/L;②表面负荷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不大,当分流比为15%、混凝剂(聚合硫酸铝铁)投加量为10 mg/L时,处理效果最优,对浊度、COD、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