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课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要以小学生的视角来讲解科学课,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即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活动的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过程。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还包含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和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既为促进者,教师就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在信息社会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小学科学新课标强调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这里也暗含了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能时的角色转换。小学科学课教学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教学中无论提问还是交流和探讨,教师都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其角色特点为:①学生学习科学课兴趣的激发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科学课。②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科学知识不仅浩如烟海,而且更新非常迅速,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把科学课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具备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③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比如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们怎样去辨明方向,并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和“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比如当学生有畏难情绪时,教师不是拖着他们走,而是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欲望,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由学习中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以往的教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严格控制着学生的言行,教支配学,学无条件服从于教;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的,更不用说会学了。小学科学新课标以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小学生是科学课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指导,为其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另外,小学科学新课标要求科学课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课学习目标,又是科学课学习的方式,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主要途径。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帮助学生设计科学课的学习思路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组织好教学,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这就要求教师由控制者、支配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求习惯于主宰课堂的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当一个“积极的旁观者”,把有效的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总之,随着自然课被科学课取代,教师的角色也要重新定位,即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科学课教学的需要。
  (责编 海 宇)
其他文献
目前,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尚不清楚,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运用中医学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疗效,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有关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慢性溃疡结肠炎的疗效。方法:用西医的检查方法,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溃疡结肠炎68例。结果:临床有效64例,总有效率94%。
降压调脂胶囊由<金匮>当归芍药散加减而成.我们自1996年12月~2000年8月,采用此药治疗肝脾失调,血瘀水停型高血压病150例,报告如下: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颇为棘手。1996年4月~1997年8月,我们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疗效较为满意,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病例选择45例慢性乙肝患者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
在现实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被承认的心理需求,其中包括“问题学生”。但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不少老师总是把赏识的眼光投向精英学生,而对其他学生的生活、品德和心理需求则不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在课堂领域。然而,当前不少教师仍以独白的方式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主宰甚至人格轻视。这些都表明当前的课堂存在着文化虚无、文化断裂或文化失衡现象,因此,必须重构课堂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建构出很多文化类型,但无论建构什么样的课堂文化,都离不开学生生命的本真存在。以此出发,我们认为建构课堂审美文化是实现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想追求。 
信息技术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它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已经普遍融入到了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因此,很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使学习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    目前,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的语文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信息呈现型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呈现教学信息和模拟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某
中国古代逻辑思维方法,主要表现为《墨经》“以类行之”,“异类不比”的形式逻辑和荀子“辨合”与“符验”的辨证逻辑。它为张仲景研究伤寒病,撰写《伤寒杂病论》在方法论上起了
为了探讨临产妇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护理对策;作者对55例血小板减少的临产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率83.64%;娩出活新生儿55例;所以产前做好各种化验,积极有效的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护理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和每一项操作,稍有疏漏,就有可能在护理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导致护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