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职毕业生职业实践中存在综合素质差,理论水平低,能力有限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大就业指导力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改善高职教育的形象。
关键词:素质教育;毕业生;就业
1.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精品学生训练方案的研究》,项目编号11525002。
2.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ZC1211002。
2010年6月初,我对大庆地区的2008届毕业生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此次跟踪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找出我系围绕以服务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加快学院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调查的对象为我系2008届的毕业生。调查形式以座谈会形式为主。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调查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我们深受启发。从毕业生所在单位和毕业生反映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差,理论水平低,能力有限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毕业生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最大障碍。它也必将决定着我院未来的发展前途,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加强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每年有600多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就业安置成为全社会的难题。从就业实践来看,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过多地反映自己的能力低、素质差。这恰恰说明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忽视了素质的培养。学校需要加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二、强化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的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主体的高尚精神境界;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高速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要建立加强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全面加强教学建设,把素质教育质量问题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素质教育质量问题重在对课程体系按照标准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三个层次进行分层建设,真正落实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根本”的培养模式,建设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不断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三、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对某些上课上得好、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的称赞和感激,也听到过学生对少数课上得不好甚至对学生也不负责的教师的责备;还有不少毕业生说,学生想不想学,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教得好不好,这些都说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一是要尊重教师。教师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待遇问题,关键是从制度上和政策落实上如何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利益。二是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改革主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源动力。没有教学组织和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就不能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就无法实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大力营造学术氛围,为学生成材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本次调查毕业生反映,我校学术氛围不佳,这是符合我校实际的。高校是讲求学术的地方,浓郁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要通过举办诸如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节、学术征文比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条件和环境,培养创造性能力;要邀请、聘任专家学者、特别是学术大师到学校给学生进行讲学,指导学校开展学术活动,以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四、加大就业指导咨询力度
对于就业指导和咨询这样一种高层次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和岗位来说,指导者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一定的专业背景外,还必须要持有经过国家考试获得的资格证书。
从目前看,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和专家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高职院校都配备了相应的辅导员,但是负责学生就业指导的辅导员人数有限,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人数不协调,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辅导员们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这些辅导员还有其他纷繁复杂的学生具体事务性工作,根本无暇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也很难对在校学生开展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不可能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更不可能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时全面收集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程度。需要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就业指导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能力。
完善《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任课教师综合素质。安排专职老师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咨询和职业倾向测试,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规范毕业生择业行为,确保毕业生思想稳定;有针对性的开展全校就业系列化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各种与就业相关的讲座、报告,邀请知名企业经理人与毕业生面对面的交流,解答毕业生的疑难问题,常年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咨询;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个人素质测评,并针对每个毕业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组织学生实习,并逐步的把实习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更好地做好就业工作,定期组织各系就业工作人员和参加就业工作培训活动,提高业务水平,切实把就业工作当作一件大事常抓不懈。
关键词:素质教育;毕业生;就业
1.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精品学生训练方案的研究》,项目编号11525002。
2.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ZC1211002。
2010年6月初,我对大庆地区的2008届毕业生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此次跟踪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找出我系围绕以服务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加快学院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调查的对象为我系2008届的毕业生。调查形式以座谈会形式为主。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调查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我们深受启发。从毕业生所在单位和毕业生反映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差,理论水平低,能力有限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毕业生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最大障碍。它也必将决定着我院未来的发展前途,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加强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每年有600多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就业安置成为全社会的难题。从就业实践来看,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过多地反映自己的能力低、素质差。这恰恰说明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忽视了素质的培养。学校需要加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二、强化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的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主体的高尚精神境界;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高速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要建立加强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全面加强教学建设,把素质教育质量问题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素质教育质量问题重在对课程体系按照标准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三个层次进行分层建设,真正落实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根本”的培养模式,建设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不断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三、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对某些上课上得好、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的称赞和感激,也听到过学生对少数课上得不好甚至对学生也不负责的教师的责备;还有不少毕业生说,学生想不想学,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教得好不好,这些都说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一是要尊重教师。教师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待遇问题,关键是从制度上和政策落实上如何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利益。二是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改革主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源动力。没有教学组织和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就不能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就无法实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大力营造学术氛围,为学生成材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本次调查毕业生反映,我校学术氛围不佳,这是符合我校实际的。高校是讲求学术的地方,浓郁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要通过举办诸如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节、学术征文比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条件和环境,培养创造性能力;要邀请、聘任专家学者、特别是学术大师到学校给学生进行讲学,指导学校开展学术活动,以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四、加大就业指导咨询力度
对于就业指导和咨询这样一种高层次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和岗位来说,指导者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一定的专业背景外,还必须要持有经过国家考试获得的资格证书。
从目前看,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和专家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高职院校都配备了相应的辅导员,但是负责学生就业指导的辅导员人数有限,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人数不协调,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辅导员们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这些辅导员还有其他纷繁复杂的学生具体事务性工作,根本无暇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也很难对在校学生开展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不可能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更不可能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时全面收集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程度。需要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就业指导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能力。
完善《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任课教师综合素质。安排专职老师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咨询和职业倾向测试,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规范毕业生择业行为,确保毕业生思想稳定;有针对性的开展全校就业系列化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各种与就业相关的讲座、报告,邀请知名企业经理人与毕业生面对面的交流,解答毕业生的疑难问题,常年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咨询;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个人素质测评,并针对每个毕业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组织学生实习,并逐步的把实习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更好地做好就业工作,定期组织各系就业工作人员和参加就业工作培训活动,提高业务水平,切实把就业工作当作一件大事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