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已经越来越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来,并且正日益发挥着巨大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突出表现就是课堂上更多的使用了多媒体。多媒体的使用给具体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一场崭新的教学革命,它与传统课堂相比的优越性是无可置疑的。但是,科技都是双刃剑。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运用不当,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是多媒体课件本身并不能有效的传递信息,其次是学生并不能很好的从中接受到有效信息。本文就试图谈一谈对这些问题的两点认识,以抛砖引玉。
一、有效传递信息
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就能很好的解决传统课堂中的这个问题。它的一个最大保证是近乎无限的信息提供学习的无限的可能。多媒体课堂本质上一个信息重新建构和编码的过程。老师、学生、甚至教材都是信息重新建构和编码的主体。在这样一个无限开放的学习空间里如何保证学生能真正的接受到有效的学习信息。这就是多媒体课堂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1)信息编码要符合感知规律,信息内容要能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知是学习的起点,因此在多媒体课堂中,信息编码必须符合感知规律,如知识符号的形状大小,结构特点,色彩度,声音度要符合感受性。加强对比度、注意变化速度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获得感性材料。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特别注意选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意记忆、联想记忆成分增多,机械记忆成分减少,会使自主学习更有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脑、耳、口、手多种感官,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只有做到以上两点,多媒体课堂才能生动和活泼,才能真正的有效起来。
(2)信息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个提法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是它的确是一个真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在传统的课堂环境里很多教育工作者还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因此课堂信息容量的问题,不得不注意这个问题。但是在多媒体课堂里信息量可以无限大,所以很多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忽略这个。丰富的信息中就没有了重点和难点。结果是学生在无限的信息中一头雾水,看似热闹的课堂,学生其实并没有接受到有效的信息。看似丰富的信息中也没有多少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事实上必须要明白的是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信息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整合各种信息进行有机的表达。在各种与课本有关的信息中突出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3) 要注意的是要选择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它们有的是真实实验中有危险的现象,有的是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有的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有的是其它手段难以表现的微观现象。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这种信息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时候就特别需要注意信息的有效性了。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现代信息技术使“合作—探究—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可能。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因为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信息庞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诸多感觉器官需要综合参与等这些特点。因此,学生在其中很容易就丧失了其主体地位。而只是被动接受。甚至比在应试教育“满堂灌”下还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丧失了基本的类似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件制作时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充分研究学情,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正,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真正掌握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必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评价一节课优劣的关键因素,决定因素。只有这样,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才不是老师个人的事情,才能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手段,才能真正地考虑到学生,这样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才能真正地服务于教学。
(2)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根植于课本,服务于学生,任何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因此,老师课堂授课仍然考虑是如何使课本内容最有效地传递。学生如何最有效地理解和接受课本内容。老师、课本、学生这三者之间如何最有效地互动。学生之间是如何最有效地合作、探究、交流等等一系列课堂授课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只考虑如何在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因课制宜,内容清楚,简单的课并不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适合教育教学,适合师生就是最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是什么课都使用多媒体,更不能因此丧失其他有效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堂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彩纷呈。这是科技的闪光。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因此否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总之,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丝毫也不能动摇的。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都是必须置于首位要考虑的问题。
一、有效传递信息
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就能很好的解决传统课堂中的这个问题。它的一个最大保证是近乎无限的信息提供学习的无限的可能。多媒体课堂本质上一个信息重新建构和编码的过程。老师、学生、甚至教材都是信息重新建构和编码的主体。在这样一个无限开放的学习空间里如何保证学生能真正的接受到有效的学习信息。这就是多媒体课堂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1)信息编码要符合感知规律,信息内容要能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知是学习的起点,因此在多媒体课堂中,信息编码必须符合感知规律,如知识符号的形状大小,结构特点,色彩度,声音度要符合感受性。加强对比度、注意变化速度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获得感性材料。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特别注意选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意记忆、联想记忆成分增多,机械记忆成分减少,会使自主学习更有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脑、耳、口、手多种感官,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只有做到以上两点,多媒体课堂才能生动和活泼,才能真正的有效起来。
(2)信息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个提法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是它的确是一个真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在传统的课堂环境里很多教育工作者还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因此课堂信息容量的问题,不得不注意这个问题。但是在多媒体课堂里信息量可以无限大,所以很多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忽略这个。丰富的信息中就没有了重点和难点。结果是学生在无限的信息中一头雾水,看似热闹的课堂,学生其实并没有接受到有效的信息。看似丰富的信息中也没有多少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事实上必须要明白的是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信息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整合各种信息进行有机的表达。在各种与课本有关的信息中突出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3) 要注意的是要选择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它们有的是真实实验中有危险的现象,有的是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有的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有的是其它手段难以表现的微观现象。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这种信息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时候就特别需要注意信息的有效性了。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现代信息技术使“合作—探究—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可能。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因为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信息庞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诸多感觉器官需要综合参与等这些特点。因此,学生在其中很容易就丧失了其主体地位。而只是被动接受。甚至比在应试教育“满堂灌”下还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丧失了基本的类似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件制作时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充分研究学情,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正,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真正掌握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必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评价一节课优劣的关键因素,决定因素。只有这样,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才不是老师个人的事情,才能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手段,才能真正地考虑到学生,这样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才能真正地服务于教学。
(2)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根植于课本,服务于学生,任何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因此,老师课堂授课仍然考虑是如何使课本内容最有效地传递。学生如何最有效地理解和接受课本内容。老师、课本、学生这三者之间如何最有效地互动。学生之间是如何最有效地合作、探究、交流等等一系列课堂授课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只考虑如何在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因课制宜,内容清楚,简单的课并不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适合教育教学,适合师生就是最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是什么课都使用多媒体,更不能因此丧失其他有效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堂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彩纷呈。这是科技的闪光。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因此否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总之,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丝毫也不能动摇的。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都是必须置于首位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