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考虑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元的发展。因此,探究活动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正在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改革 多元发展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c)-0162-01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考虑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元的发展。因此探究活动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我有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和大家交流。
1 选择好恰当的探究内容
数学知识广袤无垠,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探究,也并非每一节课都需要探究,不恰当的探究内容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积极性,更浪费教学时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选择一些既能落实双基,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选择一些既能落实双基,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这样既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看到学习活动的现实价值,激发学生勇于探究、钻研、思维的欲望;而且又能够帮助他们学会用真实世界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四年级数学上册“烙饼问题”,这节课。我选择使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这节课既适合学生动手动脑的去探究,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是这样做的:上这一节课的头一天,我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干三件事情:看10分钟的新闻;洗一洗自己的脚;做大约30分钟的数学作业。我告诉学生,要将完成每一件事情的时间和顺序记录下来,明天上课时我们要展示,看那位同学做完这三件事情用的时间最少。第二天一上课,学生们就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结果展示出来。最后经过统计,学生发现:“在看10分钟新闻的时候,同时洗脚,新闻看完,脚也洗好了,再去做数学作业,这样用的时间最少”。学生经过实践得出“要想完成几件事情而又用的时间最少,就必须先做用时最少的事情,并且能同时干的事情尽量要同时干,这样才能节省时间”。根据刚才的探究,我很顺利的引入了“烙饼问题”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马上就能领悟到,要想让三人尽快吃上饼,就要充分利用平底锅的面积。往下学生探究起来很顺利,积极性也很高,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1.2 选择适合于学生再创造的学习内容
数学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够知其然,并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因此我们在选择问题时不仅要综合考虑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涉及到观察,推理,探究,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等的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2 把学生置于探究的主体地位
人们常说:“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实践证明,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生置于探究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之下,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能够主动的参与,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学生就可以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如教学《角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弄懂“角的大小,跟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而是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我让学生按以下程序操作并思考:(1)画一个30度的角,画好后剪下来,与同桌画的角进行比较,看画的角是否一样大。(2)在分别画一个30度和60度的角,要求这两个角的两边长都是5厘米,画好后剪下来,自己比一比,这两个角是否一样大。(3)根据比较,猜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跟什么无关?在这节课中,我当好引导者和服务员,而学生则自己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提问,动手探究结论有自己发现,充分体验探究和成功的喜悦,印象也就会更加深刻。
总之,教师要做到:把学生置于探究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坚决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探究得到结论的,教师坚决不要做知识的权威者,答案的发布者;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切体验探究的全过程。
3 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亲历了思考、发现的全过程,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能在现实的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只有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索的机会,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4 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交流和展示
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和展示,因为学生为了很好的展示自己的结果,就必须认真探索,这样无形当中促进学生更加认真的探究。另外不同的学生探究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学生在展示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和别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可以把握和了解探究的效果,以便于很好的加以指导。同时还可以评估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现在知道了什么以及如何设计随后的学习,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成。
总之,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比较,思考,和别人交流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从中知道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别人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要自觉地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韦钰,罗威尔.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3-34.
[2] 王方林.“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国教育学刊,2009,8.
[3] 赵忠香.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激情飞扬.教育论坛,2009,2.
关键词:课堂改革 多元发展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c)-0162-01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考虑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元的发展。因此探究活动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我有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和大家交流。
1 选择好恰当的探究内容
数学知识广袤无垠,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探究,也并非每一节课都需要探究,不恰当的探究内容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积极性,更浪费教学时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选择一些既能落实双基,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选择一些既能落实双基,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这样既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看到学习活动的现实价值,激发学生勇于探究、钻研、思维的欲望;而且又能够帮助他们学会用真实世界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四年级数学上册“烙饼问题”,这节课。我选择使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这节课既适合学生动手动脑的去探究,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是这样做的:上这一节课的头一天,我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干三件事情:看10分钟的新闻;洗一洗自己的脚;做大约30分钟的数学作业。我告诉学生,要将完成每一件事情的时间和顺序记录下来,明天上课时我们要展示,看那位同学做完这三件事情用的时间最少。第二天一上课,学生们就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结果展示出来。最后经过统计,学生发现:“在看10分钟新闻的时候,同时洗脚,新闻看完,脚也洗好了,再去做数学作业,这样用的时间最少”。学生经过实践得出“要想完成几件事情而又用的时间最少,就必须先做用时最少的事情,并且能同时干的事情尽量要同时干,这样才能节省时间”。根据刚才的探究,我很顺利的引入了“烙饼问题”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马上就能领悟到,要想让三人尽快吃上饼,就要充分利用平底锅的面积。往下学生探究起来很顺利,积极性也很高,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1.2 选择适合于学生再创造的学习内容
数学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够知其然,并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因此我们在选择问题时不仅要综合考虑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涉及到观察,推理,探究,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等的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2 把学生置于探究的主体地位
人们常说:“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实践证明,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生置于探究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之下,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能够主动的参与,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学生就可以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如教学《角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弄懂“角的大小,跟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而是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我让学生按以下程序操作并思考:(1)画一个30度的角,画好后剪下来,与同桌画的角进行比较,看画的角是否一样大。(2)在分别画一个30度和60度的角,要求这两个角的两边长都是5厘米,画好后剪下来,自己比一比,这两个角是否一样大。(3)根据比较,猜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跟什么无关?在这节课中,我当好引导者和服务员,而学生则自己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提问,动手探究结论有自己发现,充分体验探究和成功的喜悦,印象也就会更加深刻。
总之,教师要做到:把学生置于探究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坚决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探究得到结论的,教师坚决不要做知识的权威者,答案的发布者;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切体验探究的全过程。
3 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亲历了思考、发现的全过程,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能在现实的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只有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索的机会,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4 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交流和展示
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和展示,因为学生为了很好的展示自己的结果,就必须认真探索,这样无形当中促进学生更加认真的探究。另外不同的学生探究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学生在展示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和别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可以把握和了解探究的效果,以便于很好的加以指导。同时还可以评估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现在知道了什么以及如何设计随后的学习,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成。
总之,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比较,思考,和别人交流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从中知道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别人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要自觉地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韦钰,罗威尔.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3-34.
[2] 王方林.“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国教育学刊,2009,8.
[3] 赵忠香.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激情飞扬.教育论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