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教育改革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品质课堂改革过程中,应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改革,通过“人工智能 教育”的模式探索,打造高效的品质课堂,提升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品质课堂;信息技术;未来课堂;人工智能 教育
一、概述
2020年是东莞市教育改革不同凡响的一年,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效课堂”“莞式慕课”的教学成果为基础,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为基本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接受有品质的教育为价值追求,东莞市打响了推进“品质课堂”的行动计划。“品质课堂”改革是东莞市面向未来教育、培养新时代未来所需新型人才的重要步伐与途径。
未来课堂是将相关理论和技术融合, 为满足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与发展,构建充分发挥人、技术、资源、环境和方法等课堂要素作用的教与学活动和环境。未来课堂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应用,怎么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提高课堂效率,是未来教育、品质课堂改革中的趋势。2019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报告中,也给出了学习者应该利用人工智能为未来做好准备的指引。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人才
“教育的转变是未来30年技术走向社会变革的关键,即使是世界顶尖的大学也必须考虑未来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自从阿尔法狗打败了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就意味着未来科技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人类与机器人的博弈,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類的一些工作,有时甚至能够完成人类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人类将来如何在人工智能横行的时代继续占据领导地位,关键在于教育培养的人才特质,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笔者整理了“品质课堂”改革中信息技术课堂培养人才的所需特质如下。
(一)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2019年5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致贺信中表示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是高端人工智能人才的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是国家竞争的最核心的要素,是新时代人才储备的重要要求。目前我国已经从“制造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大跨越,正是我国不断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未来我国成为“领军”的创新型国家,必然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人才。
(二)计算性思维
计算思维是未来智能时代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也是学习者适应人工智能社会的关键能力。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认为,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一系列思维,核心是抽象和自动化。[6]在复杂的智能世界中,计算性思维可以判断哪些问题可实现及实现的步骤,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能力,它能够使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效率,进而解决更多的未解难题。
(三)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手段,知识的更新迭代跟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加快,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去了解和处理大量的知识、利用泛在知识环境、有效掌握可用知识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有效的学习能力才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变化与不确定性,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对人工智能附带的挑战。
(四)正确的精神导向
在超智能的时代,人类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人类的特性是“有意识的自由的、活动体”,正是有了理性与感性,才有了人类的独特性。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创造性劳动、离不开客观物质的现实,超智能的出现为人类解决了很多困难与问题,同时对人类也提出了更高创造性的要求,人工智能让人类生活得更好的同时,人类也应该避免过度依赖与人工智能,保证人类独特的精神意识不被侵略。人工智能不断替代人类的很多行业,很多人有着被替代的忧患,感受幸福的能力会不会被替代?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与机器人如何共存是一个大问题,人类独有的感受幸福的能力也应该发挥出机器人不可替代的价值。
三、“人工智能 教育”的信息技术品质课堂
算法、大数据、5G等词汇我们耳熟能详,也正在成为变革教育的强大力量,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科技创新的一轮风口已经来临,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一支,是我们不能错失的宝贵机遇,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育改革也更显得尤为必要,根究人工智能时代的所需人才品质,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高效诠释,培养出具有更高素养的新时代少年,是信息技术品质课堂需要关注的。下面笔者就课堂中的构成要素来谈谈“人工智能 教育”的信息技术品质课堂态势。
(一)教师是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与知识的挖掘者与整合者
人工智能提供的泛在学习环境,学校所提供的泛在课堂系统日渐成熟,未来品质课堂是人机共生的课堂,也是智能性、交互性的课堂。信息技术品质课堂离不开人工智能泛在学习环境的支撑,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从广泛的人工智能课堂工具中挖掘和整合适合的手段工具,运用他们来优化教学模式。
(二)学生是站在时代前沿的“能动学习者”
学生应该对自己所处时代有必要的了解,在信息技术品质课堂中,时代前沿的技术是课堂的特性内容,促使构成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能动学习”是指采取自主、合作、体验、调查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学习能动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进行交流互动,促进知识的迁移,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三)教学内容关注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与价值观的交流
品质课堂应该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的培养。未来的教育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竞争,更多的是创造力、想象力的竞争,是智慧和体验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在课堂上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传授应该得到重视,让学生经历曼妙而深刻的学习旅程,以正确、阳光的心态迎接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是未来教育的价值观导向,用人类优秀的文化唤醒并滋润了学生的心灵。
四、结语
中国发展已进入新时代,需要我们教育人用智慧、热情和汗水去建设和完善新时代的新课堂,东莞市品质课堂为东莞创造了变革的环境,抓住“领跑”战略制高点,信息技术课堂也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迎来的面向未来的改革,信息技术有着更大的发展可能性空间,我们必须敢于闯进“创新新区”,握住未来,相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定能通过“人工智能 教育”的高效品质课堂改革培养未来的智慧人才,探索出属于未来的教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定位与特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7):23-28.
[2]任友群,万昆,冯仰存.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解读与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31(05):3-10.
[3]丁玉斌,易凌云.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变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01):13-20.
[4]彭美霞.人工智能视域下未来课堂教学设计特性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5):28-30.
[5]生蕾.人工智能存在性风险视域下人类生存意义探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03):23-29.
[6]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09):5-9.
[7]许友超.指向未来的课堂教学变革[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01):12-15.
[8]新时代高效课堂的新走向[N].中国教师报,2019,04(004).
【关键词】品质课堂;信息技术;未来课堂;人工智能 教育
一、概述
2020年是东莞市教育改革不同凡响的一年,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效课堂”“莞式慕课”的教学成果为基础,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为基本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接受有品质的教育为价值追求,东莞市打响了推进“品质课堂”的行动计划。“品质课堂”改革是东莞市面向未来教育、培养新时代未来所需新型人才的重要步伐与途径。
未来课堂是将相关理论和技术融合, 为满足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与发展,构建充分发挥人、技术、资源、环境和方法等课堂要素作用的教与学活动和环境。未来课堂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应用,怎么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提高课堂效率,是未来教育、品质课堂改革中的趋势。2019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报告中,也给出了学习者应该利用人工智能为未来做好准备的指引。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人才
“教育的转变是未来30年技术走向社会变革的关键,即使是世界顶尖的大学也必须考虑未来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自从阿尔法狗打败了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就意味着未来科技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人类与机器人的博弈,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類的一些工作,有时甚至能够完成人类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人类将来如何在人工智能横行的时代继续占据领导地位,关键在于教育培养的人才特质,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笔者整理了“品质课堂”改革中信息技术课堂培养人才的所需特质如下。
(一)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2019年5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致贺信中表示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是高端人工智能人才的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是国家竞争的最核心的要素,是新时代人才储备的重要要求。目前我国已经从“制造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大跨越,正是我国不断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未来我国成为“领军”的创新型国家,必然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人才。
(二)计算性思维
计算思维是未来智能时代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也是学习者适应人工智能社会的关键能力。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认为,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一系列思维,核心是抽象和自动化。[6]在复杂的智能世界中,计算性思维可以判断哪些问题可实现及实现的步骤,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能力,它能够使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效率,进而解决更多的未解难题。
(三)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手段,知识的更新迭代跟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加快,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去了解和处理大量的知识、利用泛在知识环境、有效掌握可用知识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有效的学习能力才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变化与不确定性,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对人工智能附带的挑战。
(四)正确的精神导向
在超智能的时代,人类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人类的特性是“有意识的自由的、活动体”,正是有了理性与感性,才有了人类的独特性。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创造性劳动、离不开客观物质的现实,超智能的出现为人类解决了很多困难与问题,同时对人类也提出了更高创造性的要求,人工智能让人类生活得更好的同时,人类也应该避免过度依赖与人工智能,保证人类独特的精神意识不被侵略。人工智能不断替代人类的很多行业,很多人有着被替代的忧患,感受幸福的能力会不会被替代?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与机器人如何共存是一个大问题,人类独有的感受幸福的能力也应该发挥出机器人不可替代的价值。
三、“人工智能 教育”的信息技术品质课堂
算法、大数据、5G等词汇我们耳熟能详,也正在成为变革教育的强大力量,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科技创新的一轮风口已经来临,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一支,是我们不能错失的宝贵机遇,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育改革也更显得尤为必要,根究人工智能时代的所需人才品质,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高效诠释,培养出具有更高素养的新时代少年,是信息技术品质课堂需要关注的。下面笔者就课堂中的构成要素来谈谈“人工智能 教育”的信息技术品质课堂态势。
(一)教师是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与知识的挖掘者与整合者
人工智能提供的泛在学习环境,学校所提供的泛在课堂系统日渐成熟,未来品质课堂是人机共生的课堂,也是智能性、交互性的课堂。信息技术品质课堂离不开人工智能泛在学习环境的支撑,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从广泛的人工智能课堂工具中挖掘和整合适合的手段工具,运用他们来优化教学模式。
(二)学生是站在时代前沿的“能动学习者”
学生应该对自己所处时代有必要的了解,在信息技术品质课堂中,时代前沿的技术是课堂的特性内容,促使构成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能动学习”是指采取自主、合作、体验、调查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学习能动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进行交流互动,促进知识的迁移,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三)教学内容关注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与价值观的交流
品质课堂应该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的培养。未来的教育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竞争,更多的是创造力、想象力的竞争,是智慧和体验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在课堂上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传授应该得到重视,让学生经历曼妙而深刻的学习旅程,以正确、阳光的心态迎接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是未来教育的价值观导向,用人类优秀的文化唤醒并滋润了学生的心灵。
四、结语
中国发展已进入新时代,需要我们教育人用智慧、热情和汗水去建设和完善新时代的新课堂,东莞市品质课堂为东莞创造了变革的环境,抓住“领跑”战略制高点,信息技术课堂也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迎来的面向未来的改革,信息技术有着更大的发展可能性空间,我们必须敢于闯进“创新新区”,握住未来,相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定能通过“人工智能 教育”的高效品质课堂改革培养未来的智慧人才,探索出属于未来的教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定位与特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7):23-28.
[2]任友群,万昆,冯仰存.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解读与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31(05):3-10.
[3]丁玉斌,易凌云.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变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01):13-20.
[4]彭美霞.人工智能视域下未来课堂教学设计特性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5):28-30.
[5]生蕾.人工智能存在性风险视域下人类生存意义探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03):23-29.
[6]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09):5-9.
[7]许友超.指向未来的课堂教学变革[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01):12-15.
[8]新时代高效课堂的新走向[N].中国教师报,2019,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