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计算习惯;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算法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7-101-01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
关于计算的良好习惯有:细心审题、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使用草稿、验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长抓不懈,积极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达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1 注意计算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认真阅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对计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目标更多地定位于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历程,定位于如何开展计算课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感悟计算的魅力,品尝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利用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可以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过程,特别是课上人人动手操作,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投入。
2 积极鼓励算法多样化
《课程标准》在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和“鼓励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探寻解题的方法。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所有,是学生充分探索、广泛交流的必然结果;是学生改善学习方式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积极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果体现在同一层面的可以遵循学生的个体意愿。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以让学生用做减相加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采用破十法来计算。这两种方法没有很明显的优劣之分,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多种算法有明显优劣之分的,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并且让学生逐渐感悟。此外,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
当然,算法多样化也要遵循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当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计算方法,而且这种计算方法也是比较合理的时候,就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生硬地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
3 加强口算和估算的教学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口算就是心算,它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并对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口算和估算训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感兴趣的练习,利用测试评价、竞赛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口算和估算的能力。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口算竞赛、估算竞赛等等。
三、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自然延伸,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今,家长对孩子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但他们比较关注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要激发家长与孩子共同的兴趣。让孩子与家长在活动过程中互动起来,在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玩“二十四点”游戏,就可以让他们适时进行换位练习,让孩子体验不同角色心理,获得成功感受。
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在传统与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方法,激活课堂,让学生喜爱计算,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计算习惯;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算法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7-101-01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
关于计算的良好习惯有:细心审题、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使用草稿、验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长抓不懈,积极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达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1 注意计算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认真阅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对计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目标更多地定位于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历程,定位于如何开展计算课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感悟计算的魅力,品尝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利用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可以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过程,特别是课上人人动手操作,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投入。
2 积极鼓励算法多样化
《课程标准》在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和“鼓励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探寻解题的方法。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所有,是学生充分探索、广泛交流的必然结果;是学生改善学习方式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积极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果体现在同一层面的可以遵循学生的个体意愿。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以让学生用做减相加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采用破十法来计算。这两种方法没有很明显的优劣之分,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多种算法有明显优劣之分的,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并且让学生逐渐感悟。此外,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
当然,算法多样化也要遵循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当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计算方法,而且这种计算方法也是比较合理的时候,就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生硬地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
3 加强口算和估算的教学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口算就是心算,它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并对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口算和估算训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感兴趣的练习,利用测试评价、竞赛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口算和估算的能力。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口算竞赛、估算竞赛等等。
三、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自然延伸,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今,家长对孩子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但他们比较关注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要激发家长与孩子共同的兴趣。让孩子与家长在活动过程中互动起来,在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玩“二十四点”游戏,就可以让他们适时进行换位练习,让孩子体验不同角色心理,获得成功感受。
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在传统与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方法,激活课堂,让学生喜爱计算,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