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 Invert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或“颠倒教室”,是指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或是从网上下载的讲课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而课堂时间则用来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为中心,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存在以下优势。
一、发挥技术优势,用视频再造教育
一是视频本身的特性。视频能够方便地暂停、倒退、重播、快进,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需要停顿下来思考或做学习笔记可以暂停播放;碰到观看了一遍还没有理解的内容可以倒回去重新播放,一遍又一遍,直到理解为止。二是翻转课堂借助的授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便于使用。这种短视频的播放长度一般在十分钟以内,符合人眼视觉驻留规律,不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而降低学习效率。三是许多专业机构开发的授课视频都是名校名师名课,对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有益。
二、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长期以来教学改革的无效和失败说明,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天花板”。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得“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翻转课堂将用观看授课视频的形式取代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将课堂讲授的时间由课堂移至课外。将传统课堂的宝贵时间留给师生互动和深度学习,提高学习绩效。在传统课堂上,老师“一对多”上课,由于学生水平参差,教师很难顾及各种水平的学生。为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无奈地选择让每一名学生“按照同一个节拍跳舞”。结果是因顾及到学生的平均水平,老师的教学只对1/3的学生有效,其他2/3的学生要么“吃不饱”,要么“吃不消”。但是在“翻转课堂”,学生课外先看视频自学,可以选择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跳过,而“吃不消”的学生则可以重播和后退观看,各得其所。
三、将“最合适的教学过程”安排在“最合适的时间”
翻转课堂是教学环节科学安排的回归。Eric Mazur总结他的教学实验说:「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 “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课堂上;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传统上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那个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碰到疑难时,学生容易因无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传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在家通过教学平台先完成学习,使得课堂变成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完成作业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Eric Mazur教授提出,由于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了,换言之,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时间。
翻转课堂进入中小学实验之后,反响热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设计翻转课堂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不要流于形式
理解翻转课堂,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知识在家里,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教室;二是美国翻转课堂有微视频的配套支持;三是翻转课堂提高学习绩效的依据在于人性化学习理论,包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和教师在课堂给予学生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三个关键点中,前两点是翻转课堂的形式,第三点才是精髓与实质。
在实验中,抓住翻转课堂的实质,不囿于美国翻转课堂形式的束缚,创造出符合我国中小学校实际的方式方法,就会成功。譬如,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至今无一例失败。反之,只抓住微视频一个技术要素,实验围着微视频转,结果实践中困难重重找不着北。
因此,必须正本清源,抓住精神实质,切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注意不要照猫画虎
有的教师老想着有没有翻转成功的课例“借鉴”,不想着自己投身实验去创造一条成功的独具特色的翻转课堂道路。结果,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一个个地成功,自己却始终只在原地观望。
因此,必须告别模仿,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认准方向后大胆实践,才能探索出成功的道路。
3.注意摆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技术改变教育”与“用技术改变教育”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对实践的影响大不相同。“用技术改变教育”反映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重视人的主体作用。虽然省略了主语部分——“要求变革教育的人”,但是,并不影响“要求变革教育的人”用技术改变教育的探索。而“技术改变教育”则颠倒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不可能取得理想成效。
摆正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应该在课程上下功夫,在把握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开发微视频,使之为课程改革服务,才能取得实效。盲目地寄希望于“技术改变教育”是不现实的,把技术用于应试教育则将助“纣”为虐。
以上三大误区,需要在实践中自觉地避免,做到认清航向,大胆实践,勤于思考,不断提升,方能驰向成功的彼岸。
一、发挥技术优势,用视频再造教育
一是视频本身的特性。视频能够方便地暂停、倒退、重播、快进,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需要停顿下来思考或做学习笔记可以暂停播放;碰到观看了一遍还没有理解的内容可以倒回去重新播放,一遍又一遍,直到理解为止。二是翻转课堂借助的授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便于使用。这种短视频的播放长度一般在十分钟以内,符合人眼视觉驻留规律,不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而降低学习效率。三是许多专业机构开发的授课视频都是名校名师名课,对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有益。
二、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长期以来教学改革的无效和失败说明,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天花板”。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得“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翻转课堂将用观看授课视频的形式取代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将课堂讲授的时间由课堂移至课外。将传统课堂的宝贵时间留给师生互动和深度学习,提高学习绩效。在传统课堂上,老师“一对多”上课,由于学生水平参差,教师很难顾及各种水平的学生。为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无奈地选择让每一名学生“按照同一个节拍跳舞”。结果是因顾及到学生的平均水平,老师的教学只对1/3的学生有效,其他2/3的学生要么“吃不饱”,要么“吃不消”。但是在“翻转课堂”,学生课外先看视频自学,可以选择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跳过,而“吃不消”的学生则可以重播和后退观看,各得其所。
三、将“最合适的教学过程”安排在“最合适的时间”
翻转课堂是教学环节科学安排的回归。Eric Mazur总结他的教学实验说:「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 “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课堂上;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传统上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那个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碰到疑难时,学生容易因无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传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在家通过教学平台先完成学习,使得课堂变成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完成作业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Eric Mazur教授提出,由于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了,换言之,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时间。
翻转课堂进入中小学实验之后,反响热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设计翻转课堂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不要流于形式
理解翻转课堂,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知识在家里,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教室;二是美国翻转课堂有微视频的配套支持;三是翻转课堂提高学习绩效的依据在于人性化学习理论,包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和教师在课堂给予学生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三个关键点中,前两点是翻转课堂的形式,第三点才是精髓与实质。
在实验中,抓住翻转课堂的实质,不囿于美国翻转课堂形式的束缚,创造出符合我国中小学校实际的方式方法,就会成功。譬如,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至今无一例失败。反之,只抓住微视频一个技术要素,实验围着微视频转,结果实践中困难重重找不着北。
因此,必须正本清源,抓住精神实质,切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注意不要照猫画虎
有的教师老想着有没有翻转成功的课例“借鉴”,不想着自己投身实验去创造一条成功的独具特色的翻转课堂道路。结果,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一个个地成功,自己却始终只在原地观望。
因此,必须告别模仿,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认准方向后大胆实践,才能探索出成功的道路。
3.注意摆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技术改变教育”与“用技术改变教育”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对实践的影响大不相同。“用技术改变教育”反映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重视人的主体作用。虽然省略了主语部分——“要求变革教育的人”,但是,并不影响“要求变革教育的人”用技术改变教育的探索。而“技术改变教育”则颠倒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不可能取得理想成效。
摆正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应该在课程上下功夫,在把握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开发微视频,使之为课程改革服务,才能取得实效。盲目地寄希望于“技术改变教育”是不现实的,把技术用于应试教育则将助“纣”为虐。
以上三大误区,需要在实践中自觉地避免,做到认清航向,大胆实践,勤于思考,不断提升,方能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