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型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一个分支,在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主要分析专业社团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实际关系提供新的人才培育路径和手段,强化人才培育效果,发挥专业社团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专业社团;复合型专业人才;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63-01
一、高校专业社团现状
专业社团及协会已成为学生社团的主要形式,大学生专业社团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内社团、跨校社团或网络社团,平均每人参加社团数为1.5个以上。尽管专业社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专业社团的建设和管理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一)专业社团缺乏规章制度,导致社团管理出现问题。社团内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团缺乏良好的规章制度。社团最初的成立主要是由志趣相同的个体组织起来的,组织基础在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因此不少社团内部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从而使社团对于会员没有明确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社团缺乏良好的管理队伍。较强的管理队伍是管理好一个社团的前提条件,但是不少高校社团的管理队伍缺乏组织意识、管理意识,使社团缺乏凝聚力,不能使社团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专业社团定位不准确,关系不明确,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学校管理者把专业社团定位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等同于一般娱乐性社团。一直以来专业社团活动通常由校团委安排和组织,社团缺乏足够的自主性。专业指导老师对专业实践活动的规律非常了解,但由于“无权”领导而常常使社团活动“流产”。
(三)专业类学生社团活动相对单一,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由于专业类学生社团大都与某一专业或某一学科有密切关系,活动内容也多是学术研究或学科竞赛类,活动形式也较为单一。很多学生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不愿参加专业类学生社团。
(四)专业类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短缺,急需学校层面的支持。由于专业类学生社团的特殊性,很难像其他娱乐性社团那样开展喜闻乐见的学生活动,学校很多相关部门对专业类学生社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专业类学生社团很难获取活动经费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在文献整理基础上,以调查问卷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访谈法为辅,试图对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三、结果分析
本文调研主要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进行,共发放问卷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3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6%;并对5名团委老师、社团会长和会员作了访谈。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我校专业社团共有18个,主要创立单位为各院系。大二学生参与积极性最高,依次呈现出年级越高,参与度越低的趋势;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占绝大多数,生源地来自城镇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加积极参与社团。
调研发现,当今大学生的参与动机更加务实化,其中约有51.29%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社团是“为增长知识,锻炼能力”。通过访谈进一步发现,出现该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当今的大学生普遍感到竞争强、压力大,因此,为了释放压力和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为以后求职增加筹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加入社团。
由于此实践操作类社团贴近学生需求,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瞩目,占25.85%;随着社会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进一步重视和认可,公益志愿者类社团日益增多,数量排第三;而文学类社团却相对较少,不到专业类社团的三分之一。
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调查,认为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的占49.1%,有一点提高的占34.6%,完全没有提高的占12.0%。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收获最大的是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其次依次是办事能力、为人处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及其他。但是不难发现,仅仅是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并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对于社团的期望,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锻炼,能够全面提升自己”。
四、讨论与分析
根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人才培育目标拆解以及对现有专业社团对人才培育效果作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专业社团培养现状与学校培养目标基本契合,但是仍有诸多可进步空间,有待完善。
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专业社团还存在诸多发展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为以下三点:
(一)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专业型社团的专业性决定了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的重要性。该校由校内专业教师或辅导员担任指导教师,从整体来看,无论是由专业教师指导,还是由辅导员直接指导的专业社团,其指导的专业力量和深度都显薄弱和不足。
(二)社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高校的大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通常是团委,但只靠团委一家是很难发挥好社团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学校学生专业社团由团委进行整体发展规划,具体的管理工作由学院来落实。另一方面,也要强调社团管理组织体系的合理构成,增强社团管理层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不断完善社团管理办法,用机制规范社团的正常运作。
(三)资源整合不够。目前,该校学生专业社团的资源整合不够,主要体现在资源建设方面,专业社团核心负责人的选拨、动态的考察工作关键环节缺乏关注,从而影响了专业社团团队建设的稳定与发展。专业社团建设财务资源不充裕,设施不健全,社团活动缺乏特色,学校学生专业社团经费主要来源是从团委的学生活动经费中拨划,其总量并不少,但分摊到每个专业社团头上,就微乎其微了。
关键词:专业社团;复合型专业人才;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63-01
一、高校专业社团现状
专业社团及协会已成为学生社团的主要形式,大学生专业社团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内社团、跨校社团或网络社团,平均每人参加社团数为1.5个以上。尽管专业社团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专业社团的建设和管理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一)专业社团缺乏规章制度,导致社团管理出现问题。社团内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团缺乏良好的规章制度。社团最初的成立主要是由志趣相同的个体组织起来的,组织基础在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因此不少社团内部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从而使社团对于会员没有明确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社团缺乏良好的管理队伍。较强的管理队伍是管理好一个社团的前提条件,但是不少高校社团的管理队伍缺乏组织意识、管理意识,使社团缺乏凝聚力,不能使社团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专业社团定位不准确,关系不明确,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学校管理者把专业社团定位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等同于一般娱乐性社团。一直以来专业社团活动通常由校团委安排和组织,社团缺乏足够的自主性。专业指导老师对专业实践活动的规律非常了解,但由于“无权”领导而常常使社团活动“流产”。
(三)专业类学生社团活动相对单一,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由于专业类学生社团大都与某一专业或某一学科有密切关系,活动内容也多是学术研究或学科竞赛类,活动形式也较为单一。很多学生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不愿参加专业类学生社团。
(四)专业类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短缺,急需学校层面的支持。由于专业类学生社团的特殊性,很难像其他娱乐性社团那样开展喜闻乐见的学生活动,学校很多相关部门对专业类学生社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专业类学生社团很难获取活动经费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在文献整理基础上,以调查问卷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访谈法为辅,试图对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三、结果分析
本文调研主要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进行,共发放问卷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3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6%;并对5名团委老师、社团会长和会员作了访谈。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我校专业社团共有18个,主要创立单位为各院系。大二学生参与积极性最高,依次呈现出年级越高,参与度越低的趋势;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占绝大多数,生源地来自城镇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加积极参与社团。
调研发现,当今大学生的参与动机更加务实化,其中约有51.29%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社团是“为增长知识,锻炼能力”。通过访谈进一步发现,出现该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当今的大学生普遍感到竞争强、压力大,因此,为了释放压力和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为以后求职增加筹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加入社团。
由于此实践操作类社团贴近学生需求,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瞩目,占25.85%;随着社会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进一步重视和认可,公益志愿者类社团日益增多,数量排第三;而文学类社团却相对较少,不到专业类社团的三分之一。
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调查,认为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的占49.1%,有一点提高的占34.6%,完全没有提高的占12.0%。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收获最大的是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其次依次是办事能力、为人处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及其他。但是不难发现,仅仅是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并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对于社团的期望,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锻炼,能够全面提升自己”。
四、讨论与分析
根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人才培育目标拆解以及对现有专业社团对人才培育效果作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专业社团培养现状与学校培养目标基本契合,但是仍有诸多可进步空间,有待完善。
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专业社团还存在诸多发展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为以下三点:
(一)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专业型社团的专业性决定了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的重要性。该校由校内专业教师或辅导员担任指导教师,从整体来看,无论是由专业教师指导,还是由辅导员直接指导的专业社团,其指导的专业力量和深度都显薄弱和不足。
(二)社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高校的大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通常是团委,但只靠团委一家是很难发挥好社团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学校学生专业社团由团委进行整体发展规划,具体的管理工作由学院来落实。另一方面,也要强调社团管理组织体系的合理构成,增强社团管理层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不断完善社团管理办法,用机制规范社团的正常运作。
(三)资源整合不够。目前,该校学生专业社团的资源整合不够,主要体现在资源建设方面,专业社团核心负责人的选拨、动态的考察工作关键环节缺乏关注,从而影响了专业社团团队建设的稳定与发展。专业社团建设财务资源不充裕,设施不健全,社团活动缺乏特色,学校学生专业社团经费主要来源是从团委的学生活动经费中拨划,其总量并不少,但分摊到每个专业社团头上,就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