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改情况下的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部分教学建议。新世纪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顺应时代需求,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观念。用新课改的理论指导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努力探索新课改下的教育模式以适应农村实际的教学,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初中 思想品德教育 现状 问题
一、充分认识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的现状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兴旺。根据我县的教育状况,随农民工进城打工及对优质教育的选择,有近80%的学生涌入了城里,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是普及农村初中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山区的初中教育。就农村初中教育整体看,初中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念上,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在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导致教育现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新的教育理念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
尽管我国早就提出基础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但农村初中仍是片面的升学教育,缺乏对农村教育的足够重视,缺乏对教育目标的长远规划,缺乏教育经费的投入,其结果是频繁的“题海战术”严重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尖子生”的培养导致了初中生的大量流失,“应试教育”极大地冲击着最新的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指标,忽视农村职业教育这块强大阵地,偏离了农村教育的方向。
2、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严重
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重偏大,中老年教师比重偏小,尤其是特岗教师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一时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调动频繁,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收入偏低,住房条件差,就医缺乏保障,生活艰苦。
3、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长期以来,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尤其思想品德中考考试为开卷考试,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从学生到社会都认为这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学科。存在学科歧视。因而在任课教师的安排、教学研究等方面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再加上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教师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没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单纯讲授理论,使学习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加剧,也导致了初中生流失率的增高。“一切为了升学”的做法伤害了升学无望的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乃至因此而辍学。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针对我县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我们不仅要学习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了解和掌握修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新标准的理念和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让课堂教学、能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序、有效地开展,以保证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据此我认为贯彻好落实好2011版思想品德新课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目前我校使用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人教版,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均做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形成了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的错误认识。而修订的“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师队伍健康稳定发展
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师资问题,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品德课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配备和培养,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因此,学校必须精选高素质的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工作,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初中任教,在职称、工资、评优和生活福利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在业务培训、师德教育、社会考察、教研活动、晋升职务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以全面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建设。对思想品德专业教师要加强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给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和观摩,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差距,在学习中提高水平,使他们成为本学科的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切实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对非本专业的和兼职兼课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求他们摆正心态,加强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和进修,尽快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
3、转变教育理念,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做到建立新的课程观、新的教材观、新的学生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避免强制性的灌输和空洞说教。从知识教学转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教学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更加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教育创新。
总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原则,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这次新课标培训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实际状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我想处在夹缝中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一
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思想品德课教学网页。
[2] 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政治组博客网页。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4] 李晓东编著的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5] 严伯霓编著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6]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初中 思想品德教育 现状 问题
一、充分认识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的现状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兴旺。根据我县的教育状况,随农民工进城打工及对优质教育的选择,有近80%的学生涌入了城里,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是普及农村初中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山区的初中教育。就农村初中教育整体看,初中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念上,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在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导致教育现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新的教育理念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
尽管我国早就提出基础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但农村初中仍是片面的升学教育,缺乏对农村教育的足够重视,缺乏对教育目标的长远规划,缺乏教育经费的投入,其结果是频繁的“题海战术”严重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尖子生”的培养导致了初中生的大量流失,“应试教育”极大地冲击着最新的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指标,忽视农村职业教育这块强大阵地,偏离了农村教育的方向。
2、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严重
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重偏大,中老年教师比重偏小,尤其是特岗教师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一时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调动频繁,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收入偏低,住房条件差,就医缺乏保障,生活艰苦。
3、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长期以来,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尤其思想品德中考考试为开卷考试,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从学生到社会都认为这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学科。存在学科歧视。因而在任课教师的安排、教学研究等方面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再加上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教师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没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单纯讲授理论,使学习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加剧,也导致了初中生流失率的增高。“一切为了升学”的做法伤害了升学无望的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乃至因此而辍学。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针对我县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我们不仅要学习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了解和掌握修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新标准的理念和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让课堂教学、能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序、有效地开展,以保证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据此我认为贯彻好落实好2011版思想品德新课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目前我校使用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人教版,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均做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形成了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的错误认识。而修订的“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师队伍健康稳定发展
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师资问题,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品德课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配备和培养,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因此,学校必须精选高素质的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工作,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初中任教,在职称、工资、评优和生活福利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在业务培训、师德教育、社会考察、教研活动、晋升职务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以全面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建设。对思想品德专业教师要加强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给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和观摩,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差距,在学习中提高水平,使他们成为本学科的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切实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对非本专业的和兼职兼课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求他们摆正心态,加强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和进修,尽快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
3、转变教育理念,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做到建立新的课程观、新的教材观、新的学生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避免强制性的灌输和空洞说教。从知识教学转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教学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更加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教育创新。
总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原则,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这次新课标培训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实际状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我想处在夹缝中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一
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思想品德课教学网页。
[2] 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政治组博客网页。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4] 李晓东编著的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5] 严伯霓编著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6]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