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报纸快速、新颖、及时的特点,就图书馆如何提高报纸利用率及做好报纸阅览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报纸阅览服务工作的措施,提高报纸阅览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报纸阅览;服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346-01
公共图书馆阅览室是广大读者获取新资料、新信息的重要窗口之一,肩负着为广大读者提供完善、周到和舒适的服务的重大使命。如何提高报纸阅览服务质量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改进报刊阅览管理办法,提高报刊阅览服务质量,笔者提出如下对策与同行共享。
1.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阅览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运用知识和经验、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开发智力的艺术。管理员是读者的老师,提高报刊管理人员素质是做好报刊阅览工作的首要条件。①从事报纸室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职业道德水平,要有全心全意为广 大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书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无怨无悔。②报刊阅览工作人员必须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面,要熟练掌握信息搜寻、信息存贮、信息整理和信息检索等技术,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服务精神以及强健耐劳的体魄,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推荐文献、辅导阅读和查询,使读者迅速地获得新、准、多的各种文献信息;既要熟悉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业务技能,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③要多途径多渠道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学习与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与能力水平,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此外,在给阅览室安排工作人员时,应根据工作内容的难度和劳动强度,调整平衡男女比例、年龄大小、职称高低,以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对报纸时效性强、报道及时、内容新颖的作用做到充分利用
报纸出版发行迅速,周期短,时效性强,一次性出版,极少重印,因此要对报纸进行及时上架处理,让报纸尽快与读者见面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早报、晚报、日报通通变成了次日报,甚至是次次日报,报纸的新闻性将大打折扣,信息的利用率极低,想利用报纸作出决定都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保证报纸的到报率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报纸应到未到,何谈利用。报纸以刊登新闻消息和时事评论为主,也刊登学术、技术知识、医药保健、娱乐休闲、文学作品、市场广告等。报纸作为舆论工具,是宣传、激励、鼓舞人们的强大思想武器,有鲜明的导向和教育作用,报纸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图书馆的使命就是通过收集、组织和揭示各类信息,用有效的手段将这些整理的信息展示和传递给读者,并有针对性地满足读者各种信息需求。随着图书馆知识管理机制的全面实施,图书馆应在开展一次文献剪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报纸信息加工的档次,逐渐形成能为读者筛选并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二三次文献,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市场分析和预测、述评综述等高级知识产品。为实现报纸资料的网上传播和利用,笔者了解到我国部分图书馆已采用电脑和清华紫光汉字识别OCR软件等系统,用扫描仪“剪”报。他们对报纸文章内容进行分类、编排、存放在数据库内,实现了对最新报纸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和利用,促成了图书馆剪报服务业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电子网络化运作的飞跃,帮助读者快速查到所需资料。
3. 明确阅览规则和管理责任
设计精美的提示牌,写上温馨的提示语置于阅览桌上,提醒读者遵守阅览秩序。实行岗位责任制,通过书架专人负责的办法,增强馆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要求工作人员勤于巡架、整架,发现破损报刊及时修补。可以聘用勤工助学学生即学生管理员参与阅览管理,让学生管理员参与阅览管理工作,这样既可以加强读者与管理员的沟通理解,减少读者与馆员之间的摩擦,又能使读者与读者之间易于沟通,使更多的读者树立主人翁意识,以读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为图书馆的建设提出有效的建议,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图书期刊的日常管理
对期刊的日常工作管理,有些工作程序与一般图书管理相同,如订购、登录、编号、排序上架、提供阅览等。但也有些工作程序与一般图书管理不相同,不相同之处包括一年后的下架 、整理、建过刊库,再次装订、上架、提供阅览等。因此,期刊管理工作比一般图书管理更复杂、工作程序更多,工作量显得更大。管理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期刊,加大期刊利用与再利用率。如果期刊利用率不高,将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要想方设法加强期刊的日常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期刊的信息资源。如充分延长开放对外时间,对读者实行全天开放、假期开放;提高期刊的开放程度,坚持期刊的开架阅览,方便读者查阅。当前,全国各图书馆现 刊开架阅览做得较好,基本上实行了开架阅览,但过刊开架阅览工作不容乐观,部分图书馆还没有实行过刊开架阅览,这将不能充分发挥部分期刊文献的情报作用。开架阅览给读者带来极大方便,查阅资料变得更丰富,使读者能够根据需要查找相应文献信息;开架阅览提高了期刊的流通量,节省读者的大量宝贵时间;开架阅览提高了工作人员管理效率,减轻了其劳动强度;通过开架阅览,读者可以直接接触期刊实体,知晓期刊内容,避免了盲目借阅期刊的现象。开架阅览密切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拉近了二者之间距离。总而言之,开架阅览将更多文献信息提供给读者,为他们打开探索之门,在知识的天空中飞翔。
5.提供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服务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可以为用户提供以下服务:(1)为信息用户提供各种帮助信息。例如,可在本馆主页上设置帮助性信息,指导网络用户更加有效地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还可为到检索室的读者提供现场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信息获取途径。(2)为读者编制导航系统。即把常用数据库的地址或相关资源预先汇集起来,帮助用户从尽可能“广”的空间和尽可能“短”的时间范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3)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去。即主动跟踪课题的需要,定期把某一领域的资料抓取下来,做成索引,方便读者查询,使专业人员可以不断获得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资料,直到课题结束为止。(4)开展参考咨询电子化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不应局限在口头、书面的服务方式上,还应增加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新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5)依托已建立的一些国内外网上协作关系,提供用户自身无法获取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数据查询服务。(6)提供网上科技查新等项目,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立项参考。
总之,报刊阅览仍然是图书馆的一个主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为广大读者服务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在报纸室的管理措施和服务方式方面要不断地发展和充实,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出新的管理方法,以馆员的热情主动、细致周到来体现阅览室的人性化服务,以优质的阅览服务质量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让报刊阅览在服务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平.对图书馆期刊工作个性化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24
[2] 张艳梅.浅谈新时期开架阅览室管理服务工作[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1):38~40.
[3] 王启.论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特色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6,(10):195~197.
[4] 王明沽.浅析医院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建设[J].医学信息,2003,16(11):645~646.
[5] 何琳.新形势下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发展创新[J].现代情报,2002,(2):591.
[6] 朱夏宁.期刊阅览室的优化管理与服务[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 ),2007,(S2):292~29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报纸阅览;服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346-01
公共图书馆阅览室是广大读者获取新资料、新信息的重要窗口之一,肩负着为广大读者提供完善、周到和舒适的服务的重大使命。如何提高报纸阅览服务质量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改进报刊阅览管理办法,提高报刊阅览服务质量,笔者提出如下对策与同行共享。
1.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阅览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运用知识和经验、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开发智力的艺术。管理员是读者的老师,提高报刊管理人员素质是做好报刊阅览工作的首要条件。①从事报纸室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职业道德水平,要有全心全意为广 大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书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无怨无悔。②报刊阅览工作人员必须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面,要熟练掌握信息搜寻、信息存贮、信息整理和信息检索等技术,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服务精神以及强健耐劳的体魄,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推荐文献、辅导阅读和查询,使读者迅速地获得新、准、多的各种文献信息;既要熟悉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业务技能,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③要多途径多渠道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学习与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与能力水平,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此外,在给阅览室安排工作人员时,应根据工作内容的难度和劳动强度,调整平衡男女比例、年龄大小、职称高低,以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对报纸时效性强、报道及时、内容新颖的作用做到充分利用
报纸出版发行迅速,周期短,时效性强,一次性出版,极少重印,因此要对报纸进行及时上架处理,让报纸尽快与读者见面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早报、晚报、日报通通变成了次日报,甚至是次次日报,报纸的新闻性将大打折扣,信息的利用率极低,想利用报纸作出决定都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保证报纸的到报率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报纸应到未到,何谈利用。报纸以刊登新闻消息和时事评论为主,也刊登学术、技术知识、医药保健、娱乐休闲、文学作品、市场广告等。报纸作为舆论工具,是宣传、激励、鼓舞人们的强大思想武器,有鲜明的导向和教育作用,报纸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图书馆的使命就是通过收集、组织和揭示各类信息,用有效的手段将这些整理的信息展示和传递给读者,并有针对性地满足读者各种信息需求。随着图书馆知识管理机制的全面实施,图书馆应在开展一次文献剪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报纸信息加工的档次,逐渐形成能为读者筛选并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二三次文献,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市场分析和预测、述评综述等高级知识产品。为实现报纸资料的网上传播和利用,笔者了解到我国部分图书馆已采用电脑和清华紫光汉字识别OCR软件等系统,用扫描仪“剪”报。他们对报纸文章内容进行分类、编排、存放在数据库内,实现了对最新报纸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和利用,促成了图书馆剪报服务业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电子网络化运作的飞跃,帮助读者快速查到所需资料。
3. 明确阅览规则和管理责任
设计精美的提示牌,写上温馨的提示语置于阅览桌上,提醒读者遵守阅览秩序。实行岗位责任制,通过书架专人负责的办法,增强馆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要求工作人员勤于巡架、整架,发现破损报刊及时修补。可以聘用勤工助学学生即学生管理员参与阅览管理,让学生管理员参与阅览管理工作,这样既可以加强读者与管理员的沟通理解,减少读者与馆员之间的摩擦,又能使读者与读者之间易于沟通,使更多的读者树立主人翁意识,以读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为图书馆的建设提出有效的建议,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图书期刊的日常管理
对期刊的日常工作管理,有些工作程序与一般图书管理相同,如订购、登录、编号、排序上架、提供阅览等。但也有些工作程序与一般图书管理不相同,不相同之处包括一年后的下架 、整理、建过刊库,再次装订、上架、提供阅览等。因此,期刊管理工作比一般图书管理更复杂、工作程序更多,工作量显得更大。管理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期刊,加大期刊利用与再利用率。如果期刊利用率不高,将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要想方设法加强期刊的日常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期刊的信息资源。如充分延长开放对外时间,对读者实行全天开放、假期开放;提高期刊的开放程度,坚持期刊的开架阅览,方便读者查阅。当前,全国各图书馆现 刊开架阅览做得较好,基本上实行了开架阅览,但过刊开架阅览工作不容乐观,部分图书馆还没有实行过刊开架阅览,这将不能充分发挥部分期刊文献的情报作用。开架阅览给读者带来极大方便,查阅资料变得更丰富,使读者能够根据需要查找相应文献信息;开架阅览提高了期刊的流通量,节省读者的大量宝贵时间;开架阅览提高了工作人员管理效率,减轻了其劳动强度;通过开架阅览,读者可以直接接触期刊实体,知晓期刊内容,避免了盲目借阅期刊的现象。开架阅览密切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拉近了二者之间距离。总而言之,开架阅览将更多文献信息提供给读者,为他们打开探索之门,在知识的天空中飞翔。
5.提供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服务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可以为用户提供以下服务:(1)为信息用户提供各种帮助信息。例如,可在本馆主页上设置帮助性信息,指导网络用户更加有效地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还可为到检索室的读者提供现场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信息获取途径。(2)为读者编制导航系统。即把常用数据库的地址或相关资源预先汇集起来,帮助用户从尽可能“广”的空间和尽可能“短”的时间范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3)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去。即主动跟踪课题的需要,定期把某一领域的资料抓取下来,做成索引,方便读者查询,使专业人员可以不断获得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资料,直到课题结束为止。(4)开展参考咨询电子化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不应局限在口头、书面的服务方式上,还应增加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新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5)依托已建立的一些国内外网上协作关系,提供用户自身无法获取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数据查询服务。(6)提供网上科技查新等项目,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立项参考。
总之,报刊阅览仍然是图书馆的一个主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为广大读者服务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在报纸室的管理措施和服务方式方面要不断地发展和充实,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出新的管理方法,以馆员的热情主动、细致周到来体现阅览室的人性化服务,以优质的阅览服务质量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让报刊阅览在服务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平.对图书馆期刊工作个性化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24
[2] 张艳梅.浅谈新时期开架阅览室管理服务工作[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1):38~40.
[3] 王启.论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特色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6,(10):195~197.
[4] 王明沽.浅析医院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建设[J].医学信息,2003,16(11):645~646.
[5] 何琳.新形势下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发展创新[J].现代情报,2002,(2):591.
[6] 朱夏宁.期刊阅览室的优化管理与服务[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 ),2007,(S2):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