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的人性异化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尔库塞通过对现代物质文明的反思与批判,揭示出现代物质文明是对人性压抑的文明,随后从劳动者、劳动动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方面分析了现代物质文明对现代人的异化。最后,他提出建立非压抑性文明来消除异化。
  关键词:异化;压抑;现代物质文明
  作者简介:崔志奇(199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辽宁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1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于上个世纪中期经历了重大的科技变革,这场变革使得西方社会科学技术迅速进步,物质财富快速增长。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人们逐渐变成了机器的奴隶,社会的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因为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开始追求物质享受,而对精神生活的丰富日趋懈怠,精神危机越来越严重。马尔库塞基于此对现代物质文明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一、现代物质文明是对人性压抑的文明
  马尔库塞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他继承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因为整个社会文明是在人类追求幸福的“快乐原则”和人类压抑本能需要以提高自身支配能力的“现实原则”的冲突中向前发展的。因为现实原则的存在,人类不得不压抑爱欲。马尔库塞对这种压抑做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基本的压抑”和“额外的压抑”。“基本的压抑”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为满足生存而进行的压抑,“额外的压抑”是统治阶层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对人类实行的不合理压抑。人类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基本的压抑是必要的。而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不必承受让人痛苦的工作,人们有能力不再受基本的压抑的困扰,但是现实并非如此,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承受的压力一日胜过一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合理存在的额外的压抑。面对额外压抑,人类选择了接受,究其原因,在于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统治着人的行为,对人性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因而,现代物质文明是对人性压抑的文明。
  二、人性的压抑使得人性被异化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却使得人性逐渐被压抑,人性的压抑又导致人性逐渐被异化。人性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劳动者的异化。马尔库塞认为,劳动是必须的,但劳动必须是人的器官的自由消遣,使“爱欲”得到发泄和实现。但随着科技的飞快发展,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致,人类越来越变成机器的一部分,沦为机器的奴隶。人们不用思考,每天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工作。人逐渐没有了思想,人性便开始走向异化,开始为工作而工作,在工作之中体会不到快乐,自我价值不能实现,这样的工作不仅使身体劳累,人们的爱欲也得不到满足,造成人们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
  其次,劳动动机的异化。马尔库塞认为,为了满足自身的幸福而劳动,但是,在现代社会,为追求幸福的劳动动机已经异化了。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两大类:为满足人的生存的真实的需求和为满足特定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于个人的虚假的需求。真实的需求是必须的,因为靠此我们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但虚假的需求让人们去贪婪地追求物质享受,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并没有实际意义。现代社会,人们劳动是为了虚假的需求,这样,劳动动机被异化了,人性在异化的劳动动机的影响下,逐渐走向了异化。
  再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由于现代人追求骄奢的物质生活,双眼贪婪地聚焦于金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信任、温情统统不复存在。这使得人性开始异化,开始为物质所驱使,物的存在不再是为我所用,而是我为物而存在。
  三、建立非压抑性文明
  为了解决人性异化这一问题,马尔库塞提出了建立非压抑性文明的观点。为此,他提出了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开启符合人性的新生活。马尔库塞认为,压抑性文明主要是由于额外的压抑,因而,建立非压抑性文明,就要抛开额外的压抑。为此,一方面人类需要挣脱物对人的束缚,使物回归本位,为人所利用,人应将自己与物的紧密联系解开,不被物所异化。另一方面,人类也需要劳动。这种劳动不是异化了的劳动,而是人的器官的自由消遣。如此,才能开启人性的新生活,才能为建立非压抑性文明提供条件。
  其次,进行革命,解放人性。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物质文明已高度发达,这也意味着压抑性文明发展到了顶峰,对人性的压抑也已经到了极点,人的本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解决这种危机,人类需要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以新工人阶级为主体,走从科学到乌托邦的道路,对社会进行全方面的变革,解放人性,推动非压抑性文明的建立。
  再次,解放爱欲。马尔库塞认为只有在非压抑性的条件之下,人才能将单调乏味的工作变成消遣,才能克服繁重的劳动并在劳动中解放爱欲,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创造出非压抑性文明。
  马尔库塞通过分析现代物质文明是对人性压抑的文明,看到了这种压抑性文明对人造成的异化,为把人类从异化中解救出来,他提出了建立非压抑性文明的构想。他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和思考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我们认清现代物质文明对人类的影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2]李红梅,对现代文明的批判——马尔库塞伦理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2.
  [3]王凤才,马尔库塞非压抑性文明论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天葬是人类无数丧葬形式中的一种,大多数人觉得其野蛮无比,使人死后毫无尊严,充满了血腥暴力。而实际上其背后有着令人敬畏的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其中包括佛教宿命轮回观,藏传佛教觉域派“施身法”割断我执来度化自身的吝啬与不堪,以达到为来世积福的目的。天葬是藏蒙两族地区人民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天葬;宗教信仰;敬畏自然  作者简介:杨春瑶,女,汉,四川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汤显祖是活跃于晚明文坛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牡丹亭》作为其一生最为得意的著作,反映了当时尊情思潮对于作品创作的影响,正是由于融注了尊情的思想,才使得整部戏剧凸显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这种正在觉醒着的女性意识,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对后世作家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尤为重要的借鉴。本文将立足晚明社会的尊情思潮的角度,深刻解读文本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动,探究汤显祖塑造
贴春联,挂灯笼,放爆竹……这些独特而古老的新年习俗被炎黄子孙代代相传。而关于这些习俗的起源的传说,更为中国新年增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  There are many tales that are parts of the Chinese culture. Many of them illustrate (说明) moral lessons, not so different from Aesop(
摘 要:“全民回忆”,可谓电影永不落空的王牌。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引发的火爆热潮,到如今人们对《致青春》、《左耳》、《匆匆那年》的追捧趋鹜,便可管窥这张“回忆王牌”的赫赫声势。它不痛不痒地撩拨着人们固有的怀旧情结,自然机巧讨喜。然而其原本故事的叙事模式和精神底色并不出言情小说式的一厢情愿、想入非非和单调狭隘,饶是它改换了门庭。  关键词:青春电影;回忆王牌;精神自恋;叙事模式  作者简介
摘 要:《左传》、《国语》和《史记》,三者对重耳流亡之旅的记述大体相同,许多细节甚至年份、人物身份却不同,本文不对相关年龄、身份考证进行探讨,主要比较欣赏流亡途中、称霸之前的重耳形象。  关键词:重耳;人物形象;比较欣赏  作者简介:邵珺(1994-),女,江苏省南通市人,南京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摘 要: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一直被学界视为解读人生的一部力作,它犹如一幅波澜起伏的时代画卷,不仅展示了当时纷繁踏至的社会境况,更深入地揭示了生活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人生》的叙述方式来进行解读,以期得到一些独特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人生》;语言学;言语;语言艺术  作者简介:张坤坤(1990-),男,河南商丘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當代文学。  
摘 要:关于后四十回的作者,红学界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从对文本的分析入手,可以看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绝非出于一人之手。其中的重复错乱自不必说,最为重要的是红楼梦中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在后四十回中几乎被完全颠覆了。贾政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他家庭关系的转变,则是他性格前后矛盾的最好证明。  关键词:贾政;人物形象;人物关系  作者简介:赵璠(1988.8-),女,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摘 要:本文通过层层递进分析的手法,对《白菜汤》中的农妇:从现实、处境、精神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借此揭露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生存现状的苦痛,同时,侧面反映出社会底层的强韧的蒲草精神。  关键词:孤苦;无依;底层生存;蒲草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快乐与悲伤,本是人类最普通不过的情感,然而,细想下来,
摘 要:陈染作为女性主义写作的重要代表,以个人化的女性视野关注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笔触细腻敏感而富于自觉意识,突显了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抗争以及女性纯粹存在的追求,然而在凡尘世俗中女性主义理想无从实现,只能以孤独的姿态行走在自己内心的世界。  关键词:陈染;女性视野;孤独;菲勒斯中心  作者简介:陈佳佳(1987.9-),女,汉族,湖北黄冈人,云南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
摘 要:说起曹洞宗与日本的渊源,一般都会想到道元禅师,然而在道元传禅350多年前,有一位名为瓦屋能光的日本留学僧来华学法,皈依曹洞门下,而后又定居益州传法,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将曹洞宗传回日本,而其本身也被湮没在历史当中。本文通过对瓦屋能光相关史料的归纳梳理,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抽丝剥茧,希望能揭开瓦屋能光这位曹洞宗史上最初的日本僧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瓦屋能光;曹洞宗;洞山;益州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