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花的决心
从小就喜欢花草,凡是在有花的地方,高意静就能感到安稳和幸福。无论家中还是宿舍,只要是她住的地方,总会摆放着绿植或鲜花。高中毕业,她考入美国俄亥俄大学学习人际关系学专业,但潜意识中,始终觉得将来的工作一定会和花有关。
毕业后,她回到台湾参加了插花学习班,却意外地遇到了郭智铠,他作为老师的朋友前来临时代课。课堂上,他的优雅气质和博学幽默的谈吐深深打动了高意静。而认识后的两人发现彼此如此投缘,对于花草执着的喜爱也非常相似:郭智铠的人生梦想就是开花店,推广普及美学思想。
确认恋爱关系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俩人一起开了花店。为了给客人更优雅舒适的环境,他们在店面的装饰上下了很多功夫。郭智铠始终认为,做花艺对设计者的艺术功底要求很高,俩人也在不断学习。之后开始做主题式设计,也做一些小型的婚礼和会场的花艺布置。2000年决定开始做婚礼统筹策划,从灯光、音响、乐队、桌饰到名片等软硬件一条龙设计、施工,并在2005年正式成立了婚礼顾问公司,“我是学人际关系传播的,做策划几乎是水到渠成。在与客户的交流中,我发现自己对于人非常有兴趣,喜欢听故事,然后用设计表达出来。”
创业必定伴随着许多难关,其中唯一一次让高意静感到害怕的是非典时期。从2001年底开始,先是大家见面戴上了口罩,以点头代替握手。随着疫情快速扩张,他们眼见着一场场已经谈定的婚礼或活动逐一被取消。随着人与人无法见面交流,花店每天的订单几乎是零,“除了让一切的开销降到最低外,同事们强迫轮流休假,最后全公司的薪资只能发放半薪。如果非典持续一年以上,可能现在我们就不存在了。”
2005年,郭智铠、高意静夫妇荣获SPECIALEVENTS美国国际宴会设计竞赛的最佳婚礼大奖,是获得这一奖项的唯一亚洲团队。之前高意静以西方设计为主,后来在先生影响下,开始学习《老子》、《庄子》,尝试做中国式的设计。获奖作品也将书法元素结合了进去,这让外国人非常惊讶:几百万的婚礼是常有的,但一场有意义的婚礼,必须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获奖后,高意静来北京做演讲,机缘巧合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我喜欢历史。北京是一个有文化沉淀的城市,像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好书,我每隔几个月过来一次,看北京的春夏秋冬。另外还去昆明和泰国,看花材如何能够运输过来。2007年我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是在台湾创业十七年之后,我赤手空拳独自一人再次创业。”
他是我人生的导师
郭智铠比高意静大十岁,对于先生,高意静在言谈中从不掩饰对他的崇拜与爱意,“我受他的影响很大,他就像是我的导师,指导我读书和思考。我心目中的他完全不是商人,而是一个学者,一个哲人。他的话不多,但总能让你思考。他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宝藏。”
从07年开始,高意静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北京,先生和三个孩子在台湾,照顾他们读书。
多年来共同创业,一起工作,当然也会有争执,大部分来自于对工作的不同看法。“但他最好的一点就是胸怀和肚量非常大,脾气特别好,我身上所有的正能量应该都是都是从他那里来的。”高意静边说边笑,“他永远都那么乐观和自信。我们说好吵架不可以隔夜,有话就说,有困难一起面对,绝对不冷战。”
郭智铠极爱书,客厅和所有卧室的三面墙壁都是一直通到天花板的书柜,高意静在先生的影响下开始大量阅读,养成了无论乘飞机或者出差途中都会带本书的习惯。
文化传播的完美主义者
在台湾,高意静策划过很多名人的婚礼,如蒋孝严女儿章蕙兰、郭台铭女儿郭晓玲、魏应交女儿魏佩怡、台湾著名主持人郁方等。“他们与普通人一样,不会特别奢求排场,但希望有一个特别的与自己故事有关的婚礼。同时会更多考虑到婚礼的私密性,所以场地选择方面需要注意。”
婚礼文化在台湾已经有很多年了,但在大陆因为文化断层,很多理念几乎是要从头开始普及。高意静始终坚持让新人听从内心的声音,相信缘分,“需要花更多时间与客户沟通。婚礼是一个承诺,如果不知道要承诺什么,没有信念,那么就很容易放弃。婚礼是属于新郎新娘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高意静希望自己的设计风格能更多地拥有人文情怀,“在做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说故事了。怎么样把一个人变成一个主题,由此引发出一个婚礼、年会、奢侈品牌的发布会。”去年她推广的是餐桌文化和餐桌设计,今年着重推广的是将美学和文化融入到婚礼和活动的设计中。同时还在做中国传统建筑、餐饮、婚礼等方面文化的整理,并准备出版第二本书。
生活中的她不爱逛街,鞋子不超过十双,看到化妆品会害怕,因为不知道哪瓶是用来做什么的。她对生活的要求是越简单越好,“尽量要让自己非常简单,才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去思考。”
但同时她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曾经她对员工的要求很高,穿着、举止,都希望她们能做得更完美,“不过现在已经不这样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习惯,虽然要求高可能是对她们更好,但这也侵犯了别人的自由。但我还是坚持,生活中要处处有美感。”
从小就喜欢花草,凡是在有花的地方,高意静就能感到安稳和幸福。无论家中还是宿舍,只要是她住的地方,总会摆放着绿植或鲜花。高中毕业,她考入美国俄亥俄大学学习人际关系学专业,但潜意识中,始终觉得将来的工作一定会和花有关。
毕业后,她回到台湾参加了插花学习班,却意外地遇到了郭智铠,他作为老师的朋友前来临时代课。课堂上,他的优雅气质和博学幽默的谈吐深深打动了高意静。而认识后的两人发现彼此如此投缘,对于花草执着的喜爱也非常相似:郭智铠的人生梦想就是开花店,推广普及美学思想。
确认恋爱关系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俩人一起开了花店。为了给客人更优雅舒适的环境,他们在店面的装饰上下了很多功夫。郭智铠始终认为,做花艺对设计者的艺术功底要求很高,俩人也在不断学习。之后开始做主题式设计,也做一些小型的婚礼和会场的花艺布置。2000年决定开始做婚礼统筹策划,从灯光、音响、乐队、桌饰到名片等软硬件一条龙设计、施工,并在2005年正式成立了婚礼顾问公司,“我是学人际关系传播的,做策划几乎是水到渠成。在与客户的交流中,我发现自己对于人非常有兴趣,喜欢听故事,然后用设计表达出来。”
创业必定伴随着许多难关,其中唯一一次让高意静感到害怕的是非典时期。从2001年底开始,先是大家见面戴上了口罩,以点头代替握手。随着疫情快速扩张,他们眼见着一场场已经谈定的婚礼或活动逐一被取消。随着人与人无法见面交流,花店每天的订单几乎是零,“除了让一切的开销降到最低外,同事们强迫轮流休假,最后全公司的薪资只能发放半薪。如果非典持续一年以上,可能现在我们就不存在了。”
2005年,郭智铠、高意静夫妇荣获SPECIALEVENTS美国国际宴会设计竞赛的最佳婚礼大奖,是获得这一奖项的唯一亚洲团队。之前高意静以西方设计为主,后来在先生影响下,开始学习《老子》、《庄子》,尝试做中国式的设计。获奖作品也将书法元素结合了进去,这让外国人非常惊讶:几百万的婚礼是常有的,但一场有意义的婚礼,必须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获奖后,高意静来北京做演讲,机缘巧合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我喜欢历史。北京是一个有文化沉淀的城市,像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好书,我每隔几个月过来一次,看北京的春夏秋冬。另外还去昆明和泰国,看花材如何能够运输过来。2007年我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是在台湾创业十七年之后,我赤手空拳独自一人再次创业。”
他是我人生的导师
郭智铠比高意静大十岁,对于先生,高意静在言谈中从不掩饰对他的崇拜与爱意,“我受他的影响很大,他就像是我的导师,指导我读书和思考。我心目中的他完全不是商人,而是一个学者,一个哲人。他的话不多,但总能让你思考。他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宝藏。”
从07年开始,高意静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北京,先生和三个孩子在台湾,照顾他们读书。
多年来共同创业,一起工作,当然也会有争执,大部分来自于对工作的不同看法。“但他最好的一点就是胸怀和肚量非常大,脾气特别好,我身上所有的正能量应该都是都是从他那里来的。”高意静边说边笑,“他永远都那么乐观和自信。我们说好吵架不可以隔夜,有话就说,有困难一起面对,绝对不冷战。”
郭智铠极爱书,客厅和所有卧室的三面墙壁都是一直通到天花板的书柜,高意静在先生的影响下开始大量阅读,养成了无论乘飞机或者出差途中都会带本书的习惯。
文化传播的完美主义者
在台湾,高意静策划过很多名人的婚礼,如蒋孝严女儿章蕙兰、郭台铭女儿郭晓玲、魏应交女儿魏佩怡、台湾著名主持人郁方等。“他们与普通人一样,不会特别奢求排场,但希望有一个特别的与自己故事有关的婚礼。同时会更多考虑到婚礼的私密性,所以场地选择方面需要注意。”
婚礼文化在台湾已经有很多年了,但在大陆因为文化断层,很多理念几乎是要从头开始普及。高意静始终坚持让新人听从内心的声音,相信缘分,“需要花更多时间与客户沟通。婚礼是一个承诺,如果不知道要承诺什么,没有信念,那么就很容易放弃。婚礼是属于新郎新娘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高意静希望自己的设计风格能更多地拥有人文情怀,“在做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说故事了。怎么样把一个人变成一个主题,由此引发出一个婚礼、年会、奢侈品牌的发布会。”去年她推广的是餐桌文化和餐桌设计,今年着重推广的是将美学和文化融入到婚礼和活动的设计中。同时还在做中国传统建筑、餐饮、婚礼等方面文化的整理,并准备出版第二本书。
生活中的她不爱逛街,鞋子不超过十双,看到化妆品会害怕,因为不知道哪瓶是用来做什么的。她对生活的要求是越简单越好,“尽量要让自己非常简单,才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去思考。”
但同时她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曾经她对员工的要求很高,穿着、举止,都希望她们能做得更完美,“不过现在已经不这样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习惯,虽然要求高可能是对她们更好,但这也侵犯了别人的自由。但我还是坚持,生活中要处处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