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坚持每周翻译一首好听的中文歌曲,并邀请校园歌手将英文版歌曲翻唱出来,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他们的粉丝遍布全国乃至世界,这些歌曲让瑞典、德国留学生竖起大拇指,也曾在巴黎街头的出租车上响起。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外语语言特色高校,潘江浩是上外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曾经参加过学校接待联合国青年特使的活动。一名来自埃及的特使在与潘江浩的交流中称,自己在埃及几乎对中国“一无所知”,希望能听到更多来自中国青年的声音。
这样的话,多少令潘江浩感到有些不自在,他想:“一个大国,经济、国力都排在世界前列,文化输出却那么弱,这样不行。我们能做什么,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年轻人的声音。”2016年9月,当时只有20岁的潘江浩决定与好友、上外民乐团团长林洪莹一起开办一个微信公众号MelodyC2E,这个公众号想要通过音乐向外传递“中国声音”。Melody,是“曲调”的意思,而C2E是Chinese to English的缩写。
“中国的民乐对外传播其实还可以,要不试试流行音乐?”林洪莹与潘江浩恰好有相同的感受,在一次赴埃及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她发现无论是美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大家在初次见面的破冰游戏中分享的歌曲几乎清一色都是英文流行歌曲。
林洪莹说,其实英语流行乐的歌词大多通俗易懂,感觉文化底蕴远不如一些中文流行歌曲。林洪莹拿出《青花瓷》的一段经典歌词———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中文歌曲曲调优美,又有这么美的意境和词语,不正是最好传播的东西吗?”
其实,彼时的潘江浩和林洪莹正在谈恋爱,听了女友的话,他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用英文翻译的孙燕姿的一首《遇见》。这首歌意境优美,朗朗上口,既是潘江浩对恋人的表白,也是他们拿来试水的初曲。
林洪莹负责做微信,还找来室友“歌霸”艾丽菲热翻唱,当时的设备很简陋,他们是用手机录制的。2016年的初秋,第一首英译版歌曲《遇见》发送到微信公众号上后,全靠朋友转发。没想到反响还不错,这首歌有2000多的阅读量,而关注的粉丝也超过了1000人。
潘江浩和林洪莹决定“招新”,团队一下子扩充到70人。在上外这样的学校,用英语翻译流行音乐有着天然的粉丝基础。
MelodyC2E对中文歌曲的转换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而是一种“再创作”。团队成员们认为,语言的屏障并不影响美的表达,只要翻译恰当,仍然能传递歌词的音韵美。于是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忠于原歌的故事,每一段押一个韵,尽力保留、提升原歌的音韵美。诗可以言志,词可以传情,他们开始尝试着用歌词讲述中国的故事。
歌词的翻译少不了功底硬、实力强的“英语狂人”。MelodyC2E的三位主要译者陈路云、何广泰和黄婧薇,都是上外在读的学子,作为MelodyC2E团队的中流砥柱,他们不仅要保证语法和时态的正确、句子的通顺,还要考虑英语的说话习惯。对于中文的阐释、英文的表达和韵律的掌握,他们努力做到丝丝入扣。
周杰伦的《菊花台》在中国年轻人中如此风靡,怎么才能让外国人理解?就读于上外工商管理学院大三的何广泰用The Grave of Petals(花瓣之墓)来翻译歌名,以一句“Petals worn, people mourned”将方文山“菊花残,满地伤”的情绪用颇具古风的方式诠释,广受好评。何广泰说,写英文词要把自己置身于歌曲的故事场景中,反复地哼唱、感受。要跨过语言的束缚,除了合适的用词,更要与歌曲产生共鸣,才能把故事讲好。
被笑称为“高产作家”的德语系大二学生黄婧薇坦言,翻译歌词很有挑战性,因此她也一直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为了斟酌一个词,她会盯着键盘、翻着词典,想一个小时的韵脚。久而久之,似乎让自己患上了“押韵强迫症”。
每一次推送英文歌词后,团队都会附上英文单词、短语的注释,或创作的灵感来源,文末的注释一来方便读者理解,二来作为一个英语学术平台,MelodyC2E为喜欢英语的粉丝们带来英语知识。
《追光者》《体面》《知足》《凉凉》……至今为止,MelodyC2E已经发布了英译中文歌60期外加原创歌曲1首,很多歌曲收获了好几万的浏览量与点赞,跨越微信、微博、哔哩哔哩、网易云音乐等多个平台,收获的粉丝遍布海内外。
MelodyC2E火了以后,很多微信公众号都想模仿,把他们翻译好的歌词直接抄过去,再找人唱,但最终都没有上外团队原创的传播度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谁来唱。
一首歌千辛万苦翻译出来,由谁来唱,竞争激烈。《说散就散》最终由上外英语学院的“校园十大歌手”苏奕璇演绎。“不是谁都可以来唱的,对英语语感、歌曲曲调的把握非常重要,两个词之间是否要连唱、是否可以连上,都很考验人。”林洪莹说。
如今,MelodyC2E的粉丝中,上外的学生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还有很多粉丝来自外地。有的人还会慕名留言,要求让自己翻唱一曲。比如,《最长的电影》就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名学生翻唱,这个人在国外的“唱吧”已经小有名气。
粉丝的肯定是团队成员创作的动力。最令他们感动的,是公众号里的一条留言———在巴黎的出租车上竟然听到了MelodyC2E翻译的歌。这些上外学子的创作已经漂洋过海,感动到了更多远在异国他乡的炎黄子孙。
林洪莹经常到微信后台看看粉丝们的回复,因为很多人都会在这里倾诉他们自己的心情和故事,有已经工作的年轻员工诉说他的感情故事,有临近高考的学子表达对上外的期待。很多的陌生朋友,因为共同喜欢的东西聊起来。
除了翻译中文歌,MelodyC2E团队也致力于多元化发展来拓展传播力与影响力。团队开设了Bedtime Reading、一周关键词等栏目,他们在上面读书、读诗、读小说、读电影,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平台了解到英语知识,感受到英语的美。
2017年底,在中国外文局主办的第一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上,MelodyC2E团队获全场最高奖项———年度特别单项奖“特别作品转化奖”,获此殊荣的团队,全国仅5名。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颁奖典礼现场,MelodyC2E团队用一段自传纪录片《让中国歌曲的美漂洋过海》收获好评无数。
这是始于爱情的故事,却不止于爱情。潘江浩和林洪莹今年已经大四了,但即使他们离开后,MelodyC2E也一直会在。因为对语言的兴趣还在,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还在,因为友情还在。林洪莹说:“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当有一天外国人哼华语小调可以像我们哼英文歌一样自然,当有一天中国文化的韵律美终于走向世界,我相信我们做了一件很美的事。”
用歌词向外传递“中国声音”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外语语言特色高校,潘江浩是上外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曾经参加过学校接待联合国青年特使的活动。一名来自埃及的特使在与潘江浩的交流中称,自己在埃及几乎对中国“一无所知”,希望能听到更多来自中国青年的声音。
这样的话,多少令潘江浩感到有些不自在,他想:“一个大国,经济、国力都排在世界前列,文化输出却那么弱,这样不行。我们能做什么,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年轻人的声音。”2016年9月,当时只有20岁的潘江浩决定与好友、上外民乐团团长林洪莹一起开办一个微信公众号MelodyC2E,这个公众号想要通过音乐向外传递“中国声音”。Melody,是“曲调”的意思,而C2E是Chinese to English的缩写。
“中国的民乐对外传播其实还可以,要不试试流行音乐?”林洪莹与潘江浩恰好有相同的感受,在一次赴埃及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她发现无论是美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大家在初次见面的破冰游戏中分享的歌曲几乎清一色都是英文流行歌曲。
林洪莹说,其实英语流行乐的歌词大多通俗易懂,感觉文化底蕴远不如一些中文流行歌曲。林洪莹拿出《青花瓷》的一段经典歌词———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中文歌曲曲调优美,又有这么美的意境和词语,不正是最好传播的东西吗?”
其实,彼时的潘江浩和林洪莹正在谈恋爱,听了女友的话,他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用英文翻译的孙燕姿的一首《遇见》。这首歌意境优美,朗朗上口,既是潘江浩对恋人的表白,也是他们拿来试水的初曲。
林洪莹负责做微信,还找来室友“歌霸”艾丽菲热翻唱,当时的设备很简陋,他们是用手机录制的。2016年的初秋,第一首英译版歌曲《遇见》发送到微信公众号上后,全靠朋友转发。没想到反响还不错,这首歌有2000多的阅读量,而关注的粉丝也超过了1000人。
潘江浩和林洪莹决定“招新”,团队一下子扩充到70人。在上外这样的学校,用英语翻译流行音乐有着天然的粉丝基础。
60首热门歌有了英译版
MelodyC2E对中文歌曲的转换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而是一种“再创作”。团队成员们认为,语言的屏障并不影响美的表达,只要翻译恰当,仍然能传递歌词的音韵美。于是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忠于原歌的故事,每一段押一个韵,尽力保留、提升原歌的音韵美。诗可以言志,词可以传情,他们开始尝试着用歌词讲述中国的故事。
歌词的翻译少不了功底硬、实力强的“英语狂人”。MelodyC2E的三位主要译者陈路云、何广泰和黄婧薇,都是上外在读的学子,作为MelodyC2E团队的中流砥柱,他们不仅要保证语法和时态的正确、句子的通顺,还要考虑英语的说话习惯。对于中文的阐释、英文的表达和韵律的掌握,他们努力做到丝丝入扣。
周杰伦的《菊花台》在中国年轻人中如此风靡,怎么才能让外国人理解?就读于上外工商管理学院大三的何广泰用The Grave of Petals(花瓣之墓)来翻译歌名,以一句“Petals worn, people mourned”将方文山“菊花残,满地伤”的情绪用颇具古风的方式诠释,广受好评。何广泰说,写英文词要把自己置身于歌曲的故事场景中,反复地哼唱、感受。要跨过语言的束缚,除了合适的用词,更要与歌曲产生共鸣,才能把故事讲好。
被笑称为“高产作家”的德语系大二学生黄婧薇坦言,翻译歌词很有挑战性,因此她也一直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为了斟酌一个词,她会盯着键盘、翻着词典,想一个小时的韵脚。久而久之,似乎让自己患上了“押韵强迫症”。
每一次推送英文歌词后,团队都会附上英文单词、短语的注释,或创作的灵感来源,文末的注释一来方便读者理解,二来作为一个英语学术平台,MelodyC2E为喜欢英语的粉丝们带来英语知识。
《追光者》《体面》《知足》《凉凉》……至今为止,MelodyC2E已经发布了英译中文歌60期外加原创歌曲1首,很多歌曲收获了好几万的浏览量与点赞,跨越微信、微博、哔哩哔哩、网易云音乐等多个平台,收获的粉丝遍布海内外。
MelodyC2E火了以后,很多微信公众号都想模仿,把他们翻译好的歌词直接抄过去,再找人唱,但最终都没有上外团队原创的传播度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谁来唱。
一首歌千辛万苦翻译出来,由谁来唱,竞争激烈。《说散就散》最终由上外英语学院的“校园十大歌手”苏奕璇演绎。“不是谁都可以来唱的,对英语语感、歌曲曲调的把握非常重要,两个词之间是否要连唱、是否可以连上,都很考验人。”林洪莹说。
如今,MelodyC2E的粉丝中,上外的学生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还有很多粉丝来自外地。有的人还会慕名留言,要求让自己翻唱一曲。比如,《最长的电影》就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名学生翻唱,这个人在国外的“唱吧”已经小有名气。
做了一件很美的事
粉丝的肯定是团队成员创作的动力。最令他们感动的,是公众号里的一条留言———在巴黎的出租车上竟然听到了MelodyC2E翻译的歌。这些上外学子的创作已经漂洋过海,感动到了更多远在异国他乡的炎黄子孙。
林洪莹经常到微信后台看看粉丝们的回复,因为很多人都会在这里倾诉他们自己的心情和故事,有已经工作的年轻员工诉说他的感情故事,有临近高考的学子表达对上外的期待。很多的陌生朋友,因为共同喜欢的东西聊起来。
除了翻译中文歌,MelodyC2E团队也致力于多元化发展来拓展传播力与影响力。团队开设了Bedtime Reading、一周关键词等栏目,他们在上面读书、读诗、读小说、读电影,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平台了解到英语知识,感受到英语的美。
2017年底,在中国外文局主办的第一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上,MelodyC2E团队获全场最高奖项———年度特别单项奖“特别作品转化奖”,获此殊荣的团队,全国仅5名。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颁奖典礼现场,MelodyC2E团队用一段自传纪录片《让中国歌曲的美漂洋过海》收获好评无数。
这是始于爱情的故事,却不止于爱情。潘江浩和林洪莹今年已经大四了,但即使他们离开后,MelodyC2E也一直会在。因为对语言的兴趣还在,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还在,因为友情还在。林洪莹说:“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当有一天外国人哼华语小调可以像我们哼英文歌一样自然,当有一天中国文化的韵律美终于走向世界,我相信我们做了一件很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