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戏剧”教学具有篇幅短、用时少,形象多、趣味浓,求真实、重感悟的特点。“微戏剧”教学为当前的英语教学开辟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但当前“微戏剧”教学存在教师在创编剧本时主导过多、在剧本创编和表演上指导不够、对表演效果重视不够、对表演中的语言问题强调不够等问题。应通过厘清师生责任、明确戏剧分工、重视表演效果等手段,提高小学英语“微戏剧”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微戏剧”教学 剧本创编 角色分工 表演效果
  英语是小学教学三大主要学科之一,其重要性无需赘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还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重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的形成。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英语教学仍然以知识传授、机械训练为主,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急功近利,这也违背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的“小学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要求。如何能克服现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笔者近年来对“微戏剧”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究,力图为当前的英语教学开辟出一条新路径。几年的实践证明,“微戏剧”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感受到“微戏剧”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只有运用相应的策略,才能解决问题,收到预期效果。
  一、“微戏剧”教学的特点
  “微戏剧”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具有独特的特点。它篇幅短、用时少,形式多、趣味浓,求真实、重感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为英语课堂注入新活力。
  1.篇幅短、用时少
  “微戏剧”具有篇幅比较短、表演用时少的特点。篇幅短,这对于学生来说创作时容易,表演时轻松;表演用时少,对作为“观众”的学生来说,能够持续保持观看的兴趣和热情。基于整个课堂教学而言,“微戏剧”用时少,能避免“微戏剧”过长挤占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保证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
  2.形式多、趣味浓
  “微戏剧”具有形式多样、趣味浓郁的特点。由于剧本的创作者是学生和老师,表演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创作和表演中,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演力,通过创编丰富有趣的剧本,以及各具特色的表演来展示自己,让“微戏剧”活泼多样、趣味盎然。另外,“微戏剧”的表演大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英语课堂注入了新活力。
  3.求真实、重感悟
  “微戏剧”虽然说是在师生创设的情境下进行,是虚拟情境的展示,但它是基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创作,是对真实生活的模拟,能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性的体验与感受。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获得了感同身受的真实体验,感悟到英语“微观剧”教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英语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微戏剧”教学存在的问题
  “微戏剧”教学灵活性强,优点多,是英语教学的“轻骑兵”,深受学生喜欢,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概言之,“微戏剧”教学存在如下问题,即教师在创编剧本时主导过多或过少、教师在剧本创编和表演上指导不够、教师对角色表演效果不够重视,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微戏剧”教学的效果。
  1.教师在创编剧本时干预过多
  创编剧本是“微戏剧”教学的基础,剧本编得好,生动有趣,“微戏剧”才会更加出彩生动。“微戏剧”的剧本本来是由师生共同创编,教师只负责宏观把握和引导,创编中的许多内容是由学生来完成的。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有时在创编剧本时干预太多,对于学生在创编剧本时提出的建议采纳不多,肯定之处不多,对考点以外的知识拓展得少,害怕浪费时间,所以创编出的剧本内容缺乏新意,内容不够接地气,不够生动鲜活,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直接影响了“微戏剧”教学的效果。
  2.教师在剧本创编和表演上指导不够
  教师在创编剧本时主导过多固然不好,但对于剧本创编、剧本表演指导不够,甚至放任自流,同样是不可取的。教师有时在剧本创编中不牵头不组织,全盘推给学生,一味让学生去完成,自己做“甩手掌柜”,这样创编出的剧本质量无法保证。同样,在表演分工上,教师如果不闻不问,全交给学生去做,任由学生安排,这种做法同样是不可取的。虽然“微戏剧”创作与表演的主体是学生,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不但对于创编内容的宏观把握不够准确,而且对于剧本角色表演的把握有限,如果教师过度放权,过分信任学生,在剧本创编和表演上指导不够,势必导致剧本内容松松垮垮,表演平平淡淡,甚至偏离主题和目标,最终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对戏剧表演效果重视不够
  “微戏剧”表演中尽管每个表演者都在用心表演,可能最后表演出的效果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对“微戏剧”表演只注重完成,而对个人的表演效果不加重视,不做及时的反馈,长此以往会直接影响“微戏剧”教学的效果。表演好的没有得到表扬,学生就不知道自己的精彩之处到底在哪儿,演得不好的没有得到提醒和指导,学生就不知道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他们也就不知道哪些地方值得继续保持,哪些地方需要克服,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久而久之会使“微戏剧”流于形式,学生表演兴趣不高,或者敷衍了事,而看剧的学生也会心不在焉,慢慢失去兴趣。
  4.教师对表演中的语言问题强调不够
  由于“微戏剧”表演有生活化等成分在,所以有的表演者往往在语言表达上很随性,发音不规范或不标准,甚至“南腔北调”。教师如果对这种现象听之任之,没有对表演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及时强调,及时指导,这会直接影响“微戏剧”的严肃性,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英语教材内容是根据我国国情所需进行编写的,教材中语言的表达和欧美国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是有差异的。但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包括“微戏剧”表演时,让学生尽量用纯正地道的英语去表达、交流。教師对“微戏剧”表演中学生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要及时纠正,让“微戏剧”表演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阵地。   三、“微戏剧”教学的实践要点
  在“微戏剧”教学中,从创编剧本、剧本分工,到角色表演效果、剧中语言表达,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鉴于以上“微戏剧”存在的误区,笔者建议在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实践要点。
  1.厘清师生责任,激发创编热情
  在创编“微戏剧”剧本时,教师和学生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剧本是由师生共同创编完成,教师起的是组织指导作用,给剧本搭建一个基本的剧本框架后,指导相关学生参与剧本创编;学生是创编剧本的主体,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加创编剧本。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创编剧本。 以《粤人版开心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为例,本单元“微戏剧”表演的主题是“Feeling Sick”,学生须掌握的新词组有:have an earache,hurt my head,see the doctor,drink some water等,掌握的新句型有:It’s so painful./ I feel bad./ Let me help you等。笔者首先鼓励参与创编的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激发他们的创编热情。在集思广益之后,创编出如下剧本:
  A: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B: I hurt my arm. It’s so painful.
  A: Let me see. Oh no,it looks bad. You should see the doctor. Let me go with you.
  B: Thank you very much.
  A: You’re welcome. It’s my pleasure.
  (划线部分为学生创编出来的剧本内容。)
  这种出自于学生创编的情景对话,简洁明了,活泼生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应及时对参与创编的同学进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
  2.明确戏剧分工,及时进行指导
  “微戏剧”剧本由哪些同學参与创编,以及剧中的角色由谁来表演,教师都要进行具体分工。教师组织分工时,可以根据剧本内容需要和学生的特长,把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学生一旦明确了具体任务,就会根据掌握的新词汇和新句型,把原本属于书本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加以运用,创编出剧本。同时表演的同学就会认真阅读剧本,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开展有效排练。 以《粤人版开心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2为例,本单元“微戏剧”表演的主题是“Vacation Plan”,可以这样分工:教师把握住剧本的核心词句,给学生搭建一个基本的剧本框架,然后选几个同学进行剧本创编。创编出的剧本如下:
  A: 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summer holiday?
  B: I’m going to Beijing.
  A: How are you going there?
  B: I’m going there by plane.
  A: Where are you going to stay?
  B: I’m going to stay in a hotel.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re?
  B: I’m go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eat roast duck and visit the museum.
  A: That sounds great! Enjoy your vacation.
  B: Thank you.
  (AB对话为教师给出的剧本框架,B划线部分为学生创编出来的剧本内容。)
  然后,把剧本中的两个角色分配给两个学生,让他们熟悉剧本内容,反复诵读,再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动作、神态进行排练。
  3.重视表演效果,提高表演能力
  在“微戏剧”表演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表演的角色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如何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情境等元素把人物表现出来。教师还可专门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片段、舞台剧、小品等艺术作品,和学生一起总结表演效果,分析表演者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借鉴,提高学生在表演方面的鉴赏能力。在每次“微戏剧”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对表演成功的同学进行表扬,指出他(她)举手投足之间的闪光点,以及他(她)是如何把充沛的激情投入到表演的细节中去;同样,对表演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进行总结,让“观众”指出表演者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哪些问题需要克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微戏剧”的表演效果。
  4.关注语言表达,培养核心素养
  每次“微戏剧”表演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表演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指导,训练纯正地表达,培养核心素养。让学生用纯正地道的英语去表达、去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微戏剧”的表演效果。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纯正、规范的发音。如在《粤人版开心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中,其主题是“Asking the Way”,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美国原声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国外问路、指路和带路的真实场景以及对话,引导学生对电影中的人物对话进行跟读、模仿,最后进行语言表演,帮助学生掌握更纯正的发音、更地道的口语表达,切实培养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微戏剧”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种生动有趣、多元开放的学习形式,它创新和发展了英语学习模式,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助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
  [2]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79-86.
  [3] 李静纯.中小学英语戏剧教学指南[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0:86.
  [责任编辑:王 颖]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话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语境创设,以“对话预测”激活思维;对话解构,以“深化理解”提升思维;对话重构,以“语用表达”拓宽思维;语用评价,以“语义联结”延展思维。帮助学生学而有知、探而有得、拓而有进,由此优化对话教学,使得学生喜欢口语交际,最终提升学生的口语素养及真实交际能力。  关键词 高阶思维 对话学习 新范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
摘 要 复杂性科学要求人们以整体、系统、非线性、开放性等的思维方式打量世界。从复杂性科学视角来研究课堂教学,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涌动性、动态生成性和有序组织性等特性。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教师要以学生的“经验发展”作为课堂教学逻辑建构的内核,以“积极在场”作为课堂教学逻辑建构的根基,以“有序组织”作为课堂建构的标准,以“可能生成”作为数学逻辑建构的责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复杂性科学 逻辑建构
摘 要 稚化教师思维并不是让教师思维简单地降格到学生层面,而是要讓教师思维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与学生同频共振。在哪里稚化思维、怎样稚化思维、教师要怎样做,都是需要深度研究的。通过稚化思维,能让教学更好地引领学生,为学生的学服务,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稚化思维 深度认知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须立足于学生立场稚化思维,和学生
摘 要 统编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选编了大量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此类课文,要把握其特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以儿童为本位,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指向,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线,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统编语文教材 学科育人 价值引领 语文要素  统编语文教材把“立德树人”作为教材编写的核心理念,在全套教材中选编了40多篇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如何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
摘 要 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现状,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新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价值诉求进行分析,必须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验性。其实现路径在于:强调多元融合,聚焦学生全面发展;链接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深度参与;着意情境创设,唤醒学生思辨意识;倡导求真务实,启迪学生实验探究,培养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实践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 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 价值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
摘 要 统编语文教材用散点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布局、守正与创新并存的样式、切题与审美兼具的图画多面同工地呈现了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载体形式多样,蕴含中华民族和人民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丰富内涵,呈现进阶性、转化性和浸润性特征。从内在意蕴分析,教材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落实价值、文道兼修的本体价值、引领指导的实用价值以及润物无声的濡化价值,旨在为学生的成
摘 要 自实行名校长制度以来,很多名校长在新的起点上,在个体发展、学校管理及区域教育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名校长人数的不断增加,有相当数量的名校长将该项荣誉作为事业发展的终点,后续发展乏力。在名校长后续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名”字上下功夫,让名校长的人才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让名校长由优秀走向卓越,不仅是名校长制度的初衷,也是名校长个体发展的目标,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思考的教育课题。  
摘 要 中小学阶段,空间观念的内容抽象、教材平面化、知识静态化。而AR技术改善了这些教学问题:AR技术让学习材料直观可视化、让学习过程的体验动态化、让学习情境多样有趣。根据具身认知理论提供的空间观念学习的三个关键点,尝试建构基于AR环境下空间观念学习的模型,并从课堂引入、课堂实施和课堂评价环节,结合模型在各种课例中的应用揭示模型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小学数学 AR技术 空间观念 具身理论  一、
摘 要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移动终端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上有其独到的优势。教学中须立足科学学科特点,着眼学生思维发展过程,运用智慧诊断、随堂点学、同屏反馈、实时交互、链接助学等策略,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暴露、追踪、厘清、深化、拓展”中走向成熟。  关键词 思维发展 移动终端 科学教学  培育思维是科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但思维的发生、发展乃至深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教学中立足学生思维的起点,把握学生
摘 要 借鉴国外丰富的课堂教学督导经验,探索由学校主动、学校主控、校域层面、局部化地开展课堂教学专项督导评估的实施路径。在督导前期从确立督导意向、筹划督导方案、斟酌督导形式、组合督导力量等方面做好预备工作;在督导过程中注重“临堂督导”,即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视导,通过听课、看课、评课等策略,聚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重视教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也重视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督导后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