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电脑的趣事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医院决定实行无纸化电子处方、电子病历那年,青年医护人员因为在学校便熟悉电脑,自然看成是“小菜一碟”,而我等上了年纪的医生却连喊:“苦也!苦也!”我不会打字,只好请电脑中心的小赵帮忙设计专用的处方模版,而特殊的处方我只好用手写板。医院一千多台电脑中,就只有几个人用手写板,惭愧。
  我匆匆地被“逼上梁山”。诊病时,病人赞曰:“啊,区医生,您那么大年纪也懂电脑,不简单!”我诊治完毕,笨手笨脚地点击了好几次才弹出需要的处方,但还装模作样地笑着说:“小意思,小意思。”心里却在嘀咕,下一张处方不知能否弹出?
  打字是我最大的困难,有人说:“学‘五笔’好,不会念的字都可以打出来。”又有人说:“拼音打字简单,两下‘手势’搞掂。”急于求成的我一下子无所适从。
  我不懂汉语拼音,决定学“五笔”。于是拼命念口诀:“王旁青头戋(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这30句拗口的口诀怎么记得了?真要命!无论我怎样在“word”上练习,口中同步念念有词,得!几天后我便念成了“王旁青头十寸雨……”方寸大乱,一塌糊涂。
  “五笔”太难,改学打拼音吧。于是拿外孙女一年级的语文课本,“b、p、m、f”地念,惹得同事们掩嘴窃笑。没几天,我又把汉语拼音和英语串到了一块,半天打不出一个字。
  我平日喜欢摇笔杆写点小文章,打字太慢实在苦也,只好用老办法手写草稿,再拿回医院,让年轻人帮忙打字,印成纸稿,再改,再打印,直至定稿。于是为完成一篇文章得跑几次,麻烦人家不算,自己也烦心不已。
  我意识到必需学好电脑才能适应写稿的要求,但一旦把电脑装好,我又发呆了,除了开、关几个键,我什么都不会。儿女说:“老爸,到老人大学电脑班学吧,从初级班学起。”一把年纪了还上学?不干。我决定“现打现卖”。
  暑期到了,小学五年级的外孙女成了我的“老师”,我老老实实地当起了“学生”。她一边讲一边操作,还给我写下了操作要领。而我则紧张地在旁瞪着眼看。“上课”完了,她布置了作业:1.练习“宽带连接”;2.熟记键盘;3.练习在“Word”上打字;4.熟悉U盘,将作业拷入U盘……看了这几条“作业”题目,我头皮开始发麻。
  几天后,外孙女又来了,大声说:“外公,现在考您操作。”发觉我实在太糟糕,便老成地写下评语:“作业未完成!”
  我懒于看电脑入门教材,只好硬着头皮比对着她那用稚拙笔迹写下的操作要领反复地练。嗨,“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懂了点门道。
  过了两周,新问题又来,我无法完成那“宽带连接”去收发邮件,于是自以为是地给科室小王医生打电话:“我的电脑中了病毒,你快来。”他下班后风风火火赶到,只看了一眼便说:“哪里有电脑病毒!唉,谁让您按了‘脱机工作’键呀。”小王哭笑不得。这回真是“临老学吹打,学晓(会)无气吹”了。
  小学开学前,外孙女对我正式考核。这时,我上网、书写、下载、收发邮件已“得心应手”。她高兴地说:“外公,你好嘢!”并郑重地写下评语:“该同学进步神速!”我看了乐不可支。
其他文献
年前我回了一趟故乡,说是故乡,在我的记忆里其实有点模糊了。因为我来深圳的时间很长,工作一直忙忙碌碌,也很少回家。所以,面对故乡的变化似乎感到有些陌生。  我的故乡在湘中一个小山村里。这里最让人难忘的是冬天铺天盖地的积雪。从每年的冬初到第二年的春末,积雪融化的时间最少得5个多月。  据乡里人说去年的雪足足有三尺厚,我认为没有一点夸张,当汽车驶到湘西地界时,感觉到空气异常的寒冷。驾驶员告诉乘客们不要打
期刊
1  冬天的早上总是姗姗来迟,尤其这样一个阴冷的周日。我们虾子般慵懒地蜷缩在暖暖的被窝里,似乎要把这六天来所有的困倦都在这一刻消解掉。  “夏慧妍,外面有亲人找你……”睡梦中,不知哪个起来方便的室友叫喊着并摇醒了我,我极不情愿地睁开眼,只见室友扒开蚊帐,挤眉弄眼地朝我笑着,那神情,好像我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隐瞒着她似的。我有些纳闷,这个时候还有谁来找我?  母亲过世后,我成了不折不扣的孤儿,我那半死
期刊
2000年春天,我认识孙希岳的时候,他还很年青,平头、短发,一脸的稚嫩。  那是在2000年我们酒楼一次招聘保安面试会上。那天,一位体形颇瘦、个子不高,看上去营养有些不良的小伙子,站到了“考官”面前,小伙子说一口结结巴巴的山东土话,满脸绯红,“考官”听不懂,多问了几句“什么什么”,他的汗水便流下来了,又支吾半晌,仍不知所云。  他便是孙希岳。孙希岳当时的表现,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的孙希岳,是达不到
期刊
师傅姓梁,黑黑的,个子矮矮的,1958年从陕北吴堡的黄河岸边来到关中煤矿谋生。二十年后,当我来到这出产乌金的地方,在平硐采煤一区与梁师傅结下不解之缘。  那时的煤矿,井下到处是呲牙咧嘴的巷道,没有机械化,全靠的是人力出煤。师傅第一次见我,就对我说:“小伙子,下井怕不怕?”我看着师傅一脸严肃的样子,摇了摇头。  “那下面可是老虎多绵羊少!一不小心就钻进了虎口,危险大得很!”师傅讲的是满口的陕北话,虽
期刊
那年,我有幸进入东莞一家化工企业,被分配到技术科做学徒。这家企业主要生产PVC压延胶布,而我则学习各种产品配方调制方面的知识。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学习,我的技术慢慢地提高,由学徒变成了师傅。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手开始过敏,痒得厉害,开始用药还管用,后来药也失去了作用,而且越来越严重,但只要一遇上放假休息两天,过敏症状就会得到缓解,而重新开始工作过敏又会加重,我终于明白是由于每天都接触那些化学配方
期刊
元旦闲暇无事,我登录QQ,准备找好友聊天。上线后,竟无一位好友在线,他们可能去旅游或睡大觉去了。我只好上门户网站浏览新闻。这时,QQ显示有人想加我为好友。对方昵称温柔小妹,芳龄22。我心一动,很快同意了。温柔小妹说她是湖南人,叫李思思。老板贪恋她的美色,她不从,只好打包走人,现正在找工作,希望结交一些打工的朋友。我听后心里热乎乎的,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她还能保持本色。我们越聊越投机,甚至有一种相见恨晚
期刊
炒了王经理后,我踌躇满志,找了份工作,准备大显身手。当然,我找的依然是一份餐饮工作。我要让王经理看看,我究竟是块什么料。  原以为,以自己的学历和能力,无论如何也得当一个部门主管,或者干其他轻松的工作。可是,失望得很,我仍被安排在餐厅当服务生。本来想一挥手,再次炒老板鱿鱼,可是,又鬼使神差地留了下来,不为别的,只为争一口气。  上任第一天,就认识了吴毅,一个很潇洒的男孩,和我一样,也是大学毕业,和
期刊
阿美,18岁,相貌普通,初中学历,打扮老土。应聘时,招工人员瞄了一眼后要她先回去等通知。她不走,追问:“现在不是招普工吗?那就是招我这样什么都普普通通的。”这个新鲜的解释使她成了我的工友兼室友。事后阿美说她已是N次听到这句话了,之前她还在老乡的出租房里傻等。  阿美在车间见到新工友也好主管也罢,马上鞠躬说:“我叫阿美,日后请多多关照。”回到宿舍,她就大声说:“我回来了。”弄得人家好奇地问她这是哪学
期刊
清朝光绪年间,合肥知县王国一心想升官,但朝中无人,升官无门,王知县一天到晚唉声叹气。这天早上,知县的师爷对王国说:“老爷,如今朝中是咱合肥人当道,何不巴结一下李中堂,攀上这棵大树,老爷一生可荣华富贵,小人也跟着沾个光。”师爷说的这李中堂不是别人,正是当朝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合肥人,眼下正大权在握,红得发紫的李鸿章。  王知县一听,当即皱起眉头:“李中堂是咱合肥人不假,可人家是
期刊
2009年4月份,我在广州海珠区工作。老乡俊杰在赤沙村找到了一份做五金装饰的工作,1100块钱一个月,包吃住,工厂是新开张的,没什么设备,三十多平方米,放着十多张桌子,有十来个工人。  俊杰的老板叫徐志强,湖北人,42岁。不知道是刚开张资金周转不灵还是心存不轨,十多个人两个月的工资一分都没拿过。  有个四川的工仔到劳动局投诉徐老板,劳动局的人来跟徐老板交谈了一会后,徐老板就嬉皮笑脸、满口答应说明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