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移”产业园区规划探索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双转移”是广东创造性地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从2004年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珠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来,“双转移”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以南山湾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双转移”产业园区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双转移”产业园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1 南山湾产业园区现状概况
  1.1 区位情况
  南山湾产业园区位于汕头市区南部、工业经济带东北部,台湾产业园东部,西至中心路、东至达南路、北至河中路、南至疏港大道,用地面积308公顷。该片距北岸中心区12公里,距火车客运站15公里,距外砂机场24公里,距广澳深水港3.7公里。
  1.2 现状建设情况
  该片现状东北角有低矮建筑3栋,为简易厂房;区内没有居住建筑。
  1.3 土地使用和权属情况
  该片现有已征用地1幅,一类工业用地,用地面积2.35公顷,为达濠区凤岗管理区集体建设用地。
  1.4 道路交通现状
  现状已建的城市主干路有北侧的河中路、达南路,均为部分建成,未达到规划宽度;南侧疏港大道正在筹备建设中。
  2 规划目标
  2.1 功能定位
  2.1.1 南山湾产业园区定位
  海峡西岸经济区——汕头?台湾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粤台经贸合作示范园区的启动片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濠江片区,滨海工业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市工业经济带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汕头市招商引资的形象窗口之一;
  以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为主,同时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先进地区的转移;承接本土企业的转移;承接海内外华侨的投资。
  2.1.2 南山湾产业园区产业
  以一类无污染工业为主,二类少污染工业为辅。发展低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临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
  3 发展目标
  3.1 发展规模预测
  南山湾产业园区用地总规模308公顷,扣除外围城市主要道路后,园区用地287公顷,产业用地的比例达到园区总用地的70%以上。
  3.2 人口规模预测
  ①产业人口
  按照同类产业园区(现代制造业、新型产业为主)一般的产业人口为100~150人/公顷产业用地的测算口径,园区产业人口约1.5~2.2万人。以上两个数据综合,园区预测产业人口为1.8万人。
  ②居住人口
  根据汕头市一般工业区实际运作情况,就业员工住宿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地的务工人员,;第二部分是外地务工人员,;第三部分为外来投资人口和高级管理人员(占产业人口比例10%左右),其住宿一般为独立与本工厂外的居住小区或公寓。根据以上测算,本工业区居住人口约0.2万人。
  ③结论:综合以上两项,规划核心区总人口约2万人。
  4 用地布局
  4.1 规划布局结构
  4.1.1 规划用地布局
  根据规划设计要点,园区用地以一类用地为主,二类用地为辅。综合考虑片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和片区污水排放向北收集的要求,二类用地集中布置在园区北部。
  4.1.2 用地布局结构
  规划用地布局结构为“一心两轴四组团”。
  一心:即行政办公和商业金融中心区,位于园区东部、达南路西侧,集办公管理、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生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即形成一个工业发展轴和一个生态景观轴十字交叉的两个轴线。
  工业发展轴:以达南路上的园区主入口和中心服务区为起点,以园区中部东西向的主要道路为载体,联系园区和西面的台商投资区、河浦工业区。该轴线是整个台湾产业园的交通轴线和发展轴线。
  生态景观轴:主要以疏港路上的园区次入口为起点,贯穿园区南北向,并与南面园区配套研发用地有机联系,该轴线是园区的服务轴线和景观轴线。
  四组团:由区内道路分割形成四个工业组团,其中西北工业组团、东北工业组团的北部为具有轻微污染的二类工业,西北工业组团、东北工业组团的南部和西南工业组团、东南工业组团为一类基本无污染型工业。
  入口:入口广场既是园区职工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园区对外形象宣传的一个窗口。主、次入口分别设面积较大的广场绿地,有利于形成园区入口景观,展现园区形象
  5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5.1 现状概况
  园区东侧的达南路,已建成路面宽度约36米;北侧的河中路,已建成路面宽度约36米。
  5.2 道路交通规划
  5.2.1 路网结构
  园区外围道路遵循《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的城市路网布局,规划路网以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园区道路组成。园区内道路以交通顺畅、便捷、灵活为原则。
  园区内部干路结构为“三横三纵”。区内主干路为刚性控制,区内次干和支路均部分为弹性调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结合结合实际用地需要,经有规划部门确认后,可进行适当调整。
  道路等级划分
  (1)外部交通
  园区对外道路由河中路(60米)、疏港路(60米)、达南路(60米)等城市道路构成。
  (2)内部交通
  区内道路形成园区主路、园区次路两个道路等级。园区主干路红线宽度为30米,园区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4米。   6 绿地系统规划
  6.1 规划理念
  结合园区主要道路安排防护绿带,结合水渠安排公共绿地,在整个园区形成绿地网络,对各工业街坊实行隔离并形成通廊,以减少各类产业门类之间的相互干扰。
  结合园区出入口设置广场绿地,形成工业区的入口景观,展现工业区形象。
  6.2 绿地布局
  6.2.1 公共绿地
  区内的公共绿地主要为入口广场绿地,结合生态停车场的设置,以实现景观性和功能性相统一。
  6.2.2 防护绿地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河中路南侧防护绿带宽度为50米,达南路西侧防护绿带宽度为30米。考虑到已批准的河浦工业片区和台商投资区濠江片中,河中路南侧防护绿带按10米控制,因此园区内河中路南侧防护绿带统一按10米控制。
  区内道路防护绿地为道路沿线带状绿化,其中绿带宽度按10~12米控制。
  防护绿化起一定的隔离作用,配置树种以具备除味、抗噪、阻尘功能为主。
  6.2.3 单位附属绿化
  单位绿化是指各厂区、配套公建等单位内绿地。同时,在各个单位内,应推广庭园绿化、立体绿化,提高总体绿化覆盖率,改善园区生态环境。
  各工厂车间周围不宜种植密集的树木,应种植低矮的植被,有利于有害气体的迅速扩散,不至于因大量聚集而危害工人身体健康。
  7 环境保护规划
  7.1 规划措施
  7.1.1 水体保护规划
  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以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
  7.1.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制定产业政策,作好对区内企业的产业导向、规划导向和排污总量的控制,禁止在园区内建设有大气污染的企业。
  7.1.3 声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国家有关噪声管理法规,对工业、施工、商业噪声的管理。加强对外交通干线绿化和隔声设施建设,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效治理和控制噪声源;积极防治社会生活噪声;加强交通管理,降低交通噪声。
  8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的背景及产业类型,并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确定园区的性质、职能和定位。以资源及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为原则,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使之能够与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引导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塑造汕头市南部工业新城的滨海、沿江景观特色,增强其未来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汕头市工业经济带控制与发展规划》(2006)
  [2] 《汕头·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2008)
  [3] 《南山湾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其他文献
【摘 要】 伴随着信息化一路狂奔的脚步,城乡规划系统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各地的发展形势各异,城乡规划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紧随其后。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的城乡建设要想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在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更全面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并不断的实现联网审查制度的系统化,并最终达到实现全面提高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 应用系统;信息化;城乡规划;全面提高  随着城乡规划的不
期刊
【摘 要】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数量的增加都影响着城镇用地的增长。因此,掌握小城镇建设建筑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正确处理好土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稳步科学发展,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对待的课题,本文就小城镇建设建筑用地规划管理进行研究探讨,首先就小城镇建设建筑用地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小城镇建设建筑用地规划管理提出三点策略。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建筑用地 规划管理
期刊
【摘 要】 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施工方案跟采购材料、实施施工等工程上的一些组成部分的核心。同样也是项目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的起点。在设计阶段勘察建设设计项目的地点的地质等一些环境因素是很重要的,这样能保证建筑工程设计工作质量的安全性,对建筑的的安全、稳定、抗震等有一定的保障。随着现代化的来临,现在的建筑设计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的几点,建筑设计也围绕了一些新的话题,如保护环境、低碳、环保、省资源、低耗能来作
期刊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工厂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绿化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也越来越重要,不容忽视。本文主要探讨在设计规划方面的一些概念,以及设计需要的理论支撑等基础问题,对不同的设计进行比较,并作出可行的总结,为今后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提供些建议。  【关键词】 园林景观;园林生态设计;生态设计规划 
期刊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空间建筑色彩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可是,目前城市建筑的色彩规划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色彩污染。本文作者对城市建筑色彩的影响因素以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城市色彩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影响因素;现状;建议  在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的今天,我国城市人口渐渐呈现出了急剧膨胀的特点。随之
期刊
【摘 要】 进入19世纪以来,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建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指标更为严格。近年来,人们对于建筑预防地质灾害的能力尤为看重, 抗震指数,防火级别,疏散通道,避难层等跟建筑安全性息息相关的技术及硬件指标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在建筑设计安全诸多决定因素中选取建筑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做初步研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结构;安全度  前言  随着现代建筑产业的发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化景观设计的思维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大学景观设计专业设置的整合情况,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现代化景观设计的思维与方法。解决了年轻的景观设计师的困惑,并从中获得新的启迪。  【关键词】 景观;设计;思维与方法  在中国传统景观设计中,主要以大屋顶、庭院为主。而中国21世纪是前所未有的城镇化时代,则需要更多的中国现代化景观设计的思维与方法。“设计思维
期刊
【摘 要】 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自然要素和非自然要素的集合,包括有水体、水陆交接地和陆地(城市建成区、城市禁建区)等内容,滨水区景观概念规划中需要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场地规划等景观设计的核心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同时,需要设计师学会运用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相关知识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规划场地,本文以麻城市两河四岸景观概念规划为实例,研究如何在滨水区景观概念规划中,立足于整个城市的层面,从优
期刊
【摘 要】 加强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1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特点  为保证转换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致使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不可避免地高而大。结构中由于设置了转换层,沿建筑物高度方向刚度的均匀性会受到很大的破坏,力的传递途径有大的改变
期刊
[摘 要] 现代城市土地集约使用的需求使得能够高效组合土地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开发。其中,景观空间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综合体和城市公共空间都起到了重要的带动和引导的作用。现就不同历史阶段综合体景观空间的功能作用进行逐一介绍和阐述,对比其中的不同,总结在城市综合体中景观空间的地位和功用。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景观空间、公共空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功能要求的不断更新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