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自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是以独立为核心,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爱护和启迪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质疑能力
一、将自学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从当前小学的教育现状来看,不少地方尚属于封闭式的升学模式教育,即所谓“应试”教育。在升学指挥棒下,小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几乎都是围着课本转,教师说了算,忽视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造就积极思维、勤奋学习、
刚毅顽强的创造性人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四个面向教育的需要就显得非常重要。经过近一年的课堂改革尝试,我们将“自学的理念”和我校中年级学生情况实际相结合,制定了关注生命体验的课堂模式,将数学课初布定为三个模块:自学讨论→互动质疑→训练达标。
1.课前指导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学生的自学,发现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问题,为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备课、上课提供依据。自学采用两种方式: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以课前预习为主。学生先学以后,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成果,也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对于概念、图形、统计、规律、策略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自学成果再汇报展示;对于计算和一般应用题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例题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尝试练习题一般是紧扣例题的类似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几名学生板演,重点关注成绩中下的学生。
2.课上互动质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排斥教师的课堂讲授。精讲的前提必须经过学生的预习和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质疑讨论。合作交流提出质疑的目的主要是三方面:①使知识系统化;②解决疑难问题;③对问题作适当的拓展。实验中主要围绕“小组合作”和“小组交流”两方面进行探索。“小组合作”是为了实现自学与互学的相结合,使学生在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激活思维、探索知识、减轻心理负担。“小组交流”则要求教师一般围绕学生汇报中的争议或者尝试练习中的错误展开讨论、争辩、反思,老师适时介入,点拨提升,做到点拨时抓住关键,一针见血,使学生的顿悟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会的坚决不讲,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学生。在讨论、交流、展示中,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表达组内共识的机会。可以是生生互动,也可以是师生互动对课本只是提出疑问。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与体验。
3.课后训练达标
根据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但由于学生刚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有必要及时巩固。在本环节的研究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层训练、学生自结、当堂检测。分层训练一般是以书中相关练习为主并适当整合、穿插和延伸。分层训练的设计分为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练习完毕进行学生自我小结。学生自结不到位或者还有疑问的教师要进行当场答疑。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检测,时间一般5分钟左右,内容一般选择补充习题上的相关题目,题目选择时注意典型、适量,要确保大部分学生当堂完成。通过当堂检测不仅让师生都得到了教和学的及时反馈,而且无形中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当堂达标的学习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几个途径
1.模仿例题设计预习题,培养自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模仿例题或练习题设计预习题,以把例题中的数字变小、由浅人深从易到难的方法,促使学生特别是对数学学习差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求知欲望。
2.发展思维、拓宽思路,培养自学能力
发展思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促进思维发展,拓宽思路。课本例题和练习题中,不少题在解法上都不是唯一的。这时教师就要启发学生积极动脑,调动学生思维的潜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例题“三年级一班有43 人,二班有46人,每人买作业本9本,两个班一共买多少作业本?”之前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题:五年级一班植树小组,第一组20人,第二组22 人,要求每人都种3课树,两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做题之前,教师提示这道题能有几种解法,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几种方法做出答案。学生做题中气氛热烈
兴趣盎然,相互交流讨论,拓宽了解题思路。当学生自学例题后,加深了对题意的理解,在以后的例题和练习题中,学生都能以自学为主,从不同的解法中选择既简便又符合题意的解法。
参考文献:
[1]周玉仁《数学课改中的问题思考》《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第4期。
[2]王丽杰《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3]胡高正《浅谈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年第6期。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
[5]《小学数学教育──智性学习》 香港: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出版社,1995.7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质疑能力
一、将自学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从当前小学的教育现状来看,不少地方尚属于封闭式的升学模式教育,即所谓“应试”教育。在升学指挥棒下,小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几乎都是围着课本转,教师说了算,忽视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造就积极思维、勤奋学习、
刚毅顽强的创造性人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四个面向教育的需要就显得非常重要。经过近一年的课堂改革尝试,我们将“自学的理念”和我校中年级学生情况实际相结合,制定了关注生命体验的课堂模式,将数学课初布定为三个模块:自学讨论→互动质疑→训练达标。
1.课前指导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学生的自学,发现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问题,为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备课、上课提供依据。自学采用两种方式: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以课前预习为主。学生先学以后,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成果,也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对于概念、图形、统计、规律、策略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自学成果再汇报展示;对于计算和一般应用题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例题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尝试练习题一般是紧扣例题的类似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几名学生板演,重点关注成绩中下的学生。
2.课上互动质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排斥教师的课堂讲授。精讲的前提必须经过学生的预习和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质疑讨论。合作交流提出质疑的目的主要是三方面:①使知识系统化;②解决疑难问题;③对问题作适当的拓展。实验中主要围绕“小组合作”和“小组交流”两方面进行探索。“小组合作”是为了实现自学与互学的相结合,使学生在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激活思维、探索知识、减轻心理负担。“小组交流”则要求教师一般围绕学生汇报中的争议或者尝试练习中的错误展开讨论、争辩、反思,老师适时介入,点拨提升,做到点拨时抓住关键,一针见血,使学生的顿悟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会的坚决不讲,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学生。在讨论、交流、展示中,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表达组内共识的机会。可以是生生互动,也可以是师生互动对课本只是提出疑问。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与体验。
3.课后训练达标
根据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但由于学生刚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有必要及时巩固。在本环节的研究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层训练、学生自结、当堂检测。分层训练一般是以书中相关练习为主并适当整合、穿插和延伸。分层训练的设计分为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练习完毕进行学生自我小结。学生自结不到位或者还有疑问的教师要进行当场答疑。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检测,时间一般5分钟左右,内容一般选择补充习题上的相关题目,题目选择时注意典型、适量,要确保大部分学生当堂完成。通过当堂检测不仅让师生都得到了教和学的及时反馈,而且无形中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当堂达标的学习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几个途径
1.模仿例题设计预习题,培养自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模仿例题或练习题设计预习题,以把例题中的数字变小、由浅人深从易到难的方法,促使学生特别是对数学学习差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求知欲望。
2.发展思维、拓宽思路,培养自学能力
发展思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促进思维发展,拓宽思路。课本例题和练习题中,不少题在解法上都不是唯一的。这时教师就要启发学生积极动脑,调动学生思维的潜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例题“三年级一班有43 人,二班有46人,每人买作业本9本,两个班一共买多少作业本?”之前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题:五年级一班植树小组,第一组20人,第二组22 人,要求每人都种3课树,两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做题之前,教师提示这道题能有几种解法,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几种方法做出答案。学生做题中气氛热烈
兴趣盎然,相互交流讨论,拓宽了解题思路。当学生自学例题后,加深了对题意的理解,在以后的例题和练习题中,学生都能以自学为主,从不同的解法中选择既简便又符合题意的解法。
参考文献:
[1]周玉仁《数学课改中的问题思考》《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第4期。
[2]王丽杰《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3]胡高正《浅谈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年第6期。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
[5]《小学数学教育──智性学习》 香港: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出版社,1995.74.